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希望工程在浙江实施30周年,受益青少年超过百万人——
希望之光 点亮未来
2021年12月03日 07:03:3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晨辉 钱弘慧

  浙江在线12月3日讯(记者 王晨辉 钱弘慧)今年是希望工程在浙江实施30周年。

  作为一项以改善困难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救助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的社会公益事业,30年来,希望工程在浙江共募集善款6.7亿元,在省内外援建希望小学和幼儿园631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5万人次,从各类公益活动中受益的青少年更是超过百万人。

  30年来,希望工程在浙江不断发展、延伸,从帮助困难学生就学,到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而助力学生就业、成才。“希望”从很多人那里来,将传递到更多人那里去。

  一所学校

  因何改变一群人命运

  文成县岭后乡岭后村,距离县城50多公里,因为浙江第一所希望小学建于此,这个偏远的小山村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教育布局优化调整等原因,如今,这所希望小学已被撤并。教学楼外墙上,“文成县希望小学”七个镏金大字依旧十分清晰。村党支部书记彭敦云说,一直到现在村民们还会打扫教室、宿舍。学校改变了整整一代岭后人的命运,大家都心怀感恩。

  在村里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几名中年人,他们是文成县希望小学第一批学生。“学校就是在初冬建成的,所以每年初冬,我们都会过来看一看这所改变我们人生的学校。”其中一名叫陆小丽,今年40岁,是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教师。学校建起时的情景,在她看来仿佛就在昨天。

  “此前这所小学叫岭后小学。”陆小丽说,当时学校总共3座校舍,墙体开裂、破旧不堪。对于当时的陆小丽而言,更担心的是随时可能辍学。“那时候大家条件都不太好,上学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每年都会有五六名同学辍学,家人也曾和我说,等认识一些字后就不要再上学了。”陆小丽说。

  希望小学的开建,让校舍迎来了阳光,也让陆小丽和她的同学们看到了人生的希望。

  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布建立我国第一个“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实施“希望工程”。1991年,在深入研究全国实施希望工程的情况和浙江现状后,希望工程在浙江落地。1992年6月,经共青团温州市委推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岭后乡援建浙江省第一所希望小学,命名为“文成县希望小学”,于同年12月10日建成开学。

  学校落成后,校园面貌焕然一新。爱心人士纷纷为学校捐赠图书和仪器,和困难学生实施结对资助。“渐渐地,不少辍学孩子重回校园。”陆小丽说:“希望小学的建成和结对资助我们的好心人,深深地感动了村民。大家说,陌生人都这么关心山里孩子,作为家长就更应该支持孩子上学了。”

  此后的日子,希望工程一直陪伴着陆小丽。她说,希望小学建成时,她正读3年级,学校里来了不少新老师,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语文老师,他普通话标准、学识渊博,在他的影响下,我萌生了将来当老师的想法。”

  初中毕业后,陆小丽中考取得了好成绩,但她明白家里的经济状况:父亲生病,只靠母亲一人干农活赚钱养家,很难支持她继续求学。于是,陆小丽悄悄藏起了高中录取通知书,准备去工厂打工。这时,共青团文成县委工作人员找到了她,在希望工程的牵线下,爱心人士与她结对,免除了高中3年的学费,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考上大学后,同样是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陆小丽完成了大学的学习。

  “如果没有希望工程,我可能连中学都毕业不了,更不要说读完大学成为一名教师。”陆小丽动情地说。当时有抽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在浙江,平均每10个居民中,有6人向希望工程捐过款;每100所乡村小学中,至少有5所是希望小学。

  希望工程改变了一群人的命运。文成县希望小学首批教师之一、现任文成县教育局干部胡加斋说,与陆小丽同一届的40余名学生中,有10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其余的基本接受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的成了基层干部,有的从事教师、会计、工程师等工作。“是这项爱心工程,让他们的人生有了更多选择。”

  30年间,浙江共建成537所希望小学,累计培养学生超过15万人。



  2019年7月,希望小书房在景宁举行启动仪式。

  一个工程  如何激发全社会爱心

  30年间,希望工程在浙江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而这项爱心事业本身,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

  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退休干部张春燕从事希望工程工作27年,见证了希望工程从少数人参与到如今全民爱心众筹的过程。

  张春燕回忆,上世纪90年代,浙江希望工程的资助方式主要是一个捐赠方结对一名困难学生或学校,对捐赠方的资助金额要求较高,参与者大多需要有一定经济实力。

  “当时,我们要花费较大精力在劝募上。”张春燕记得,1995年3月,她来到开化县黄谷乡,发现已是危房的乡校无法承担正常教学工作。乡干部说,有个上海老板有意在此捐建希望小学,但一直没有下文。第二天,张春燕就赶到上海,辗转找到那位有意向捐款的企业负责人,这位负责人最终决定捐资20万元。

  “这是我劝募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虽然很有成就感,但我发现,这种募捐方式不确定性太大,很难支持希望工程持续发展。”张春燕说。1998年,张春燕在杭州组织了一场街头劝募活动,这在当时是比较前卫的做法。会不会没有人捐?张春燕的这个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两小时左右就募集了6万元!“好多市民告诉我,他们早就想给希望工程捐款,只是一直不知道怎么捐,又担心捐的太少不行。”张春燕说,这次活动让她认识到,小额众筹可以让更多人参与这项爱心事业。

  近年来,“破旧”的学校、上不起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浙江希望小学的建设因此放缓脚步,但针对学校图书室、音乐教室、体育设施等精细化需求,希望工程加大了帮扶力度。浙江希望工程出台了一个个公益项目,通过工作人员实地走访,拍摄视频短片、图集,放到“亲青筹”等互联网公益平台,吸引大家的注意。并通过线下活动,组织爱心自驾行等捐赠人参与性、体验感强的活动来增强捐赠人黏性。

  2016年10月,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启动了梦想足球场公益项目,通过“亲青筹”等线上平台为该项目募捐。在募捐平台上,有一个山里娃追逐足球梦想的短片,孩子们对梦想渴望的眼神,激发了很多喜欢足球的年轻人的同情心,大家纷纷出资相助。据不完全统计,梦想足球场项目上线至今,已有60余万人次及多家爱心企业参与,共筹集捐款上千万元。目前,全省已在50多个山区、海岛学校建成了梦想足球场。

  张春燕说,这几年,通过各种平台的宣传和各种互动活动,浙江希望工程的捐赠已变为个人小额捐赠为主,捐赠人大多是热心公益的年轻人。据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计,近3年来小额捐赠占到浙江希望工程筹资总额的70%左右。

  希望书库、梦想操场、快乐音乐教室……截至目前,通过公益众筹平台,浙江希望工程累计捐建农村学校配套设施1936个。与此同时,爱心也不断向省外“辐射”。2019年12月,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杭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同心圆公益共同发起的体育教育帮扶项目“彩虹活力包”启动,装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运动器材的背包被送往四川、云南、贵州、内蒙古、湖北等地山区,为促进当地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2021年6月,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工作人员和磐安墅安希望小学学生在一起交流。

  一项事业  与时俱进有哪些创新

  从2005年起,我国在农村地区全面实施“两免一补”,并逐步向城市拓展。由此,希望工程让农村孩子读得起书的初衷全面实现。但这项爱心工程并没有终止,而是不断升级。在浙江,希望工程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动力不断推进,持续走在全国前列。

  2002年,浙江在全国首推大学生助学计划,实现希望工程大中小学助学全覆盖;2007年,推出浙江青年创业创新行动,引领青年创业创新风尚;2008年,在全国希望工程中首推青少年医疗救助行动,推进希望工程从教育向卫生领域延伸;2019年5月,开发“希望小书房”“彩虹活力包”等面向青少年的公益项目,更加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感谢希望工程,帮我完成了学业,也让我的孩子及时接受了治疗,我一生的命运和这个爱心工程紧紧相连。”最近,记者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见到陈杰(化名)时,他正抱着女儿亮亮进行复查。

  今年32岁的陈杰来自温州,毕业于当地的希望小学。2008年,考上大学的他一度为学费犯愁,是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资助他顺利完成学业。2019年,陈杰的女儿亮亮出生,却被诊断为苯丙酮尿症(PKU)。陈杰把女儿送到浙大儿院治疗,被告知必须常年吃特制奶粉,否则会影响发育。而这些一个月要花费2000余元。“原本我和妻子都在杭州的工厂里上班,妻子为照顾孩子辞了工作,家里就靠我一个人的收入维持。”陈杰说,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医生建议他申请希望工程的青少年医疗救助基金。

  有了青少年医疗救助基金的帮助,陈杰每年能领到价值1万元的特制奶粉,自己再拿出约1万元,基本能满足女儿一年的特制食物费用。陈杰动情地说:“是希望工程帮了我大忙。”在渡过家庭的难关后,陈杰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建立葡萄园,在他筹措启动资金时,希望工程再一次向他伸出援手。当年8月,陈杰所在县的团委帮他争取到青年创业“扬帆工程”10万元无息帮扶资金。如今,陈杰在所在的村带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一起种葡萄。

  今年,乘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东风,浙江希望工程推出“携手共同富裕五大计划”,实施助学共提升计划、助困共陪伴计划、助医共守护计划、助业共扬帆计划和助急共成长计划,创新“希望数智教室”“希望工程·壮苗计划”等公益项目,撬动社会帮扶资源向特殊青少年群体倾斜,不断完善具有浙江辨识度的青少年互助体系。

  “希望工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助学,而是致力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目前把重点放在了推动青年群体共同富裕方面。”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意味着希望工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接下来,浙江的希望工程要在促进教育公平、补齐农村教育短板上继续发挥作用,并联合捐赠人为受助者输送增强个人能力所需的“发展型”公益资助服务。



  2015年6月,建德市下涯镇中心小学建立全省第一个希望工程快乐音乐教室。本版图片均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提供

标签: 希望工程;浙江;青少年;基金会 责任编辑: 董沈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202112/W020211203270886154915.jpg

希望之光 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