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1日讯(记者 应磊 陈宁 通讯员 吴桐)在象山,一个逐步下降的医疗数据越发引人关注:3年来,全县外转病人数每年下降15.1%。在一个曾经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交通相对不便的海岛县,“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如何惠及当地百姓?
几天前,记者跟随象山石浦镇的王大伯走进镇上的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这是他第60次走进医院进行结肠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他告诉记者,自己几年前在宁波市级医院完成手术后,需要定期接受化疗治疗。现在,他选择“足不出镇”的医疗服务后,不仅每次能省下往返宁波城区4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节约了一笔交通费用。
“足不出镇”的前提,是老百姓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记者了解到,2019年起,国科大宁波华美医院与象山县红十字台胞医院建立托管型城市“医联体”,台胞医院新增化疗病房及化疗门诊,市级化疗团队定点帮扶,运用大医院同质化化疗方案帮助患者完成后续治疗。“对有特异治疗需求的患者,还可通过链条式远程指导对治疗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台胞医院院长郑义军告诉记者。
长期以来,象山一些医院一直处于缺医生、缺技术的窘境,许多检查和手术都无法开展,使得群众尤其是海岛居民不得不“舍近求远”去看病。近年来,象山县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联动优质资源,打造高质量“医联体”,让老百姓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去3年,象山已建成紧密型城市“医联体”3家、医学院合作医院2家,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分别达92%、67.4%。
上级医院带来先进理念、先进管理模式,实现象山“医联体”同质化管理。过去3年,象山县域门急诊均次费用、住院均次费用实现稳定降幅,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达32.3%,增长3.85个百分点,县域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价排名位列宁波市第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