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跑来跑去,不知道具体找哪个科室找哪个人,现在我点单,身边的人民调解室就像是24小时服务诊所,有病治病,帮我解决了拖了十几年的拆迁遗留问题,真好!”近日,来自仙华街道某社区的78岁老人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在共富浙江建设当中,有双向奔赴,就有双向奔“富”的需求。基层治理功夫做得扎不扎实,就成为了关键环。浦江仙华街道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治理为民、执政为民的理念,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创新,紧紧围绕“实用实战实效”总目标和“共建共治共享”总要求,通过资源整合、部门联动,先后投入数百万元,精心打造集365便民服务、司法多元调处、法律服务区、心理服务、执法办案和一体化指挥中心于一体的社会治理中心,围绕“群众难题我来办、基层矛盾不出线”的服务理念,重磅推出身边的“烦心事门诊”服务,打造全县第一个“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便民服务综合受理中心”。
健全组织体系,布好基层治理“共治圈”
做实、做细、做深基层网格组织体系,打通农村基层治理和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仙华街道社会治理中心创新构建“1+2+^+N”运行机制,健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1”即科学设置基层网格,村村都有一张“百科图”。清村扫楼构建村居基本情况一览图,突发应急情况可在五分钟之内精准定位信息至户。“2”是优先选聘各村社“两委”成员、党员、退休职工等为人民调解员,每周2名人民调解员上岗挂职锻炼进社会治理中心,并通过其全覆盖分包群众、为民服务,推动“多员合一、一员多用”。“6”是6大功能区部门联动、一应俱全。包含365便民服务中心提供政务服务综合受理,与县行政服务中心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服务区、司法大厅提供辐射多元调处、法律服务、心理服务等、执法中队提供涉行政执法业务、此外一体化指挥中心针对智慧城市数字化赋能提供高感服务;“N”是在网格设置较多的村,除调解员外还引导年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妇兵等担任网格员,配强网格工作力量。此外抽调N名专业性较强的工作人员实行集中办公,专职负责热线接听和网办推广工作。
深化体制改革,打破基层治理“中阻梗”
突出街道党工委党建引领作用,完成“县乡一体、条抓块统”建设,梳理形成街道权责清单105项,紧盯群众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建立“清单病例卡”。转变工作作风模式,从“灯光办公”向“阳光办公”转变,不仅是提供服务群众场所,更重要的是转变服务观念,将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打造“问题不上交,事在格中办,服务不缺位”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推行流动式办公,进“诊所”“出诊”服务,提倡点单专科服务,从专科医生向全科大夫转变。在街道365便民服务中心建立24小时“接诊电话”,并对咨询导服接通率、接听率、好差评3大指标和“三声铃响”接听率、调解一次成功率等进行细化考核,并在由365便民服务中心开设“办不成事项投诉专窗”,一举扭转基层治理“中梗阻”问题。
夯实基础保障,畅通基层治理“绿循环”
迭代完善领导“坐班”轮流制。除每月15日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外,完善做实“街道班子坐班”携手派出所干警、司法局社工、律师等机制;就街道辖区内推广“鹰眼”全覆盖,目前已建设成中埂、项宅、金宅、五里、马墅、河山、红旗、道光等村社高清探头800余个,实现街道+村级全程24小时监控全覆盖;每期固定邀请专业团队为“烦心事门诊”补钙加油,将最新行政法规、时事热点、专业须知及时传到位,并以季度为节点,要求“烦心事门诊”开展“内部查房”和“交叉互检”,以增强队伍实效性、实干型和实际性。此外,“偏爱性”加大综合治理中心的政策倾斜,让“民事诊所”资源和力量“一竿子插到底”,消除基层管理盲区,延伸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门诊以来,共接待群众170余人,受理矛盾纠纷150余件调处率100%,群众满意率100%。截止目前,6个村社零信访。并充分发挥“共享法庭”作用,顺利化解2起上诉至金华中院的重大隐患案件。
“‘烦心事门诊’依靠群众自治就地化解矛盾,提供心治服务源头预防矛盾,将矛盾化解在源头、遏制在一线,提供‘不出门’就地调解制度,防止矛盾扩大蔓延,实现基层社会有效治理。”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平如是说道。
下一步,仙华街道将继续深化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的社会治理部门联动机制的模式,将“烦心事门诊”服务机制落到实处,做到仙华人民所需所盼所求真真实实能感受、能触摸、能共享。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