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2日讯(记者 何冬健 通讯员 陈苑)7月11日,浙江高规格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这是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后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大会提出,未来五年,我省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入创新驱动发展模式。这条创新制胜之路如何走?从大会上传递出的几个数字中,我们也许就能够找到答案。
“315”,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
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构建“31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发出引领浙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方向的强音。
“3”即“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汇聚了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优势科研力量和学科资源,是浙江科技创新的塔尖。
本次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299项代表浙江水平、具有浙江特色的创新成果获得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4项,二等奖90项,三等奖165项。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获奖成果超55%集中在三大科创高地,近30%的成果属于碳达峰碳中和、海洋强省、科技强农等3个重点领域。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取得获奖成果89项、占30%,其中一等奖成果32项、占73%,大走廊创新策源地作用进一步凸显。省实验室为主获奖成果有6项,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共获奖106项。这些都显示我省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取得突破。
“15”即15大战略领域,包括云计算与未来网络、智能计算与人工智能、微电子与光电子、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等重大战略领域,直指“国之大者”。未来五年,浙江要为每一个战略领域找好主攻方向,做好重大项目,集合精锐力量,尽早结出引领性的硬核成果。
对标世界最前沿、最尖端领域,我省战略布局逐渐明晰。
其实,从近期新挂牌的4家浙江省实验室中,我们就能看出端倪。白马湖实验室瞄准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双碳与环保技术;东海实验室、天目山实验室主攻海洋与空天材料;湘湖实验室的官方称谓就点明了方向——现代农学与生物制造浙江省实验室,着重突破的是生物育种与现代农业。
“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模式,架起基础研究和产业之间的桥梁。”白马湖实验室氢能领域研究专家刘玉涛说,实验室准备从新能源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出发,联合产学研链主企业开展高效光电转化、绿色高效制氢、二氧化碳污染物定向迁移等研究,全力抢占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打造能源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按照“四个面向”的要求,浙江持续发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将成为未来浙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头戏。
“3.4%”,研发投入强度迈向更高层次
本次大会,一个目标令人瞩目——到2027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4%。
2021年浙江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9%,要想达成目标,每年得提升接近0.1个百分点。
以2021年为例,我省GDP总量超7万亿元,这意味着研发投入强度每提高0.1个百分点,全社会R&D经费支出将增长70多亿元。未来五年的增长,需要真金白银的大投入。
研发投入经费用在哪里?有一组数据说明了动向——截至今年2月,全省累计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0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8家,形成了省市县联动共建、多元投入的创建格局。单是2021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科研投入累计达78.98亿元,平均每家科研投入达1.2亿元。更不要说,还有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不断投入、高校院所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等“大盘子”。
高投入换来高回报。之江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全球神经元规模最大的类脑计算机,打造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西湖实验室首次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细胞表面受体ACE2的全长三维结构……近年来,全省新型研发机构产出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成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生力军。
有深厚底子、有探索试点,浙江是时候对自己提出更高要求了。大会提出,要做优做强以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为龙头的新型实验室体系,力争未来五年新增50家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这是科技创新工作水到渠成迈向更高层次的信号,传递的是浙江迎难而上,抢占科技前沿险滩的决心。
“1.8万”,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
“到2027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8万家。”大会提出的这一目标,充分彰显了浙江打赢产业结构迭代攻坚战的信心。
产业兴,关键在于创新强。省党代会报告提出,浙江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大力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深海空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还提出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和“专精特新”发展。对照这一部署,大会为浙江持续打造产业创新优势划出明确跑道,推动我省不断提高产业链技术含量、价值含量、竞争力,以科技创新的倍增效应提升产业“单产”价值。
本次颁发的科学技术奖中,企业牵头成果达110项,占37%,其中一等奖8项。眼下,各地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呈“百花齐放”之势,为重大项目落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杭州高新区着力打造智能物联、智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数字产业生态链,产业能级持续提升;宁波高新区主动揭榜挂帅“新材云创”新材料科创大脑场景应用系统,促进新材料产业链、创新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湖州莫干山高新区深耕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无中生有”培育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全国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区域……未来五年,我们可以期待之江大地上涌现出更加硬核的高新产业集群。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