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下午3点左右,杭州的气温突破40℃。
拱墅区孩儿巷华东武林大药房门口,有一处核酸检测点。现场一人负责扫码发放采样棉签,一人负责采样。
伴着声声蝉鸣,队伍安静地前移。
穿着防护服的张远宁坐在木桌后面,采样、消毒,手上的活儿没有停下来过。
可以隐约看到,他的防护服里已经沁出了汗,贴在身上。防护面罩下,额角的汗水止不住地往下滴。他的大腿上,放着两个冰袋。
趁着空,他会用冰袋搓搓手臂,交替着让四肢都能感受到凉意。
身后的凳子上,一个风扇呼哧呼哧地吹着。张远宁说,风扇不是用来降温的,主要是防止面罩有雾气。
“气温有40℃了吗?我已经没有感觉了。”眉眼挤在一起,他的汗珠又流了下来。
这几天,网上一则视频火了,一名“大白”将防护服从鞋子处剪开,里面的水一冲而下。
视频中的主人公就是张远宁。
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不止是我,只要是在采样一线的人员,大家都是一样的。”
这两天来做核酸的人明显多了
张远宁一直坐着。他说,一站起来,防护服里的水都会往脚上流,每天下班之后,需要剪开防护服,把水倒了才能顺利脱下。
“倒下来的大概都是我的汗吧。”张远宁也是头一回知道自己这么能出汗。
防护服里,他打着赤膊,穿着短裤,踏着拖鞋。“每天衣服都湿透,球鞋像在水里泡过一样,还不如一切从简。”
33岁的张远宁是广东东莞人,5月,他开始在这个核酸检测点做采样工作。
最早他的工作是服务员,后来又做过保安,也做过志愿者,4月还在疫情被暂时管控的小区里服务过。
疫情发生后,他基本上都在抗疫一线,他多少为自己感到骄傲。
经过培训,他成为了一名核酸采样人员。
武林夜市开放以后,这条藏在小巷子里的核酸检测点突然忙碌起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30-19:30,几乎没有空闲时间,而张远宁也没有休息过一天。上周,每天的采样在1800例左右。这周,杭州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检测人员增多,7月11日一天,张远宁就采样了2500例。
一句“谢谢”或者“辛苦”,他当做对自己的奖励
队伍里的人多了起来。
有个大伯一直盯着张远宁,忍不住感叹:“天这么热,我们走走路都嫌热,你这防护服热吧。”
“感觉不到热了,就知道在流汗。”张远宁笑了,他会在身上喷点酒精,酒精挥发前能感受到一些凉意。
不少人做完采样之后会对张远宁说一句“谢谢”或者“辛苦”。他把这些都当作对自己的鼓励。
每天,张远宁坐着地铁,从丁桥到这里上班,上岗前会在地铁里上一趟卫生间。中午休息,他换下防护服,再去上一趟卫生间,一直到下班,上地铁回家前再上一趟。
“流这么多汗,工作时候不喝水,只能在休息时间大量补水,肚子里全是水,就不太吃得下东西。”
张远宁笑着说,没想到这份工作让自己成功减肥。他1.73米的个头,两个月前还是156斤,现在的体重128斤,足足瘦了28斤,“老婆说我脸都瘦了好几圈,减肥效果太明显了。”
每天出门前,张远宁会多带一套衣服。
这是他回家前要换的,“不然冷热不均,容易生病。这个岗位上可不能缺人。”
“真没想到杭州这么热”
和张远宁搭档的,是一个名叫李中强的小伙子。
胖胖的小伙子负责扫码登记,他打着赤膊,穿着蓝色的防护服,比张远宁的“大白”防护服通风。
观察了一阵子,小伙子双手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不会把手臂放下来。趁着空挡,他扯开手套的一角,弯曲手臂,防护服的袖管里就流出了水。“一个小时就要这么倒一下,不然全都灌进手套里了。”
他拉开口罩,汗水滴滴答答地流了出来。
李中强刚来10天,正好碰上了最热的10天。让他开心的是,他也瘦了10斤。
今年,他刚刚参加完高考,学的美术,志愿填报的是江苏无锡的一所学校,还在等录取通知书。
他是安徽人,哥哥在杭州,暑假想要提前体验生活,就来核酸检测点了。
“杭州的夏天,比想象中热。”小伙子脸红扑扑的,顾不上擦汗。他没有告诉父母自己在做这个工作,担心他们心疼,“等到我录取通知书到了,这份工作也算告一段落了。太难忘了。”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