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日子里,这座城市不断上演着投资的速度与激情。
一周前,在鄞州区滨海交通产业基地,第2500片30米T梁成功下线,随即被送往10公里外的象山湾疏港高速公路的项目标段。在那里,绵延的梁板如同一条长龙,架桥机早已就位,等待又一次精准的落位。
在清溪之畔的宁海桑洲镇辽车村,全省投资总量最大的水利工程——总投资53.3亿元的宁海清溪水库比原计划提前一个季度开工。水库建成后,将扭转三门湾区域的供水紧张局面,有力推进国家海洋试验区即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的开发,还将为甬台一体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支撑。
从一处处节点协同配合,到一桩桩事务“跑步”推进,宁波的投资热度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支点,凝聚起无处不在的城市向心力。
“1244”提速法
“提速,称得上过去几个月宁波投资的第一关键词。”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宁波固定资产投资稳中有进,其中二季度总量和6月份单月投资额创下2018年以来新高。上半年,宁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跑赢GDP增速7.4个百分点。
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产出。透过投资“这驾马车”的运行轨迹,或许能看到宁波跑出投资“加速度”的深层原因。
5月份,全市扩大有效投资推进会召开后,宁波推出了一套市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机制“1244”:构建“一条链”重大项目全过程管理,形成“双回路”工作推进体系,成立“四大办”统筹协调服务,建立“四级”协调会商运行机制。
这个数字,还被寄予这样的愿景:强化全链条创新、全系统联动、全要素保障,发挥投资对强制造、增动能、优品质、促共富的关键性作用……简而言之,就是“一切围着项目想、一切围着项目干、一切围着项目转”。
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旧改为例,“1244”落地后,镇海区建立完善“四级协调机制”,6月以来举行周例会4次、半月协调会议2次,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原东毓油压地块安置房等7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各级部门以项目为纲,跨越条线壁垒,用更多的耐心和精力,直面各种考验。在这里,重大项目的加速度,成了民心工程的温度。
抓紧实战运用,做到实战管用。对更广大的建设者来说,“1244”的深层意义,在于两大法宝:“协同”和“支撑”。前者针对的是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窘境;后者则指向另一种陈弊——出现问题总是基层冲在最前面,却往往“声量不大”。
“在‘1244’机制下,这些问题都有了对应解法。”专家表示。比如“2”指打破部门壁垒、层级界限和条块分割,建立“项目决策+管理”双回路机制,一路由“分管市领导+分管副秘书长+部门”的业务条块履行法定职责、做好常规性工作,另一路由承担项目综合协调推进的“常务副市长+分管副秘书长+四大办”的综合协调机构,开展专项攻坚,形成双回路闭合机制,这同“四大办”“四级”协调会商机制结合,打出了漂亮的“防守反击”。
于是,我们看到了投资之“燃”:上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高于全省平均8.7个百分点,公共服务投资增长27.4%;重大项目建设支撑有力,420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63.9%;132个省市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开工率95.5%。
“115”发展拼图
6月28日,一场年度重磅开工活动举行,115个总投资2478.8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从不同层面“剧透”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
某种意义上,宁波遴选出的这115个重大项目,就是一块块特殊的发展“拼图”。其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引领、突出城乡品质引领以及突出共同富裕引领,是宁波最核心的“三大引领”。
制造立市的宁波,首先锚定的是推动制造业创新和产业延链强链。在这样的发展指挥棒下,总投资85.37亿元的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年产100万吨高档绿色环保卡纸及配套工程项目、总投资27.8亿元的宁波日益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核电装备及高端机械装备项目等34个“大优强”产业项目集中亮相。
产业链要抓住关键环节,价值链要抓住高端环节,这是宁波坚持已久的方向。根据最新的任务分解指标,我市将全面提速1948个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建设,三季度新开工千万元以上项目200个。
基础设施领域也是如此。宁波围绕“甬有碧水”专项攻坚行动,安排水利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161.43亿元;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市域郊铁路102.6公里,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35公里……如今,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提标、提速、提前”,宁波已进一步梳理情况,力争前期项目尽早开工,同时确保第二批集中开工项目9月底前全部开工,新开工项目尽早放量,力争年度投资额增长20%以上。
截至7月底,这115个重大项目已开工70个,开工率60.1%。
有这样的“关键落子”,才有可能迎来更大层面的“满盘皆活”。而吃透用好统筹推进机制,压解落实下一步的任务指标,务求必成,是这座城市“燃”起来的充要条件。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