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白领”农民!嘉善缪家村吸引青年人才回流!

字体:
—2022—
08/11
15:02:54
2022-08-11 15:02:54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共享联盟嘉善站周契 徐寻 刘波涛

  “外边涂鸦”“内里藏酒”“半切造型”……在蝉鸣虫吟的夏日午后,位于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的嘉兴碧云花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潘菊明的办公室里同样热闹,一场围绕“葫芦里到底卖什么药”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这是碧云花园新成立的文创工坊为全新种植的新品种——观赏葫芦,寻找卖点。怎么延伸价值链?设计什么样的文创产品才有新意?新开发的文创产品是否可以与青少年研学有机联系起来?61岁的潘菊明面对这群头脑活络的年轻人,不像老板更像慈父,撂下一句“大方向就是要有碧云特色、甜蜜元素,其他你们自己去定。”便笑着赶他们出门。

  “打造碧水云天的生态农庄,奉献鸟语花香的人间天堂,这是我的梦想,也成了他们的梦想。”潘菊明口中的“他们”,是碧云花园的一众经理,包括1名总经理、6名副总经理。这7名农业经理人中,3人是土生土长的缪家人,另外4人分别来自杭州萧山、衢州柯城、丽水遂昌、金华武义,都是大学毕业后便进入了碧云花园,从实习到入职到一路晋升,短的供职15年,长的已经超20年。

  让“外乡人”扎根缪家,用青春筑梦乡村,碧云花园的吸引力从何而来?“潘总身上的军人魅力!一干到底的劲头吧!”在副总经理叶琳琳看来,潘菊明这样痴迷“花园梦”的老板不多见。2001年,凭着对家乡缪家村的挚爱,1961年出生的潘菊明拿着多年来办服装厂的积蓄,毅然投身生态农庄建设。20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心中的梦想蓝图,不急不躁将碧云花园建成如今的规模——占地1100亩,投资2亿多元,集文化传播、休闲旅游、科普教育、生产实践为一体。而这群跟着他“学艺”的新农人,也早已练就一身本领,不仅懂农业生产,还会经营、善管理,成了缪家村里的“白领”农民。

  “从种花到旅游接待,从张罗婚纱摄影基地到负责会务培训,我们农庄内所有工作我几乎干了一圈。”叶琳琳在碧云花园一干就是16年,却依旧激情满满。这段时间她负责的培训版块忙碌了起来,半夜准备培训班材料,凌晨机场接学员,她却乐此不疲。这些年,也有不少农业龙头企业包括衢州老家的企业向她抛出橄榄枝,她都婉言谢绝了。在她心里,这片奋斗的热土早已是家。她的话语中,无论是碧云花园还是缪家村,前缀都是“我们”。“我们是‘甜蜜筑梦团’,筑梦碧云花园,筑梦缪家,筑梦乡村振兴。”叶琳琳爽朗的笑声在悠长的葡萄长廊回荡。

  来自杭州萧山的蔡海燕负责碧云花园的经营管理。“你看,架子上的葡萄起到了遮阴效果,喜阴的盆景放在底下培育,一举两得,这样土地利用率就能提高一倍,亩均效益也能随之增加。”如何让碧云花园实现效益最大化,是蔡海燕这个总经理要做的事情。打开她的工作笔记,生产资料、风险分析、产品定位等一系列的规划写得满满当当。成立碧云工坊就是她的创意。“其实是一个大学社团的概念,目前已陆续成立根雕工坊、微盆景工坊、嫁接工坊、文创工坊,公司所有员工可以根据兴趣自行选择加入。”蔡海燕希望,碧云工坊可以鼓励员工勇于尝试,利用农闲时间创造更多可能。

  “技多不压身!这么多年之所以选择留下来,也是因为潘总给了我们足够的成长空间以及试错的机会。”蔡海燕推了推眼镜,调皮地笑了笑,“拿着他的钱,创我们的业,亏了是他的,压力没那么大。”谈笑间,却道出了碧云花园的留人秘籍。“我们是企业,员工成长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我这个老板。”潘菊明深知,自己的“花园梦”需要更多新农人接续耕耘,才能梦想成真。在他的“松散”管理下,这些年,副总经理周素梅谈下桔子摄影的独家入驻合同,实现了婚纱摄影版块业务从“找伙伴”到“选伙伴”的转变。独家合作也给碧云花园的管理带来了便利,婚纱摄影基地经营模式也从之前“流量式”走上“精品化”,把更多精力用在“留”住新人上,与餐饮、住宿业务相衔接,延伸“效益链”。武义姑娘王娟身兼副总经理和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双重职务。在她的组培实验室里,通过“引、育、繁”到大面积种植的花卉果蔬新品种不计其数,与科研院校合作的项目达20多个。碧云花园如今这般百花争艳,王娟功不可没。

  随着碧云花园业务越来越多元,为缪家村民提供的就业岗位也越来越多。54岁的沈美华没有想到,一把年纪却来了花园里上班。“在这里上班,看看花、闻闻花,心情愉悦。我儿子结婚也是在这里办的喜酒。”她算了笔账,3000多元工资,加上2000多元养老金,日子再潇洒不过。

  在缪家村,拥有同一份乡村振兴梦想的还有嘉善美华水产养殖场负责人杨珍。这位“80后”场长毕业于浙江农林大学,2008年辞去大学行政工作,回乡帮助父母一起经营养殖基地。多年来,坚持苗种繁殖、销售和商品化养殖齐头并进,瞄准“小而精”的中高端市场,打响“华神”生态鳖品牌,杨珍打出了一系列产销组合拳。在她的经营下,“华神”生态鳖的销路越来越好, 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客户也遍布全国各地。“2008年刚回来,我们家的鳖卖40多元一斤,现在100元到300元一斤,年份不同价格不同。”谈及“农创客”身份,杨珍说自己很幸运,有父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有缪家提供的大环境。“缪家村这几年发展生态休闲旅游,村道变宽了,游客变多了,也自然而然为我们扩大了销售圈和知名度。”杨珍说。

  共同富裕,人才为要。为了用“智库”资源握稳乡村振兴“接力棒”,培养更多实用型的新农人,缪家村建起了一座乡村振兴学堂。学堂里,专家与“土专家”轮番教学,课堂从多媒体教室延伸至田间地头,既有理论又联系实际。杨珍在这座学堂里收获颇多。“回乡创业,投身乡村振兴,仅凭一腔热血远远不够,得有科学合理的认识和规划,乡村振兴学堂能够通过培训引导更多年轻人在创业路上规避风险,提升种养技术、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能力。”杨珍说,希望农创客们能够干一个成一个,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嘉兴;青年;人才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