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宿经济到新能源产业,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生活,作为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倾力守护绿水青山。
8月15日,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将在湖州开幕,新华网“聚焦高质量发展”团队调研发现,湖州正持续深化改革创新,用一项项制度、一次次探索,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全民参与生态治理
在湖州建设美丽环境
“朱鹮飞回来了”,教科书里的文字,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朱鹮成为一些人脑海里关于生态环境优化的早期印象之一。
2008年,湖州市德清县从陕西引进5对朱鹮,经过10多年努力,朱鹮在德清的种群数量从10只增长至669只,其中人工繁育种群382只,野外种群287只,德清朱鹮种群已成为全国第三大种群、全国最大人工繁育与种源基地——湖州为浙江朱鹮野外种群的重建和复壮奠定了基础,也拉开了中国南方野外种群重建的序幕。
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湖州境内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安吉小鲵、扬子鳄、中华秋沙鸭、华南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黄胸鹀等,种群数量和生存状况都得到了改善。
眼光从野外拉回城市。作为因湖得名的城市,治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开展“清三河”、清淤治污、污水零直排等的基础上,湖州建立了“四级河长制”。湖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全市“县控以上地表水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
湖州城市景观。新华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实现‘双碳’目标,要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生活,推动群众积极践行。”湖州市绿色环保协会相关负责人说。
近几年,湖州陆续开展生活方式绿色化行动,制定制止餐饮浪费的地方标准,实现全域公交纯电动化、一票制、移动支付“三个全覆盖”,推出公共自行车无桩化精准定位借还车模式……2021年7月,湖州推出“碳达人”普惠应用。
据介绍,“碳达人”将居民低碳行为开发为减排场景,根据碳减排量给予积分,积分可用于商城兑换等,以此助推形成低碳生活习惯。
此外,湖州还通过建立健全或深化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公检法环联动机制,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标准等,不断提高治理效能,持续美化绿水青山。
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分区长兴传化公路港内,屋顶上分布式光伏整齐排列,一辆辆开往全国各地的货运车辆进出有序。新华网发 吴拯摄
全面发力低碳模式
在湖州深化美丽底色
2017年开始,湖州将电力发展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政企联动推进“生态+电力”示范城市建设,共同推动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转型:建成“全电物流”项目,实现运输、仓储、装卸、泊船全部用电;形成“绿色岸电”,全流域开启“以电代油”绿色航运新模式;推进电动公交全覆盖,在市区建设40多个公交充电场站,投运800多辆电动公交……湖州正在构建出以电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由国网湖州供电公司于2021年推出的“碳效码”正成为绿色工厂、“亩均论英雄”等评价体系的新标尺,推动湖州制造业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
据介绍,“碳效码”依托新能源云平台,通过设计相应的碳效评价体系,为全市37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画像、赋分,推动企业进一步加大低碳改造力度。与此同时,湖州市经信局也与电力部门、第三方服务公司等“组团”,免费为碳效等级为4级、5级的“高碳低效”企业制订降碳减量计划“诊断书”,并按10%的比例补贴企业节能增效项目。
“根据‘诊断书’,我们每年可以节电1749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量约1.26万吨,节约生产成本的同时,还提升了综合效益。”中策橡胶(安吉)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诊断书”上的意见正逐项变为生产线上的实践。
截至目前,源自湖州的“碳效码”已推广到浙江多地,覆盖省内42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推动100家工业企业实施“碳效+能效服务”,节约用能3.2万吨标煤。
湖州市长兴县是一个制造业大县,电池产业发达。2021年以来,长兴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创新开发电池统一赋码等系列举措。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产业大脑已上线运行,服务全产业链企业20810家,实现集采666.57亿元,通过供应链金融放贷70.2亿元、节约融资成本2045万元,产品研发周期缩短50%,电池回收率提高超30%,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25%,单位能耗平均降低23%,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
扎实的基础,让湖州成为以“绿色智造”为特色的试点示范城市,并连续两次获评国务院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湖州南浔百间楼历史街区。新华网发 沈勇强摄
全力打造创新之地
在湖州实现美丽转化
湖州市德清县,下渚湖湿地现有800多种珍稀动植物,水质长期保持II-III类,年接待游客超120万人,实现了物种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生态+”的基础上,湖州积极探索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生态价”的作用释放得更加充分。
“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借鉴商业银行“零存整取”理念,湖州探索生态资源转化模式,把需集中保护开发的耕地、园地、林地、湿地以及可供集中经营的村落、集镇等碎片化资源资产,经摸底、确权、评估后整合推向市场,实现生态资源向资产、资本的高水平转化。
湖州市安吉县,孝丰镇南门老街就是这样被盘活的。该镇相关负责人说,在收储提升后,南门老街古宅民居资产价值预估达8000多万元,增值近3倍。
安吉竹制品。新华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应运而生——2021年底,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在安吉落地运营,竹林碳汇实现了“可度量、可抵押、可交易、可变现”。有关负责人说,竹林碳汇将安吉县87万亩毛竹林统一收储后,每年总共可为全县林农增加额外收入1459万元。
据湖州市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湖州已成立相关平台公司23个,收储闲置土地2.4万亩、林地88万亩、农房378幢,为村集体增收超3000万元。
西塞科学谷,“西塞东坡”打造兼具山水特色和文化韵味的标志性创新场所。新华网发 湖州市委宣传部供图
放眼长远,在实现美丽转化的基础上,湖州正全力打造创新之地。
据介绍,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的西塞科学谷将在2022中国绿色低碳创新大会期间开园。西塞科学谷是湖州“创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湖州融入G60科创走廊、宁湖杭生态科技创新廊道、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和环太湖科技创新圈,布局培育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平台。
湖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湖州将大力发展以绿色低碳技术为重点的“创谷经济”,将高端产业、创新流量更多从摩天大楼导流到绿水青山,串联起一条创新通道,推动湖州从“风景地”向“创新地”蝶变。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