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十年·湖州

逐绿先行 向着绿色低碳共富阔步前进

字体:
—2022—
08/28
09:42:05
2022-08-28 09:42:05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叶诗蕾 吴丽燕

  浙江在线8月28日讯(记者 叶诗蕾 吴丽燕)综合实力、城乡品质、发展活力、民生福祉实现“四个蝶变跃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湖州牢记谆谆嘱托,坚持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推进高效能治理,勇当绿色低碳发展的探路者,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绿、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时代,湖州将进一步坚决扛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再接再厉、顺势而为、乘胜前进”的新期望新要求,奋力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推动5820平方公里的“江南清丽地”呈现一幅更具实力活力、更显品质人文、更加美丽幸福的新图景,为全省推进“两个先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谷经济 绿水青山孕育新动能

  背靠青山、面朝湖水,近日,湖州西塞科学谷正式开园,一幢幢低密度、低楼层、高颜值的办公和科研用房陆续迎来科创团队。

  看中了湖州“拎包入驻”的优质服务、“长三角地理中心”的优越区位、“西塞山前白鹭飞”的优良生态和“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的发展前景,由西安交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盛领衔的中子科学实验室日前落户科学谷,科研团队将在风景秀丽的西塞山下潜心研究中子无损检测和硼中子俘获治疗癌症技术等前沿科技。“相信未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创新资源集聚平台。”王盛说。

  近年来,湖州始终把绿色低碳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线,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以南太湖新区和长三角(湖州)产业合作区为龙头的“2+8”高能级平台体系,加快培育以绿色智造为特征的八大新兴产业链。2020年,湖州创新提出发展“创谷经济”,在宁湖杭生态创新廊道上,布局西塞科学谷、阳山时尚谷、莫干论剑谷等“创谷”,将创新基因植入绿水青山,聚力打造以新产业导入、新人群集聚、新经济蝶变为特色的创新创业新形态。这也是湖州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中,积极探索以绿色创新引领生态资源富集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随着生产力布局的调整优化,湖州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来越“绿”。2021年,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37.2%、62.0%、31.4%,较2017年分别提升7.3、20.3、6.3个百分点。

  竹林碳汇 “两山”转化打开新通道

  处暑已过,持续高温终于得到缓解,安吉县报福镇景溪村的万亩竹海已是凉风徐徐。景溪村党总支书记黄大伟一有空就会到村里的竹林转转,沿着新建的林道,查看毛竹生长情况。“多亏碳汇改革,我们这片几近荒废的毛竹林又活了过来!”黄大伟说。

  “竹林碳汇”,这个让不少人还略感生疏的名词,已成为安吉乡村的发展新模式。

  2021年12月,安吉“两山合作社”搭建全国首个县级两山竹林碳汇收储交易中心,形成了“林地流转—统一经营—碳汇收储—平台交易—收益反哺”的全链条闭环。

  “将村里12811亩毛竹林的碳汇流转至交易中心,我们可以收到近1.5亿元的交易收储金。”黄大伟说,这笔收储金由“两山合作社”投资经营,增值产生的净收益将全部反哺给村集体和村民。竹林空气能“生金”,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守林护绿的积极性被彻底点燃了。为提升竹林固碳能力,不少村民自愿加入了景溪福林毛竹专业合作社的护林队,帮助修剪竹梢、养护毛竹。

  山水林田皆是资本,绿水青山均是生产力。眼下,湖州正依托“两山合作社”平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生动诠释着存入“绿水青山”、取出“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实践。据统计,目前该市已累计存入各类生态资源点位550余处,策划形成项目205个,成功转化(即交易开发)抱竹山庄、“正大”淡水种业全产业链等项目39个,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200余万元,为农户增收33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800余个。

  拥湖发展 城市品质能级大提升

  作为我省大湾区建设首批确立的“四大新区”之一,已满3周岁的南太湖新区,正不断变化和成长着。近日,记者走进南太湖未来城的CBD项目,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工程车来回穿梭,近5000名工人争分夺秒抢抓工期,高318米的主地标塔楼已初见规模。

  南太湖未来城,是提升湖州中心城市能级的核心区、引领湖州未来发展的主平台。眼下,包括南太湖CBD项目在内,29个在建项目正加快推进,40幢总面积300万平方米、总投资300亿元的产业大楼超过一半已经结顶,新城框架全面拉开,整体形象基本成型。不久的将来,这里将聚集总部经济、高端商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新业态。

  湖山大道、五一大桥、内环(北线)快速化改造工程一段通车,浙北医学中心、奥体中心、城市规划展览馆启用……近年来,湖州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

  湖州还全力推进拆旧建新、危旧房改造、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等工作,并根据“一统三化九场景”的未来社区创建理念,打造全域未来社区。同时,围绕教育、医疗、通行、环境等重点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

  随着城市变大、变高、变美,湖州人诗意栖居的梦想正在一步步靠近。截至2021年,该市已累计铺就绿道966公里,中心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85平方米,市区人均住房面积达42.1平方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6%。

  医疗下沉

  百姓健康基石不断夯实

  “不用再来回跑,也不用重复检查,省时省力又省钱。”日前,在远离县城的长兴县煤山镇,县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煤山分院医生徐群星,调取了村民张水姐在市级医院做的脑部CT检查结果,很快完成了诊断和配药。

  实现医检结果互认共享延伸至镇村,是湖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又一创新举措。为破解医疗数据到不了基层、基层检验检查结果上级医院不能认等难题,今年该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将五级医疗机构的数据壁垒逐一打通,目前已覆盖全市6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703家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

  为了破解城乡居民看病不方便的问题,早在2017年,湖州就开始探索县域医共体模式,先后组建8个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双向奔赴”;2019年,该市又组建两大城市医联体,率先实现医共体(医联体)市域全覆盖。目前,该市基层就诊率和县域就诊率分别达到73.31%、90.73%。

  “县级医院专家每周到乡镇卫生院‘传帮带’,提升医疗团队的防病治病能力;‘家庭医生’下乡入户,上门服务……”德清县洛舍镇卫生院副院长沈涛说,从医十年,他见证了医共体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给百姓带来的获得感。

  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当下,湖州正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医防融合、中西并重、全民参与、智慧便捷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百姓健康基石不断夯实。

  全民参与

  文明典范照亮美好生活

  夏日的傍晚,南浔区双林镇华桥村俞家漾自然村和塔水河自然村交界处水清岸绿,健身步道上不少村民边散步边聊家常。几个月前,这里还是大家意见很大的卫生死角。变化,源于一场名为“美丽提标”的专项整改行动。

  “村庄环境长效保洁,是个老大难问题。很多时候都是当天清理好了,过两天又变回脏乱差。”双林镇农业农村办主任姚芳芳介绍,为解决这类老大难问题,他们把问题点打造成景观点。“现在看着这么干净、漂亮,我们也更加爱护这里的环境了。”村民俞水根乐呵呵地说。

  文明创建,不仅面子要靓,里子更要实。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是湖州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的关键一招。2020年,该市以设区市复评全国第一名的成绩实现文明城市“连冠夺牌”,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市县“满堂红”。拿下傲人成绩后,湖州又拉开了实力、活力、品质、人文、美丽、幸福“六个新湖州”建设的序幕。

  让市民当主角,在湖州,你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十字路口,当行人要闯红灯时,会有人伸出手,微笑着劝导;热闹的景区内,当游客遇到困难,会有志愿者上前帮忙;餐馆内,服务员会适时提醒顾客适量点餐、理性消费;中心城区爱心驿站内,志愿者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劳动者……太湖南岸,志愿红,成为城市一抹最温暖的底色。

  截至目前,湖州共有注册志愿者逾61.3万人,服务时长超过445.6万小时。既有环境美又有生活美,既有外在美又有内涵美,湖州正从一处美变一片美。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湖州;能级;竹林;城市品质;中心城市;村民责任编辑:李心怡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综合实力、城乡品质、发展活力、民生福祉实现“四个蝶变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