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浙”十年·温州 推进四大振兴,做强“全省第三极”

字体:
—2022—
08/29
07:51:46
2022-08-29 07:51:46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王艳琼 周琳子 张银燕 殷诚聪 章慧聪

  浙江在线8月29日讯(记者 王艳琼 周琳子 张银燕 殷诚聪 章慧聪)过去十年,温州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全力推动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创业之都向创新之城、基本小康向全面小康迭代升级。

  当前,温州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温州“续写创新史”殷殷嘱托20周年为新起点,传承好弘扬好总书记留给温州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全面推进都市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做强做大“全省第三极”。

  产业转型 聚焦发展新动能

  作为靠民营经济起家、立家、发家的城市,近年来,温州持续深化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加速打造传统支柱产业、新兴主导产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

  “过去我们曾是南京国电南瑞的断路器供货商,如今和他们成为了协同研发伙伴,产品优势更加明显。”天正电气副总裁葛世伟说。前不久,乐清电气产业集群与南京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集群签订合作协议,两大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跨省“牵手”,在产销研发等领域强强联合,带动了两地企业联合研发、强链补链。

  位于浙江温州乐清的正泰物联网传感器产业园。图片来源:温州发布

  疫情持续影响下,被誉为经济“压舱石”的标志性产业链受到不同程度冲击。温州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提出产业振兴,针对稳链强链重大发展问题,启动产业链链长制“十个一”工作机制,覆盖温州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N个特色产业等“5+5+N”产业链,任命一批由市级领导担任的产业链链长,牵头制定“一链一策”,对产业链发展提供有力协调和指导。

  聚焦电气行业转型升级,乐清充分利用国家培育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机遇,大力实施数字化提升、集群化发展、科创化转型、品质化提升和全球化合作五大行动。今年以来,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在乐清启动电力电气供应链低碳建设试点,当地发布智能电气产业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和“百校千企万岗”招才令,定期举办智能电气国际性展会和国际工业与能源物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加快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把产业振兴作为发展的核心所在,今天的温州,民营经济继续蓬勃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前景无限。

  科技创新 抢抓发展新赛道

  8月25日,位于温州市龙湾区的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举办锂电池新品战略发布会。这家创办仅5年的公司,致力于动力及储能锂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已获得1000多项专利技术,装机量稳居行业前十,2022年销售额预计突破百亿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十年,温州坚持创新驱动,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创新格局,环大罗山科创走廊集聚35家高能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争做国内行业领先。温州科技企业奔腾激光(浙江)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潜心“追光”,先后有6个产品被认定为国际、国内、省内首台(套)产品。10年间,企业年产值已经翻了10倍。

  浙南·云谷  杨冰杰 陈翔 摄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创新的关键。温州坚持人才创新首位战略,设立温州人才日,发布人才新政40条3.0版。这十年,本土院士培养、全职院士引进、省“鲲鹏行动”入选取得历史性突破。2021年,温州城市人才吸引力升至全国第27位。

  用“科技创新”和“人才支撑”这两把钥匙,温州开启产业振兴之门。抢抓新能源发展风口,核电、风电、光伏、水电、抽蓄、氢能、储能等一大批新能源重大产业项目纷纷布局,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加速成形;中国(温州)数安港、国际云软件谷加快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高地;中国眼谷、中国基因药谷等加快生命健康项目集聚,新材料、智能装备等产业加快发展……

  今天的温州,科技创新成为最鲜明标识,“来温州·创未来”成为最响亮声音。

  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

  温州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发展起来的城市。十年间,温州始终高举改革开放大旗,不断推动改革从局部探索到系统集成。

  “申请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安装充电桩”“企业融资需求”……8月24日,龙港彩虹智慧创业园召开协同服务党建联盟会议,来自政府部门、业委会、物业、社会组织等单位的联盟成员“集中会诊”,针对园区308家企业梳理出“十大民生实事”互融共促,逐一落实解决。

  没有乡镇和街道,龙港通过构架“市委—社区党委—网格党组织”社区组织体系,走出了一条精简高效创新的基层治理新路子。“管理层级少了,治理效能强了。”海归企业家陈丽旦对于龙港“市管社区”模式十分推崇,还主动挑起该园区党总支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的担子。

  龙港全景图 池长峰 摄

  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到全国首个“镇改市”。“撤镇立市”近三周年,龙港不断深化“大部制、扁平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40%的行政资源承接100%的行政职能、服务好48.5万常住人口这一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为全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探索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经验。

  龙港“镇改市”,是温州深化各领域改革的鲜活样本。十年来,温州改革开放的步伐始终没有停顿。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掌上办”“零次跑”“快享直达”等改革成果惠及千家万户……温州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改革试点598个,持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绿色低碳 绘就美丽温州画卷

  一条碧绿海湾,勾勒出海岛最美弧线。如今的洞头,“海上花园”不负盛名。这个暑期游客络绎不绝,韭菜岙沙滩成了网红景点,轮番上演的水上运动项目和民俗表演、音乐节等,让海岛渔村从白天热闹到晚上。而在十年前,这番场景不能想象。

  以绿色为发展的底色,十年间,温州不遗余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以洞头为例,蓝色海湾整治修复海洋生态廊道40公里、沙滩15万平方米,也激发了周边海洋经济,形成民宿群,温州洞头诸湾更成为全省唯一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海湾”案例。

  韭菜岙沙滩。孙新尖摄

  良好生态环境正成为温州普惠民生福祉。近年来,温州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进绿色街镇、绿色零污染村建设,开展美丽温州绿色生产生活行动,打造“美丽温州体验地”,针对海湾进行本底调查和生态环境监测等,统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设施提升战、优质生态保卫战,打造“千里塘河、三江碧水、蓝色海湾”。

  十年间,温州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省级空气清新示范区。打造人居环境,温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和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致力推动“五化十场景”落地,建设未来乡村,培育乡村休闲旅游、“侨家乐”品牌民宿等乡村产业,让未来乡村成为乡村美好家园、人人向往的乐园。

  最新的温州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温州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8.9%,省控以上地表水断面水质Ⅰ类至Ⅲ类比例93.8%,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温州生态满意度连续12年提升。

  文化振兴 擦亮幸福温州品牌

  而今,漫步鹿城区,塘河畔戏曲悠扬,街角遍布的城市书房飘荡书香;在山区县泰顺,文化礼堂群艺活动热情似火,非遗文化喜闻乐见……十年来,文化正悄悄改变温州人的生活,提升温州城乡品格。

  温州城市书房内不少市民静心阅读。刘伟拍摄

  当前,温州正深入实施“三年百项文化工程”,深化“温州学”研究,挖掘“永嘉学派”深厚内涵,实施宋韵瓯风文化传世工程,启动编纂《温州大典》,加强温州宋元码头遗址等文物保护利用,建设温州美术馆等十大文化地标项目,打造中国民办博物馆之城,持续放大“瓯系列”“古系列”“名系列”的时代价值,让典籍中的温州、文物中的温州、遗迹中的温州活态呈现。

  温州历史名人辈出、文化源远流长。这十年,温州在文化传承发展中汲取奋进力量,《温州话辞典》全球首发,体现了温州人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温州家人”系列电视剧以小故事讲述大时代,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IP,让温州人精神蜚声海内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琦君散文奖、中国寓言文学“金骆驼奖”落户温州,“文学的温州现象”享誉全国。

  “文化+”战略,提升了温州文化的竞争力。位于瓯海区的青灯市集近三年连续举办,释放民办博物馆的品牌价值,塘河夜画、山根音乐艺术小村等文化味品牌涌现。温州正全力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向县域拓展、向乡村延伸,打响“浙江有礼 瓯越先行”品牌,为温州文化注入创新活力。

  如今,温州公共文化服务广结硕果,132家书房遍布城市角落,254家文化驿站融入群众生活,80家百姓书屋在农村地区延伸……温州获评全国唯一“全民阅读示范城”、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普惠共享、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网正加快构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温州;龙港;产业链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