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来,月光乍泄,赏月听琴,湖山与共……中秋圆月夜,在海盐县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古朴典雅的澉湖琴洲,国家一级演奏员、浙派古琴艺术省级传承人蔡群慧和她的学生们带来如梦似幻的雅集,让前来赏月听琴的游客精神愉悦,收获节日的别样美好。
澉浦是海盐首个省级文化强镇、浙江首批千年古镇,先后获得省级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省级旅游风情小镇等荣誉。近年来,澉浦依托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人文底蕴,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为共同富裕典范城市建设铸魂塑形赋能,绽放出千年古镇的新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非遗“活”起来
澉浦是南戏“四大声腔”之首海盐腔的发源地。这方水土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脉,也滋生了丰裕的文艺土壤。生于澉浦澉南村的蔡群慧就是在这样的文艺氛围感染下开始寻梦的。
“我在澉浦读书时,家境清苦,那时澉浦农民生活普遍不富裕,学乐器的孩子很少。”由于父母爱好音乐,蔡群慧自幼喜爱歌舞,1987年中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省艺术学校音乐班主学大提琴。到浙江昆剧团工作后,她对古琴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多年来,她致力于传承与弘扬古琴文化,以琴修心,以德育人,在古琴艺术领域有较高造诣,成长为国家一级演奏员和浙江省非遗项目浙派古琴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在G20杭州峰会上,她以一场个人古琴音乐会向20国元首和夫人行文化之礼,用最古老最民族的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礼乐之邦的魅力与风采,产生轰动。
乡贤润桑梓,蔡群慧在外成名后,回乡开展了一堂古琴讲座,反响热烈,乡亲们纷纷表示想跟她学习艺术。2020年,在海盐县相关方面及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的鼎力支持下,蔡群慧古琴艺术工作室“澉湖琴洲”正式落户南北湖,以提前预约的方式每周日开设古琴公益课,吸引了海盐及周边地区的大批学员前来学习。
古琴是国乐精粹,也是世界非遗。两年多来,蔡群慧通过古琴公益课、“高雅艺术进校园”以及其他方面的非遗传承活动等,培养了越来越多的文艺骨干,也营造了越来越浓的传统文化传承氛围。“在精神愉悦地学习中,已深刻感受到生活上、思想上、审美上的一种改变。”不少学员表示。
像蔡群慧一样,上世纪60年代生于澉浦的周淑芳也自幼酷爱文艺。幼时家境清苦,她跟母亲和学校的音乐老师学唱歌;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镇里的文艺人才培训班,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澉浦的首批文艺骨干;上世纪90年代起,她跟当地老艺人学唱海盐骚子文书,将演绎形式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形成“骚子歌”这一更让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并多次获省市级大赛金奖;2015年,海盐首个正式注册的群众性艺术团体澉浦镇群乐艺术团成立后,她和其他团员年年都为农村群众送戏入户开展文艺指导……
前些天,澉浦镇南北湖村文化礼堂举办“喜迎二十大·同奔共富路”一村一品暨文化走亲文艺晚会,周淑芳除了上台表演,还给参加演出的当地村民提供艺术指导,看着一个个精彩的节目获得观众们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她格外自豪,“这一路走来,我不仅圆了自己的文艺梦,也用梦想帮助他人,让大家一起精神共富,一起为现代社区建设贡献文化力量,我感到很开心!”
“目前,澉浦镇域范围内共有多个非遗项目,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浙派古琴、海盐滚灯,省级非遗项目海盐腔和海盐骚子等。”澉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澉浦不断激发非遗活力,通过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将其与旅游深度融合,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
打造文化聚落,古村落“热”起来
“终于有了小舍,有花草和橘子树。傍晚,坐在树下,等/迷人的花香掉到酒中,发出那一声响,叮咚,叮咚……好似谁碰撞了我,好似山呼应了水,水呼应了这个村庄。”秋日,走进粉墙黛瓦小河依依的澉浦六里村朱家门古村落白地三影工作室,跃动于一枚小书签上的这首灵动的诗,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与朱家门融为一体。
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这张小书签的设计制作者、白地三影的女主人——诗人白地。白地三影是古朴典雅的三幢方宅一座小院;其“东影”,展陈的茶香、书香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系列的文创产品,均由白地和资源团队创意设计,融入当地元素,实用又有助于宣传当地文化;“西影”摆放着数百册名著和海盐作家的作品,任一个路过的人都可走入其中,静静地自阅书籍、自斟茶水;“北影”生活区,安静而诗意盎然。
“2019年11月,我第一次走进朱家门,这里还挺荒,挺冷清。”白地记得,当时的朱家门大部分村民已搬迁,只留剩余的几户人家和一座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那一座座造于上世纪70年代甚至民国时期的老房子,在蓝天白云下焕发着别样气息,让她唤醒儿时的记忆,并决意要在这里创业生活。
除荒草,刨腐土,刷墙壁……签下三间小舍后,2020年3月,白地和先生亲自动手,楞是用一个多月就把白地三影装修得温馨典雅诗情画意,“2020年4月,我们入住过来,取名白地三影,借朋友之语‘人间三影,风烟俱净’。”自此,白地静静地在此写作、开发文创作品,宣传当地文化。两年多来,她努力做大文创事业,出版诗集《六里河》,成长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在自我精神富裕的同时,在开放式花园推出“诗意的阳台”分享课堂、女性文创手作课程、诗歌采风等活动,用文化带动当地群众和游人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依托“因堰而衍、因河而成”的六里堰朱家门古村落,六里村先后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村落和省级首批传统村落。近年来,澉浦以此为契机,重点实施“风情六里堰·人文朱家门”历史文化村落保护项目,通过修缮历史建筑、增设公共服务设施等举措使古村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将朱家门打造成“名人隐居、文化休闲、乡村和谐”的文化聚落,让古色古香的朱家门古建筑群成为了文化名人青睐的宝地。
“如今的朱家门,随着中国独立思想学者金纲、诗人白地、著名画家冯鸣等文化名人的相继入驻,文化项目纷纷落地。”澉浦镇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朱家门有10余家文创类企业,涉及中医文化传承、水彩画美术创作、文创产品设计制作、汉服文化弘扬等,预计年营收可达2000余万元。朱家门的华丽转身,已在赋能美丽乡村、实现文旅融合中和澉浦千年古镇、南北湖风景区产生联动辐射,在实现村民精神文化共富的同时吸引大量游客体验,成了海盐的重要网红打卡地。
澉浦古镇,还蕴藏着丰富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近年来,澉浦将红色人文景观和南北湖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传承和发扬了红色文化,也盘活了红色旅游经济。“我们始终坚持‘以文润富、以文促富、以文化富’,不断激发文化创新活力,赋能高质量发展,让它成为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式和有效载体,千年古镇澉浦也在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文化力量中,绽放出别样的新光彩和新魅力!”澉浦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