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肩发束起,一身干练的灰色制服,瘦高身板的她脚步匆忙……刚从法庭出来,王群英又拿出了好几摞卷宗,“最近几个案件要再看看细节,尽早帮当事人解决。”
85后王群英,是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新当选的党的二十大代表。温婉柔和,是王群英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一见面,她的笑容瞬间拉近了大家和她的距离。
但只要一谈起经手的案件,王群英的神情就变得坚毅起来,不禁让人想象她在法庭上身着黑色法袍,果敢刚毅、认真专注的模样。正是这种刚柔并济的特质,让王群英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法官。
在瓯海法院,王群英多次荣获“办案能手”称号。这意味着,她办案更高效,也更让群众满意。
“秘诀是把准备工作做在前,善于发现群众纠纷的痛点。”扎根基层法庭十余年间,王群英发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炼出一双“火眼金睛”——关心每一个案件背后的故事,探析“法理”背后的“情理”。
王群英工作过的梧田法庭位于瓯海区梧田街道,外来人口居多,涉及民事纠纷案件也复杂多样。“有时候人多起来,法庭像个‘菜市场’,案子堆着做不完,群众也干着急。”仔细翻阅卷宗,她发现只要找准“情理”突破点,许多矛盾可以迎刃而解。
因房屋拆迁,弟弟将哥哥和母亲告上法庭,这一案件让王群英记忆深刻。“立案时一家人相互谩骂,弟弟给了我厚厚一本‘我的前半生’回忆录,诉说几十年间兄弟相争、母子纠纷、婆媳纠葛。哥哥给我看了满手机不堪入目的辱骂短信。”受理后,王群英和团队第一时间走访当地村委会摸清纠纷的来龙去脉,并联系村干部协助开展沟通工作。“我发现,这不仅是一个所有权纠纷的案件,藏在背后的是一家人破碎的亲情。”王群英回忆道。
王群英记得,当天开庭时间从上午9时到晚上7时,整整持续10个小时。她耐心倾听、苦口婆心劝解,一点点获取一家人的信任,一步步唤醒一家人的亲情。从兄弟反目、母亲无奈,到最后兄弟让步、母亲谅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在梧田法庭工作期间,王群英曾担任瓯海法院第十党支部副书记。勤于思考的她,带着年轻党员一起,将抽丝剥茧分析案情的工作方法,摸索总结成一套化繁为简的“王群英工作法”,办案效率也越来越高。
“我们对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工作进行合理分工,见缝插针打配合。”王群英介绍,在庭前准备阶段,团队按照繁简程度和送达情况对案件进行详细分类,简单案件尽可能通过诉前调解结案。确需开庭的,尽可能安排集中开庭并提前拟好裁判文书,当庭宣判后只需对裁判文书进行简单修改即可当庭送达。这一做法,大大提高调解率和当庭宣判率。
“她一直对团队成员强调,要高质量办案、高效率上班、高标准学习。在她影响下,我们也乐此不疲。”曾和王群英共事的项高阳说。
一组数据印证“王群英工作法”的成效:从2012年独立办案至2020年离开民商事审判领域的8年间,王群英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共计4200余件,经办家事案件调解撤诉率达75%以上。在平均审理天数不足40天的前提下,当庭宣判率超80%,服判息诉率达95%以上。
2020年底,王群英的职业生涯迎来新挑战:因表现优异,她从梧田法庭调往瓯海法院刑事审判庭。
“从民事法官转为刑事法官,要学习很多新的法律知识。”王群英说,为了尽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她白天忙着开庭、接待当事人,晚上和周末则抓紧学习、阅读卷宗、撰写判决书。她以最快速度让自己从新兵成长为“尖兵”,挑起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工作以及多个大案要案重任。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深知未成年人关系到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在未成年人案件中,除了法律审判,更重要的是用真情挽救他们。”王群英说。
她记得,在审理某个未成年盗窃案中,她从社工处了解到孩子多次犯罪与其家庭教育有关,父母与孩子关系破裂。审判结束后,她充分利用法庭教育功能,走到孩子父母身边,劝告他们多去探视、不要放弃。刑满后,她又细心地与孩子谈心,告诉他好好改过,以后还有机会。“孩子听了后,对我深深鞠了一躬。”王群英深受触动也深感欣慰,她了解到,这个孩子后来找到了工作,与父母关系也变好了。
为了让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得到更多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作为瓯海区人大代表的王群英,还提出“加快贯彻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建议,推动瓯海区多部门联合成立家庭教育会诊室“青橦堂”。因在未成年人和妇女权益保护领域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王群英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
“我只是政法队伍中普通的一员,有幸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这段时间,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王群英一边积极向前辈们请教学习,一边仔细收集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她说,自己将始终胸怀“司法为民”的责任担当,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