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临安多项变革指向一个目标: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一颗山核桃的雄心

字体:
—2022—
10/08
07:10:58
2022-10-08 07:10:58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唐骏垚 共享联盟·临安 江萍

  浙江在线10月8日讯(记者 唐骏垚 共享联盟·临安 江萍)秋风阵阵,又到山核桃大量上市时节。

  今年本应是临安山核桃丰产的大年,但由于夏季高温干旱,预计其产量同比只是略有增加。虽然产量受影响,但临安山核桃的效益持续提升:品质日益优良、品牌越来越响、产业链逐步完善……这是多年谋划带来的“显性”效果,背后是一个目标明确、环环相扣的改革链条。

  伴随着林农挥动的竹竿,记者走进杭州西部的天目山区,追踪一颗山核桃的转型升级之路。

  区域公用品牌 引导质量变革

  山核桃是当下杭城大街小巷炒货店里的主角之一。优质山核桃是什么样的?许多消费者不太清楚,他们担心出了高价买来次品。

  这种担心不无缘由。多年来,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的一大痛点,就是生产主体众多,其中很多是家庭作坊,质量参差不齐,以次充好并不鲜见。

  面对如此状况,近年来,临安不断加强对山核桃销售市场的监管力度。但这并非治本之策。“我们的想法,是制定一个较高的标准,鼓励龙头企业执行这个标准,政府‘搭台吆喝’,从而引导、带动更多中小企业加入。”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顾晓波介绍。

  契机出现在2021年。这一年,临安发布了“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覆盖包括山核桃在内的众多农产品。临安区政府委托浙江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牵头制定“天目山宝”山核桃系列标准。9月7日,在今年临安山核桃开竿节上,“天目山宝”山核桃系列标准体系对外发布,包括炒制山核桃、手剥类山核桃和山核桃仁三个标准。这也是“天目山宝”的首个农产品标准体系。

  “要获得‘天目山宝’品牌使用授权,企业需要申请,产品要符合我们的标准。”顾晓波告诉记者,目前已有48家企业获得授权,其中山核桃企业6家。

  浙江农林大学教授、浙江省山核桃产业协会秘书长黄坚钦是标准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告诉记者:“在山核桃领域,目前有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共计26个。我们这次制定的标准,要求是最高的。”

  那么,“天目山宝”山核桃的标准,高在哪里?

  消费者购买山核桃时,一般都会选颗粒大一点的,价格也相对更高。成为“天目山宝”山核桃,直径需要在2厘米至2.05厘米之间,甚至更大。

  但更大的提升,是在消费者往往不会注意到的各种指标上。

  比如,“天目山宝”山核桃的“酸价”指标为每100克含量小于等于2.8毫克,而国家标准为4毫克。酸价与新鲜度相关联,酸价越低,说明山核桃越新鲜。

  再如,“天目山宝”山核桃的油籽率为小于等于0.5%,远低于国家标准3%。也就是说,1000颗山核桃中,最多只允许有5颗油籽。所谓油籽,就是大家常说的有“哈喇味”的山核桃,主要因长期保存或保存不当造成。

  还有,对于山核桃仁的含糖量,目前国家标准并没有规定。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有的企业加工时会放入大量糖。糖分摄入过多,不利于人体健康。“天目山宝”山核桃仁的含糖量必须在12%以内。

  “根据我们的调研,符合这个标准的山核桃,大概占临安山核桃总销量的10%。”黄坚钦说。

  杭州临安康太炒货食品厂是目前6家获得“天目山宝”授权的山核桃企业之一。该公司经营的山核桃品牌“团圆人”在当地小有名气。“现在,我们有两款产品用了‘天目山宝’品牌,和‘团圆人’一起出现。”负责人陈洁告诉记者,“这两款山核桃的品质是我们产品中最好的。”

  获得“天目山宝”品牌使用授权后,陈洁感受最深的是当地品牌推广的力度大大提升。“‘天目山宝’需要好的产品来支撑,我们企业也需要‘天目山宝’这个公共品牌增加在消费者中的认可度。”

  顾晓波则期待,“天目山宝”品牌授权的山核桃企业能发挥带动作用,引导临安山核桃生产主体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带来一场质量变革。

  “市场监管部门会不定期抽查,如果授权企业的‘天目山宝’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将撤销授权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在一定时间内禁止该企业再申请。”顾晓波说。

  引进一条“鲶鱼” 推动理念变化

  很多爱吃山核桃的人都听说过“姚生记”。对消费者来说,它是一个品牌。对临安山核桃产业来说,它是一条“鲶鱼”。

  这条“鲶鱼”已将总部落户临安龙岗镇,并获得了“天目山宝”品牌使用授权。今年的临安山核桃开竿节上,姚生记山核桃数字工厂投产启用。

  临安为何要引进这条“鲶鱼”?

  临安山核桃产业实现了种植面积、生产总量、加工规模、品牌价值四个全国第一,当地山核桃加工企业并不少,共有280多家,其中省市级龙头企业6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年加工能力突破3万吨。光是龙岗镇的中国坚果炒货食品城就集聚了170余家炒货食品加工产业链企业。

  遗憾的是,这些企业,大多是给品牌企业代加工。做自己品牌的也有,但规模、名气都不大,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坚果类或食品类企业品牌。

  有人说,当地老板们小富即安,缺少将企业做强做大的动力;有人说,没有抓住互联网品牌发展的机遇期;也有人说,临安山核桃销路不愁,品牌营销意识不够强……

  姚生记总部的落户,让临安有了第一个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坚果类品牌。临安在统一打造“天目山宝”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同时,重视企业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黄坚钦说,为品牌企业做加工利润薄,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来料加工;只有更多品牌企业成长起来,临安山核桃的品牌价值才会更大,才能让当地人分享到山核桃带来的更多效益。

  姚生记是浙江姚味客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品牌,该公司副总经理邓杨勇已深耕坚果领域20多年。他说,将总部从杭州市区迁到临安,不仅有公司发展的考量,也有助力临安山核桃产业发展的情怀。

  他带领记者参观数字工厂。透过透明玻璃,姚生记山核桃加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且自动化、数字化程度很高。“没有什么不能看的,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邓杨勇说,工厂9月初才投用,目前还在不断完善,如果临安其他山核桃加工企业有打造数字工厂的需求,他们愿意提供帮助。

  对品牌建设来说,“讲故事的能力”很重要。姚生记不仅讲好自己的故事,还帮助临安山核桃讲故事。它的总部园区,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展示、观光旅游、科学研究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园区。

  园区里有一个“印象山核桃”博物馆,通过神奇的物种、历史的记忆、工艺的变迁、共富的故事、一起向未来等篇章,将临安山核桃的生物属性、历史沿革、民间传说等娓娓道来。

  对姚生记的到来,临安不少当地企业持欢迎态度。

  “看着都是山核桃,但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企业文化、品牌宣传等方面,姚生记更有优势。”在陈洁看来,大家可以合作,一起将临安山核桃产业做强做大,“如果整个市场能做得更大,效益进一步提升,大家都可以从中受益。”

  而在顾晓波眼里,姚生记的到来,更为重要的是“带来理念的变化”,包括规范经营、现代化生产、市场营销、科技研发等。

  生态经营+规模经营 成本降低产出更稳

  从前端山林经营模式,到中间采收加工生产、后端品牌营销,再到延伸产业链……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仅是提升标准、打造品牌,整个临安山核桃产业正在进行一场供给侧改革。

  这场供给侧改革的第一步,便是提升山核桃原籽品质。这涉及山核桃树的栽种和经营。

  几年前,因林农连年过度使用化肥、除草剂,导致临安山核桃大面积枯死、山坡植被大面积破坏,造成水土流失隐患。

  过度经营的不利影响,让临安痛定思痛:从2019年9月开始,一场生态修复行动展开,当地定下2万亩的“退果还林”目标。退出后的山核桃林禁止除草、施肥、除虫、采打等经营活动,作为村集体资产,由村集体组织力量看管。

  正常经营的山核桃林,则鼓励生态经营:推广自然落果,不滥用化肥与除草剂,保留林内灌木杂草,减少人为干预,不再向山核桃树过分索取。

  临安区湍口山核桃专业合作社在册社员有400多户,共有1万多亩山核桃林。合作社理事长孙卫东说,生态经营逐步推广,让合作社山核桃林的产出更稳定,品质也相对更好。

  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升山核桃林的生产效益,临安还开始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推进山核桃林流转,推广适度规模经营。

  丁立忠是临安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人员,也是临安山核桃首席专家。在他看来,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由于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近年来经营山核桃林的投入产出比持续下降,年轻一辈经营山核桃林的意愿持续下降。而规模经营比分散经营更有利于农业机械和数字技术利用,能更好地实施科学种植与培育,降低生产成本、优化投入产出比。

  目前,规模经营的大户流转到的山核桃林面积从几十亩到4000亩不等。丁立忠认为,山核桃林的生态经营、适度规模经营是大势所趋,“比较理想的模式是达到目前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在临安清凉峰镇,有一片1160亩的山核桃林去年流转至杭州临安农翔农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吴向阳告诉记者:“土壤改良能够较好地提升山核桃的产量和品质。规模经营后,成本摊薄了,我们改良的意愿就更足了。”

  中间的加工储存环节,临安也在求变——在龙岗镇,临安山核桃脱蒲中心正在建设中。

  顾晓波介绍,山核桃脱蒲的汁液碱性很强,乱排放对环境有影响;晒干、存储环节没做好,山核桃品质就会受影响。建脱蒲中心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现山核桃脱蒲、晒干、存储、销售“一条龙”服务。

  顾晓波介绍,脱蒲中心由政府建设,实行市场化运营。“农户将采收的山核桃送到中心脱蒲后,可以直接将山核桃存储在这里的仓库。仓库是数字化管理,精准地对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山核桃存储在这里比存放在家里更妥当。”

  还有很多变革也在进行中:比如水肥一体化、采收机器人等试点应用,山核桃产业大脑不断迭代升级,“山核桃黑芝麻丸”等深加工产品不断研发……

  所有的变革指向一个目标:构建山核桃产业链数字服务体系、山核桃生态发展引领体系、山核桃产村融合发展体系,推动山核桃主导的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亿元。

  小小山核桃,令人期待。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山核桃;临安责任编辑:庞舒青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