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地处浙闽边界,峰峦叠嶂,山环水抱。作为浙江的南大门,庆元北面与龙泉、景宁接壤,东、西、南面与福建寿宁县、松溪县、政和县交界。偏居浙西南一隅,庆元在省内的地理位置说不上优越,但恰处两省交界之地,三面被福建环抱,在跨省合作互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日前,丽水市委五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丽水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决议》。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全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丽水在推进革命老区共同富裕上先行实践、打造示范,既是对丽水落实“两个先行”的必然要求,也是丽水围绕全省打造“重要窗口”目标所必须肩负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决议》之于庆元,同样意义非凡。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庆元为山区发展探路的使命,如何把握先行良机,打造跨区域一体化和谐稳定发展的省域边界样板,是庆元一直以来的命题,更是历史机遇。
在群山间成长,庆元正不断致力于寻找推动浙闽边界携手发展的一把把“金钥匙”,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交通、产业、服务加快升级创新,为浙闽边界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份“庆元样本”。
多彩菇城 陈士平 摄
交通先行:“要想富,先修路”
巍巍括苍,潺潺瓯江,描绘了浙西南的美丽山水画卷,也承托着丽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偏隅浙西南山区的庆元来说,交通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也是小县城奔跑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赛道上必不可少的一环。
今年3月,浙江、福建两省交通运输厅代表在闽浙边省际公路规划建设合作协议上庄重地签下了名字,正式改写了浙闽边区域“苦交通久矣”的历史,数条公路的建设,将承载起庆元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将为山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几十年来,这句耳熟能详的话语时刻在耳畔,人们对“修路”的执着从未改变。在奋力奔向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交通建设必不可少,对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来说尤为重要。
浙闽边区域依托当地毛竹、香菇种植等资源,已发展起了相关产业。但受制于区域内交通体系的缺失,“擦边”而过的沪昆、福银和沿海三大国家高速通道未能改变交通区位条件,温州、福州两大都市圈的经济辐射力也被消弭在崇山峻岭之间。
过往的交通制约,将在省级公路全新规划后迎来截然不同的新场景。目前正在开展项目前期推进的浙江S209省道庆元段,项目起点位于百山祖镇,经五大堡乡、举水乡、龙溪乡,终点位于浙闽省界接福建S207省道并延伸至福建省下党乡,6个乡镇兴盛的毛竹、香菇等产业将会迎来新的交通优势。
“交通之于毛竹产业,就像血管之于人体一样重要。”浙江可信竹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尹向阳说道,“五大堡乡、下党乡都是我们公司重要的毛竹原材料产地,等S209这条路建成通车,运输成本就能省一大笔。”据介绍,仅庆元县五大堡乡的毛竹规模便达到近13200亩,年产值超265万元,是不少竹木公司的重要生产来源。
串接起产业的同时,星星点点的红色力量亦在通衢大道上连成一片,为革命老区的共同富裕亮起历史底色。庆元是革命老区,是浙西南革命的战略地、初始地、决胜地。浙江S209—福建S207省道在规划过程中,将沿线斋郎红色小镇、庆元—下党红色遗址带等31个红色资源点串联起来,既盘活和保护了一批红色资源,也延承了当地的红色根脉。
庆元县枫曹线
机制创新:有效赋能跨省协作
两省交界,人员流动不可避免,庆元同福建接壤的三县互相融合,居民往来频繁,经济文化相互交融。近年来,随着人流物流的迅速增长,获得畅通便捷的政务服务成为四地居民的共同呼声。随着一项项创新的跨省联合工作机制推出,庆元与接壤的福建乡镇联系愈加紧密,办事也更加快捷高效。
此前,庆元县安南乡政务服务点正式揭牌,既是乡村振兴浙闽边界合作机制的升级探索,也是在丽水市率先推进跨省政务服务事项乡镇可办工作的先行试点。安南乡聚集200余名福建籍老百姓,与福建政和县岭腰乡4个行政村、7个自然村接壤,交叉涉及的政务服务事项较多,跨省政务服务势在必行。
安南乡的尝试,打通了乡村两级跨省政务服务的盲点,将政务服务触角从县域级有效延伸至乡村级。“目前,安南乡‘闽事浙办 浙事近办’窗口的工作人员可代为办理20个福建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涉及医保、社保、税务等6个部门单位。”安南乡党委书记吴华说。
而面对疫情,跨省联合工作机制更起到了关键作用。今年3月,丽水和福建泉州、宁德等地相继检出新冠肺炎阳性病例,浙闽两省疫情防控形势严峻。
江根乡地处浙闽交界,与福建寿宁接壤,辖区7个行政村都是省际边界村,往来车辆人员密集。为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江根乡与福建大安乡、坑底乡依托浙闽党建联合工作机制,迅速启动边界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同时,为最大程度降低农户损失,江根乡和大安乡创造性采用“定点通行、隔离交易”的方式,确保鲜菇、蔬菜等农产品正常流通售卖,给众多生产主体吃下一颗“定心丸”。
政务服务跨省协作,有效助推政府建设创新高。抓好落脚点,庆元同福建接壤地区迈出联动办公的小步子,推动浙闽边界生产建设走向大发展。既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群众满意度,为当地加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催生出丰厚的成果。
“菇乡工匠”竹制品加工技能大赛暨浙闽边第一届竹产业技能大赛现场
产业携手:积极共享技能优势
交通提质,政务升级,其最终目的是产业的高速发展,为山区城市建设奠定深厚的基础。
庆元境内群峰迭起,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树生长。在孕育众多优质茗茶的同时,庆元广袤山野中生长了大量的荒野茶。据初步调查,庆元荒野茶树在19个乡镇(街道)都有分布,分布区海拔跨度为400—1400米,茶园大部分已杂木成林,茶树分布稀疏,呈野生状态。
为助力千亩荒野茶发展,庆元建立茶产业联盟和名师工作室,吸引在外乡贤回归,助力茶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壮大茶经济、提高茶农收入提供思路和空间。庆元县松源街道、龙溪乡、举水乡、江根乡和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组建浙闽边茶产业技术技能联盟,共同签订《浙闽边茶产业技术技能联盟合作协议》。
5个乡镇(街道)将围绕建设浙闽边茶产业高地目标,以茶产业技术技能交流为载体,约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以上友好互访活动,共同探讨茶产业发展,组织成员乡镇(街道)干部、茶产业带头人开展产业轮训和茶产业技术技能集中培训。在条件成熟的乡镇设立茶业专家工作室,探索共建产、学、研联合体或研发中心,研发精深加工产品,增强区域内茶产业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
茶叶之外,传统主导产业同样在寻找合作互助发力点。目前,庆元竹筷、竹砧板行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铅笔总产量达70亿支,占全国总量的30%,拥有食用菌企业、合作社385家,香菇市场交易额25亿元以上。在强大的市场基础上,庆元加快浙闽边界人才流通,为产业铸魂赋能。
日前,在“中国毛竹产业之乡”隆宫乡,一场别开生面的竹产业技能大赛开展得如火如荼。当日,隆宫乡50余名乡村干部和浙闽两省的120余名企业人才围绕毛竹种植、加工、包装等7项技能同台竞技,搭建起浙闽两地竹产业技能的交流通道。
据了解,围绕两省四县竹木、铅笔、食用菌等优势特色产业,184家庆在闽、闽在庆企业已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了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通壁垒、抱团发展,已带动两地就业5300多人。
庆元竹口铅笔园区 麻凯程 摄
产业有特色,发展才有活力。唱好地域特色“戏”,庆元有效整合优势资源、不断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带动浙闽边界切实走出一条符合山区特色、行之有效的携手高质量发展之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