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浙江日报10月30日讯(记者 纪驭亚)近日,“美术与书法”专业成为一级学科的消息冲上微博热搜,有关书法教育的讨论再次“出圈”。
实际上,相比书法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变革,中小学此前已尝试将书法课从着重教授技法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审美趣味和格调的书法美育转型。
作为一种尝试,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书法家陈振濂及他所发起的全国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公益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已先行一步。
从2012年起,“蒲公英计划”通过培训书法老师逾万人、编写小学书法课教辅,将书法美育的种子遍播大江南北的中小学。为此,“蒲公英计划”成为入选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首个艺术项目。
十年间,“蒲公英计划”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日前,记者跟随陈振濂等专家学者前往“蒲公英计划”总部——杭州市拱墅区寻找答案。
一次开始
“蒲公英”种子的萌芽
2012年,书法家陈振濂萌生一个想法:开展全国书法教师大型公益培训项目,为中国汉字文化安全和书法传承出力。
随后,倡导“审美居先”理念的大型公益项目书法教师“蒲公英计划”正式启动,首期报名人数就达近千人,以美术报名家工作室陈振濂团队为核心,中国美术学院、浙江大学专业教师和西泠印社、书法家协会各级专家为主的师资团队,在杭州富阳为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134位中小学书法教师,进行了为期10天的书法教学专项培训。
时至今日,拱墅区书法教研员严政建还会想起陈振濂在首届“蒲公英计划”培训上的一段话——
“相比书法教师的字写得好不好,教学技能更为重要。首要标准是,有没有本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把一个孩子吸引在课堂里40分钟。最好让他上完后回家还会告诉妈妈,做完功课还想继续练字。”
严政建是“蒲公英计划”的第一批学员,这次培训为他打开了书法教学的新窗口。“原来以为,只有黑白抽象字形的书法,很难在课堂上吸引零基础的孩子。听了名师的课才发现,书法课还可以这么吸引人。”严政建说,此前他只是一名有书法爱好的小学数学兼书法老师。在培训中,他第一次意识到,中小学开设书法课能起到保护汉字文化和普及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2013年,书法课被纳入全国中小学教学体系,成为必修课。严政建愈发感受到“蒲公英计划”的前瞻性——课开出来了,但各个中小学里鲜有老师有能力上书法课。接受过“蒲公英计划”培训的他,顺利承担起全校的书法教学工作。
这样的事例,在“蒲公英计划”的各个学员群里比比皆是。从浙江出发,“蒲公英计划”在十年间走遍大江南北,为全国20多个省(区、市)免费培养了两万余名书法教师和书法人才。
一套教材
书法课变得好玩
每年,“蒲公英计划”的教学团队都会在往期课程基础上进行优化,力求提升课程质量。用时3年,团队形成了有序的短期集中训练教学的观念与方法和针对性极强的课程系统。
像随风播种的蒲公英一样,学员们回到学校后,又积极推动书法进课堂,将学习成果继续传播到当地老师、学生中。还有老师从学员变成“蒲公英计划”的班主任,推动书法的种子在更多土地扎根。
以对中小学书法教师的公益培训为基础,以编一本书法教材为抓手,“蒲公英计划”开始更科学地研究书法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从“大培训”到“大科研”,“蒲公英计划”开始升级。“有了丰富实践经验后,我们组织大中小学书法教师,共同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且有高端学术支撑的中小学初级书法教学法模式。”陈振濂说,2019年,以这套模式为基础写成的《书法课》教辅出版,成为推动中小学书法课堂改革的重要力量。
“大家仔细观察颜、柳、欧、赵4种字体写出来的‘道’字,体态特征和气质分别像大象、狮子、狗和马这几种动物的哪种?”在杭州拱墅区育才京杭小学四年级的书法社团课上,书法教师裘飞武用书法字体与各种动物“连一连”的小游戏,立刻让课堂活跃起来。
裘飞武说,传统书法课以技能教学为主,学生普遍提不起兴趣。去年,该校成为《书法课》在拱墅区试点的3所小学之一。
刚开始接触这套教辅,裘飞武花了不少时间消化——贯穿其中的“审美居先”理念对学校传统教学方式来说,超前但很吸引人。在这套书里,书法课不再是写字课,而是不断引领学生体验书法之美。甲骨文秦碣汉碑北碑南帖等汉字书法史,在一笔一画间徐徐展开。“它更像一种传统文化悄无声息的滋养。”裘飞武说。
该校五(1)班的罗锌然同学,带着记者去参观她和同学们的作品。这些挂在教室走廊的字与传统书法大相径庭,但趣味十足。她指着作品介绍:“人山人海”四个字用毛刷创作,气势更足;“乐”字的两点被设计为蹦蹦跳跳的小兔子……爱上书法后,小罗同学已开始专业书法学习,劲头十足。
一个十年
书法美育影响更多人
“蒲公英计划”带来的“化学反应”,正在拱墅区内各个中小学不断显现。
前不久,在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四年级的一节书法课上,严政建发现,老师开始尝试在传统书法课里加入书法创作、布局空间等书法美育的核心内容。
“蒲公英计划”推动拱墅区的书法美育进校园,而拱墅区又为“蒲公英计划”提供了实践样本。
在陈振濂看来,十年实践也将“蒲公英计划”推向更深层次的探索——书法美育进校园,还需要形成社会合力。
一方面,“蒲公英计划”在每年全国性公益培训外,探索“1+X”的项目运营方式,即“蒲公英计划”与各级教育部门、机构、企业等开展合作培训,开拓专区,惠及更多中小学书法教师和书法爱好者。
另一方面,将“审美居先”的书法美育理念渗入社会基层文化建设,成为“蒲公英计划”团队和拱墅区接下来想要突破的方向。
“高品质生活需要美的支撑,而书法美育正是构建个体审美意识的重要路径,也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在“蒲公英计划”团队和拱墅区的座谈会上,拱墅区区委书记李志龙建议,接下来,双方可以共同深入探索学校美学教育的新路径,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翰墨在运河边进一步飘香。
这一建议说到了陈振濂的心坎里,“让每个人都能领悟书法的艺术之美,并通过学习艺术滋养生活。他们对孩子的艺术教育观也会发生从‘特长’到‘素养’的理念转变,这是一种多赢的探索。”陈振濂说。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