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记者 陆遥)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这一次,它的主题是“丰”——顺逆皆境,丰俭由人,不问收获,志在耕耘。
22部特邀剧目共63场演出精彩纷呈,18部青年竞演逐梦开赛,2000余场古镇嘉年华别开生面,4个戏剧工作坊、10场朗读会、11场小镇“对话”深度互动,还有特别策划戏剧集市,于剧场之外拥抱戏剧人生。
每年乌镇戏剧节,对于观众来说,仿佛都是一次“寻梦环游记”。无论你是热衷戏剧的人、喜欢艺术的人,或是随性而至的游客,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另一种生活——那里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仿佛世外桃源般的美好。
2013年5月,首届乌镇戏剧节横空出世,2022年11月,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大幕开场,除2020年因疫情延宕以外,乌镇戏剧节已经走过了十年时光。十年来,乌镇戏剧节带来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
他们营造了一个梦
“乌镇戏剧节一定要办下去”
11月25日晚,伴随着开幕大戏、孟京辉导演作品《第七天》的上演,第九届乌镇戏剧节拉开帷幕。
迎冬而至,是今年的关键词。
这是气候上最冷的一次乌镇戏剧节。首届乌镇戏剧节开始于春暖花开的5月,之后大多是在秋高气爽的10月;其次,这届乌镇戏剧节临近开幕前,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组委会迅速组成工作专班,制定了全新防疫预案。
乌镇戏剧节常任总监、著名导演赖声川形象地说:“有多困难呢?我们微信群里每天事情不断,大量的方向、细节要去把握。但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乌镇戏剧节一定要办下去。”
在乌镇戏剧节发起人、乌镇戏剧节主席陈向宏看来,乌镇戏剧节是小镇的文化节庆,这个节庆属于艺术、属于观众、属于时代。他说:“希望乌镇戏剧节传递坚定温暖的精神力量,展示我们战胜疫情、拥抱美好生活的勇气。”
首次工作会上,大家提出的目标是“不能因为疫情让本届戏剧节演出和观众失望,更不能因为戏剧节让疫情防控失守。”这个目标很具使命感。对国家防疫大计,对观众、对艺术、对乌镇戏剧节负责,这是本届戏剧节最大的压力。嘉兴、桐乡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今年的乌镇戏剧节疫情防控,是今年戏剧节的底气所在。
梦要做,防疫保障更要到位。在戏剧节开始前4天,组委会特别推出了温馨提醒,针对省内省外不同参与者都制定了相关的防疫措施。
在西栅景区入口,记者通过扫码,核查行程码,并签署健康承诺书,承诺未进入过风险区域,才顺利通过。在西栅景区入口、北栅丝厂、景区内等多个地方都安排了核酸检测点,并且单人单管。如果是现场做核酸的朋友,还须等到核酸结果出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安排。
因为疫情,这届乌镇戏剧节无论剧目演出和活动安排均有了新变化。一个显著的特点,戏剧更融入了空间,也更融入了其他艺术形式和生活美学。乌镇戏剧节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内容和形式的迭代是永恒的主题。
他们在梦中徜徉
“去乌镇,是今年最重要的盼头”
乌镇戏剧节到底是什么样的?每一个亲身体验过的人,都懂得其中的乐趣。
这几天,步入西栅景区,街头巷尾都是戏剧带来的惊喜。大幕开场,步步有戏。戏剧不再是只存在于遥远的舞台中央,而存在于周遭身边的一切,你似乎也分辨不出自己是在戏中还是在戏外……
它是戏剧人的“梦工厂”。在特邀剧目之外,青年竞演被誉为乌镇戏剧节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板块,已经诞生了逾百部原创戏剧作品,走出了许多新生代戏剧导演。它采用专业评选机制,不断发掘出优秀戏剧人才,扶持青年创作,为观众展现中国原创戏剧的生命力。
戏剧导演丁一滕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第四届乌镇戏剧节,年轻的丁一滕创作《山阳祭》参加青年竞赛,获得了极高认可。如今,丁一滕被业内称为“当今中国新一代青年戏剧导演领军人物”。
每年青年竞演都放在蚌湾剧场,参与的年轻人戏称自己为“蚌湾青年”。蚌湾,寓意着一只河蚌,尽管外表不起眼,最终会长出珍珠。今年的“蚌湾青年”向乌镇戏剧节组委会提交了541件原创参赛作品,最终18部剧目入围。他们以“酒瓶、空白、遥控器”三个元素进行命题创作。
它是青年人的“大派对”。每年,编剧史航都会收拾好几个行李箱,装着书和服装来到乌镇。他说:“去乌镇是今年最重要的享受,也是今年最重要的盼头。”
特邀剧目《单宁》的导演张慧说:“带着新作品来乌镇,仿佛经历一次大考。首演之后,我在社交媒体搜索观众的反应,既紧张,又有趣,这就是戏剧节的魅力。”年轻的艺术从业者李苜蝶今年第一次报名参加乌镇嘉年华演出,她说:“来乌镇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可以交流很多关于艺术理念的问题。”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讲师顾颖婕说:“本届乌镇戏剧节的受众范围更广,对原创戏剧的鼓励力度更大。我的许多学生都参与了抢票,相约去乌镇度过戏剧时间。”
它是每个人的“游乐场”。戏剧节充分利用乌镇独一无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与场所,将老街、廊桥、巷陌、广场等每一处角落都变为浑然天成的舞台,让古老建筑焕发新生的同时,也给游客提供了文化旅游的多样选择。
他们在这里圆梦
“我们从这里出发,再忙也要回到这里”
乌镇戏剧节给乌镇留下了什么?
乌青剧社创始人安迪说出了自己的故事。乌青,意思是源自乌镇的青年。这是一个桐乡本土的剧社。2016年,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第一次报名了乌镇戏剧节,在嘉年华板块演了一场相声。“那一次,我们遇到了赖声川导演,我说我们是本土剧社,能够在这里演出,给家乡人带来欢乐,非常开心。他说,‘你们有这个想法很好,但是做戏剧需要坚持。’这一坚持,就坚持了6年。”如今,乌青剧社已经成长为当地知名的专业剧社,每年会做一个原创大戏、20多部小戏。
“乌镇就像是一个港湾,特别温暖,也特别梦幻。我们从这里出发,就像海绵一样,不断吸收着海里的水分和养分。所以每年无论再忙都要回到这里,充电学习,重新出发。”安迪说,“希望在这个一年一度的戏剧节中,早日造出属于自己的那艘小船,扬帆远航。”
乌镇人骄傲地列出了一组数据:前8届乌镇戏剧节共邀请了来自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的戏剧大师、新锐导演的177部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单元吸引近8000人注册报名;167场小镇对话、超1万场古镇嘉年华表演拉近了戏剧艺术与大众的距离;上百万名观众共同见证了乌镇戏剧节的成长。
戏剧节只有短短十天,留给乌镇的“戏”,却远远地超出在“戏”外。
走在乌镇的某一处,你会看到“抖音青年艺术家”的精彩演绎,快手“新市井匠人集市”集合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将传统手艺记忆带至观众面前。
乌镇戏剧节,让拥有艺术节的小镇不再“古板”,也使拥有小镇的艺术节不再“高冷”。戏剧节的成功打造,促进了小镇的品牌形象转变,成为全国知名的文旅融合样本。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