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险中介平台首月0元、1元保险的套路屡屡被消费者诟病。消费者在扫码骑共享单车、取快递的过程中,经常被误导投保,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续保多月。当消费者发现想退保时,还会遭遇退保难。
首月1元保险背后有何套路?消费者应如何防范?昨天,宁波市消保委发布了一起扫码骑车“被投保”的投诉案例,并提醒市民提高警惕。
扫码骑车被投保扣费
市民王女士发现自己的微信零钱包被扣了两笔不知情的款项,一共224.5元。
在警察和市消保委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王女士回忆起自己曾在扫共享单车二维码时,发现弹出的页面与平时不同,页面写有“1元升级”字样,需要填写姓名、手机号与身份证号等信息。
因为赶时间,王女士没有多想就填写了相关信息。直到被扣款后,王女士才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投保”了。
在发现连续自动扣费后,王女士按照扣款记录联系了保险公司的客服,却被告知:“这两款保险是在线上投保的,没有书面签字,没有电话回访,但在投保时需要您填写相关信息,仔细阅读健康告知、投保须知、保险条款等,是经您同意才会进行投保的。”
王女士想退保退款,但对方表示该保险的性质是交一个月保一个月,也就是说,每一天都会有相应的费用消耗,保费是不能退还的。
客服建议王女士通过手机操作取消微信自动缴费功能,操作生效后,下个月开始不再进行扣费。经过这次“被投保”事件后,王女士表示以后扫码时一定会仔细看弹出的信息,不乱点广告页面。
消费者要警惕“0元”风险
首月1元或者0元诱导投保的现象,其实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并发布了相关风险提示。
去年10月,银保监会消保局曾发布《关于防范保险诱导销售的风险提示》,并指出在一些网络场景中,“首月0元”“零首付”“免费保障”“抽奖获取”等互联网保险产品广告页面时有出现,部分消费者在未清楚了解保险内容、保费缴纳等情况下,被“免费”诱导而投保。
这种营销引流模式存在诱导营销、信息披露不当等问题,侵害消费者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易引发消费纠纷或投诉。
为此,市消保委提醒市民,要清晰地认识到首月1元或者0元保险极有可能是诱导,其中暗藏陷阱和风险。市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做好以下三点:
细看。在扫码时,一定要仔细看清楚弹出的窗口显示的内容,注意阅读条款内容。
慎点。很多平台的弹窗广告,会打着“免费”“1元升级”等具有迷惑性字眼的旗号,消费者要擦亮双眼,看清这种营销用语,不要轻易乱点广告链接。
留存。消费者要及时掌握自己的消费情况,留存消费凭证,防止被乱扣费。如发现“被投保”的情况,及时通过支付平台找到“扣费服务”,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退保或者寻求相关部门帮助。
与此同时,市消保委也呼吁广大商家规范经营,自觉抵制误导消费者的宣传广告,为消费者提供可靠优质的服务,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共筑消费公平的良好环境。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