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心爱的电动车,加姆·哈比布又出发了。
这次的目的地,是距离湖州师范学院15公里的南浔区旧馆街道“浙北星星港”农场,开启一天的学习——养锦鲤。
加姆在现代化锦鲤种苗养殖基地日常管护锦鲤。
这个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水产基地,是加姆今后3年实习工作的地方。走在基地里,他和师父看锦鲤、测水、控设备、管护调池。活跃在各个鱼池边的他,努力学习专业养殖知识和技术。“中国有句老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两年好好学知识,等我攻读完博士后,回国当‘渔夫’的目标就可以实现了。”加姆笑着说。
加姆操作净水制氧设备。
1995年出生的加姆·哈比布,来自西非国家几内亚。2019年,他来到湖州师范学院留学,攻读水产学研究生。在渔业养殖历史悠久的太湖南岸,他见识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桑基鱼塘,看到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加上中国先进水产养殖技术和经验的加持,他的求学信心不断增强。
加姆和同学在校内图书馆查阅水产专业相关书籍。
“我们国家的人很喜欢吃鱼,但是水产养殖水平不高,吃鱼大部分‘凭运气’,靠出海捕捞为主。”加姆说,在中国求学的四年里,他瞄准淡水养殖技术,学习中国经验,准备未来回国发展水产养殖业,让家乡人民每天都能吃上鱼。
加姆和渔民交谈,学习养殖经验。
锦鲤被称为“水中活宝石”,习性娇气,需要结合当地不同自然气候环境,实时调整饲养方式。好在“洋徒弟”专业基础不错,积极上进,上手很快。“小伙子勤恳好学,很聪明。”锦鲤基地技术负责人李亦凡说,虽然语言沟通还有些许障碍,但一个眼神和动作他就能领会意图,然后在下一次实操中运用自如。为学到更多实操技术,工作结束后回到学校的加姆努力学习中文,希望可以用流利的中文跟师父沟通。
锦鲤基地技术负责人李亦凡(中)带着加姆(右一)捕捞锦鲤。
如今,经过几个月的实训,表现出色的加姆如愿拿到中国工作签证,当渔夫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