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杭州“一路绿灯”变多了

大数据实时收集路况,信号配时员即时优化引导

字体:
—2024—
01/18
07:58:57
2024-01-18 07:58:57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郑熠炯

  浙江在线1月18日讯(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郑熠炯)“保持当前车速,即可绿灯通过……”

  “绿波带助力您通过了3个绿灯……”

  最近,在杭州开车的司机们,会发现不少导航地图软件都上线了“绿波带提醒”功能,只要按照提示保持一定的车速,就能顺利通过多个绿灯,通行效率大大的增加。

  导航软件中的绿波带示意 截图

  不仅有了对绿波带的直观感受,不少老司机还感觉,杭州路上的绿波带变的更多了、更密了,也更聪明了,“以前像新塘路,我们老是笑称是‘红波带’,现在是实打实的绿灯,希望以后可以有越来越多的绿灯。”

  为了司机的“一路绿灯”的美好期望,有那么一群人正在默默地努力着,他们就是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信号配时员团队。

  民警何天勐,正是其中一员。

  何天勐和同事们在分析路况 受访者供图

  建设超400公里“绿波带”

  一张“绿波网”正在形成

  冬天的早上,7点天刚微亮,何天勐和同事们就已经在工作岗位待命了,在他们的面前的大屏上,是密密麻麻的路网。绿色代表畅通,红色则代表着拥堵。

  每天的早晚高峰,何天勐都需要紧盯着电脑屏幕,时刻根据系统传输来的数据,不断优化绿波带的通行情况。

  据统计,目前全杭州共建设有绿波带超400公里,覆盖40%以上城市干道。何天勐笑着说,“司机朋友的感受没有错,从数量上看,杭州的绿波带确实变多了。”

  “绿波带”通俗来讲,就是指通过合理设计道路上各个路口信号灯启动时间差,让按照设定车速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通过路口“刚好”遇到绿灯,实现少停车或不停车的效果,从而提升通行效率。

  “很多人对于绿波带的第一想法,就是对红绿灯的加加减减。”何天勐期初的想法也是这样,但真正参与到工作中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想简单了。

  一个路口有直行、右转、左转,如何保证左转和直行的车辆都能享受绿波?转弯之后,车辆是否可以继续享受绿波?两个路口之间有人行道,存在让行的情况,又需要如何考量?……何天勐说,“这些问题对于单个路口,可能很好解决,但是如果是四五个路口联动,那难度就是指数级叠加。”

  “2023年,建设绿波带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我们以‘让老百姓少停几次、少等几秒’为目标,又对绿波带进行了 优化升级。”何天勐介绍,交警部门对绿波带的建设改变了之前“单方向、长距离”为主的理念,创新推出3-5个路口的短距离“绿波带”,“我们的目标是争取每3-5个绿灯等一次红灯。”

  此外还将“绿波带”由直变弯、由核心区往外围拓展,形成一张“绿波网”,满足市民对于不同路线的通行需求,有效降低停车等灯的次数,“以往大家的感受可能是,这条路上有绿波带、那条路上就没了;但现在开完一段,转个弯后又能接上另一段,体验感好很多。”

  杭州交警道路速度管控系统 受访者供图

  新增超600个可变车道

  实时调整,优化出行

  除了绿波带的设计和建设,路口的精细化配时管理,也是信号配时员的工作之一。

  “平常开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信号灯并不能自适应路面的流量变化,会出现路口车道空间、信号周期时间与实际车流量不匹配的情况,进一步导致路口通行效率下降,直接表现为等红灯时间变长、次数变多。”何天勐表示,这就需要信号配时员的及时介入和调整。

  在亚运会赛时车辆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杭州交警依托城市大脑,建设了一整套信号配时系统,包括路面流量监测、道路速度管控、拥堵报警等等。

  同时,交警部门还对主城区所有的路口进行了流量特性调查,并根据拥堵程度,从轻到重按照A-F进行分级,“仔细分析每个路口的通行特点、拥堵成因,按照‘一路口一方案’进行优化。”

  艮山东路和凯旋路路口的可变车道 盛锐/摄

  以文晖上塘路口为例,作为上塘高架的上下匝道口,在文晖路单向改双向通行之后,成为了一个新的堵点。在实际走访中,交警部门发现下匝道南向西转向车流量较大,容易形成拥堵,“我们改变原来只保障直行的理念,把左转与下游路口绿灯形成绿波联动,加速大流量消化;同时通过可变车道的使用,在高峰期进一步加强路口空间的利用;加上现场警力指挥疏导、配时员的实时调控,通过一整套“时空一体、空地结合”的组合拳,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2023年,杭州交警共新增超600个可变车道,何天勐和同事们可以根据道路通行情况,实时调整车道导向,盘活路口空间,加强道路资源的利用,“路口发生拥堵后,我们会及时跟上做好红绿灯时间、可变车道的调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司机觉得导航上的红绿灯倒计时总有偏差,因为他们是利用算法算出来的,无法及时跟上我们的调整。”

  此外,城市大脑每2分钟也会对主城区信号灯路口的通行效率进行检测和预警,对通行效率低下的路口进行报警,由配时员和路面警力及时开展拥堵处置,“同样的文晖上塘路口,在高峰时段,我们会人工增设可逆车道,把闲置的出口道利用起来,提升受道路条件限制单方面通行受阻的情况。”

  类似的“一路口一方案”还有很多,何天勐介绍,仅2023年12月,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整,主城区的E和F级路口就从178个下降到了128个,“对于这些路口我们也是一直在跟进、优化,及时调整。”

工作中的何天勐(右一)受访者供图

  一路绿灯的实际感受

  令他忙碌而又有收获

  今年27岁的何天勐,加入杭州交警已经4年多了,在加入信号配时团队之前,他是基层的一名交警,每天奔波在道路上,守卫着自己的文三路教工路口。

  “之前的观念可能只要管好微观的一个路口,只要保证自己的路口畅通即可。”何天勐说,现在却需要宏观考虑整个主城区的通行效率,需要更多的思考和努力,“虽然很忙碌,但是很有收获。”

  何天勐记得自己有一次开车从城北回萧山,经由绍兴路、环城东路、清江路过江,“一路就吃了一个红灯,那个时候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不过,何天勐也提到,无论是绿波带还是红绿灯调控,都无法完全适应道路通行的复杂情况,“也希望市民们多多理解。在未来,交警部门也将联合科技公司,持续研究推进,提升市民的通行体验。”

  此外,何天勐也希望通过潮新闻向广大车主呼吁,在行车过程中请遵守道路交通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少变道、少急刹,不分心、不加塞,有序驾驶、安全出行,一起努力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导航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