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龙游优秀教师“走教”,缓解农村师资短缺难题——

“共享教师”入乡来

字体:
—2025—
03/31
07:47:34
2025-03-31 07:47:34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张苗 梅玲玲 姜晓蓉 通讯员 秦久兴

  浙江在线3月31日讯(记者 张苗 梅玲玲 姜晓蓉 通讯员 秦久兴)买东西拼过单,点外卖拼过饭,你知道老师也能拼单吗?

  新学期,来自衢州市龙游县的56名“共享教师”写下了56份展望,回顾了上个学期以来,通过“拼单走教”与“全职支教”形式,为不同学校孩子上课的体验与收获,以及自己新学期教学的小目标。

  龙游的“共享教师”,始于去年9月。当地率全省之先探索推行的这项政策,瞄准的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科不均衡、结构性缺编的短板。

  “共享教师”给学生、家长、老师带来怎样的改变?拼单与共享,解决了农村教育的普遍困境吗?记者走进当地乡村学校进行调研。

  山区县师资之困

  作为山区县的龙游,共有25所小学、9所初中,在中小学任教的教职工2212人,“从编制的角度看,中小学不缺老师,但是半数农村小学存在‘结构性缺编’问题,农村初中的问题则是‘学科教学不均衡’。”龙游县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徐健说。

  不同学校面临的问题,有着相似的原因:随着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生源持续萎缩,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数也在下降;与此同时,乡村中小学师资面临双重困境,一边是骨干教师因为选调、离职等原因离开,一边是有的乡村学校难以吸引优秀老师来教学。

“共享教师”林涛用萨克斯为沐尘小学的学生吹奏歌曲。 记者 钱洁瑗 摄

  小学在音体美、信息科技等学科的“结构性缺编”情况尤其突出。沐尘小学是衢州唯一的少数民族小学,留守儿童占比高,专业教学师资匮乏,音乐、美术等课程长期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下库小学120名学生依赖全科教师承担副科教学,信息科技课长期停留于基础操作;横山小学共有363名学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缺少专职美术老师,美术课只能由语数英等主课老师代上……

  当地初中各科老师的数量得到了保证,但缺少优秀教师。“偏远乡村初中教师年龄老化,有的教师力不从心,不宜在教学一线工作,或者没法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英语、科学等科目的教学,这样的学校人员数量充足,但有的课还开不好。”徐健对此不无担忧。

  这并不是龙游的特有现象。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指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职工队伍总量已经不小,基本能够保障中小学教育发展总体需求,但因为人员编制配备不均衡、编制调整不及时、人员流动不畅等问题,结构性缺编、缺员问题也比较普遍。

  这一体现在乡村教师学科结构上的矛盾,能否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招聘来解决呢?答案是否定的。目前教师编制数量配置是以学生总额为基数的,学校没有编制空缺时,招聘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也到外省参观学习过,有的地区由政府投资成立机构,聘请社会资源到学校上课,比如请教练提升体育素养。”在徐健看来,这样的方法也难以在龙游复制。

  怎么解决?“共享教师”的想法开始在龙游县教育局充分调研后慢慢成熟。以各校学科带头人及每年评优评先人选为基础,200多名优秀教师组成了“共享教师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也涵盖美术、体育、信息科技等各乡村学校紧缺的学科。

  优秀教师如何共享给“结构性缺编”与“学科教学不均衡”的学校?

  当地结合实际,提出了“走教”“支教”“送教”等方式。“走教”,即老师每周到农村学校上一两天课,多为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解决的是“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支教”,即老师在农村学校专职教学一到两年,多为英语、科学等专业性强的学科教师,解决的是“学科教学不均衡”的问题;“送教”,即为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带着教学目的下乡任教,主要还承担农村学校老师培养培训的任务。

  在财政没有额外支出的情况下,龙游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法,通过物质与精神奖励引导优秀教师带着经验与教学热情下乡共享。

  为了让教师的匹配度更高,教育局用上了拼单的方式,针对结构性缺编、学科不均衡的教师缺口,通过“前期摸排数据+学校申报汇总”生成各校学科缺口预警,制定区域“走教”清单。

  目前,龙游已有56名“共享教师”到全县31所中小学开展流动教学,让1.2万余名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县城同等水平的教育资源。

  “共享教师”带来了什么

  “共享教师”们为孩子们带来了什么变化?

  “每周美术课前,同学们早早准备好画笔和纸,就等吴老师来上课啦。”横山小学5年级学生曾夕说,“我们现在才知道,原来音乐也能用笔画出来!”

  每周二,来自龙游县城阳光小学的美术老师吴国平会以“走教”的形式,为横山小学的4个班同学上美术课。在这之前,横山小学的美术课由语数英等主课老师代上了两年。

  “画画看上去很简单,谁都能画几笔,但是对构图、造型的把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掌握。”40岁的吴国平拥有艺术教育专业的教育背景,当他第一天在横山小学上美术课时,发现这里高年级孩子们的绘画几乎没有构图,“美术素养的提升也许不会在短期体现在孩子们的分数上,但它不是‘闲课’,对孩子们的创造力、情感力和文化感知力的培养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城区实验小学任教的谢艳玲作为“共享教师”,去年9月初起,来到位于湖镇镇的下库小学任教信息课,将在此“支教”两年。

  下库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全校共120名学生,配备的19名教师以语数英等主课教师为主,信息、美术、体育等课由全科教师兼任。学校机房的电脑由当地单位赠送,型号很新,但由于没有专职的信息课老师,同学们只能学习最简单的开机、关机、打字等操作。

“共享教师”谢艳玲指导下库小学学生运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猜数字》等互动游戏。

  任教过程中,谢艳玲发现了学校里有12个好苗子,她组建了编程兴趣小组,让这些孩子充分发挥对信息化学习的爱好。

  农村小学的“结构性缺编”得到了缓解,农村初中的“学科教学不均衡”情况如何?

  龙游县开发区高新园区实验学校去年9月搬入了新校区,有优美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教学设施,硬件不输城区学校,可在师资力量等软件上差距明显。校长宋小林说,具体到科学这一学科,之前的骨干老师通过选调到了其他学校任教,科学这门课的教学质量肉眼可见地下降。

  从上个学期开始,龙游县华茂初级中学的马虹老师在这里支教两年,不仅任教,还担任科学教研组组长。上学期,她带着老师们一起努力,科学教学水平整体攀升。

  马虹为孩子们带来的改变,远超家长们的预期,“初三上学期期末考,孩子的科学成绩提升很大。”小秦的妈妈将儿子的成绩单做成了手机壁纸,她对孩子的进步充满信心,“孩子的学习兴趣也高。”

  在2月底的龙游全县初中科学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上,马虹被邀请上台进行教学分享。

“共享教师”朱胜男带领北辰小学学生感受非遗魅力。

  马虹在科学课上做了什么?她总结为:紧抓兴趣点与知识点。在上杠杆原理时,马虹买来2升的大瓶可乐,让孩子们用杆秤称量,“当然,试验结束后,大家一起分享了可乐。”

  小秦和同学们,将对马虹的喜爱,写在了作文里——在《我的老师》这一命题作文中,两个班80%的学生将马虹作为了“表白”对象:“您总能将晦涩的难点讲得通俗易懂,您的课堂上总是有一股愉快的气氛”“直到九年级,我才觉得科学是那么的有趣”……

  “让孩子们在科学课上,带着实际参与的感受学习知识点,从而喜欢上这节课。马虹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很能抓住孩子的心。这也是我们选择马虹这位‘共享教师’作为教研组组长的原因。”宋小林说,“年轻的骨干教师在教学理念与实操层面有想法和执行力,能带动全校的学科教学进步。”

  如何更好实现师资循环

  龙游的探索不仅给当地乡村中小学带来了变化,还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

  以教育公共政策领域为研究对象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龙游探索“共享教师”模式,是一种适合乡村学校的新尝试,通过统筹安排将全县教师资源纳入到“县域循环”,使紧缺学科教师和名优教师的作用最大化,“探索的目标也更为明确,直接指向了‘结构性缺编’‘学科教学不均衡’较为突出的乡村中小学,有效弥补了乡村学校、小规模学校师资短板。”

“共享教师”吴国平以《风筝》为媒,带领横山小学学生体验了一堂“会飞的美术课”。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龙游县教育局提供

  瞄准痛点的政策如何落实,并可持续完善?老师们从县城学校到农村任教,后顾之忧如何解决?

  “为了让教师能安心下乡共享,我们在评优评先、职务评聘、岗位竞聘上,都优先向‘共享教师’倾斜。”龙游县教育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邱吕俊说,此外,特岗津贴、农村任教补贴、油费补贴等均按照财政要求支付到位。

  “今年初,我拿到了县委县政府颁发的2024年度先进个人的奖状。”在下库小学任教信息科技课的谢艳玲说,这份县级荣誉,激励她作为“共享教师”给农村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改变。

  而孩子们幸福的笑容和点滴进步,更是让“共享教师”们愿意奔波在城区、乡村间的重要动力。“每次走进横山小学的课堂,看到孩子们面对美术课的渴望眼神,我的劲头也更足了。”每周二到横山小学“走教”的美术老师吴国平说。

  “共享教师”不仅为农村学校带来了优秀教师,也为城乡师资交流打开新窗口——城区教师“下乡”、农村教师“进城”,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保证了各所学校的师资力量。

  小南海小学教师王烨在师资交流中,获得了赴县城阳光小学担任语文教学及班主任的锻炼机会。“城区学校常态化开展名师示范课、青蓝结对等教研活动,半年任教中我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尤其在课堂语言艺术与教学设计创新方面收获很大。”王烨说。

  小南海小学校长吴荣华则期待着王烨“学成归来”后,能将城区学校的前沿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有机融入乡村学校的土壤,给学校注入发展新活力。

  农村的家长们,对教育质量的提升感受更明显,“现在,孩子回家会给我们做科学实验,说是学校里学到的,特别有意思。”塔石镇泽随村的家长施女士说。

  泽随实验学校的科学老师其实没有变,但教学理念与方法等都在悄然改变。龙游县教育局科学教研员余菊仙每月举办两次“名师支教”,给学校的孩子们上科学课,还会针对本校老师们开展评课。“课堂上如何引起学生兴趣,哪些实操会带来探究性,余菊仙老师会以评课形式,一点一点传授给我们的老师。”泽随实验学校副校长毛丽萍说。

  龙游“共享教师”试行半年多,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多方欢迎,也被赋予更多期待。

  “教育的本质还是要让学子们能够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子,给他们送来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夯实基础尤为关键。”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孙艳超说,“为了做好‘教育均衡’这件事,各级教育局试过不少方法,比如远程课堂,通过5G技术链接乡村与城区的教室;以及如今的大模型模拟名师上课。它们的本质,都是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基层。”

  如何通过共享让教育更均衡?孙艳超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学校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开发出既符合农村学校实际,又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并通过线上共享的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学校和学生受益。

  【链接】“共享教师”日志

  正午铃声未散,我匆忙咽下午饭,骑电动车赶往位于城北开发区的北辰小学。这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汇聚着13个民族的孩子。

  课堂上,贵州男孩小艾拿着串铃打节拍,云南姑娘小蕊模仿着婺剧小旦甩起水袖,在童稚的笑声中,板胡声悠扬响起,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亮。课后整理教具时,我发现了学生悄悄塞来的酥油糖上,歪扭地写着“朱老师,甜”。夕阳斜照在钢琴上,融出了温馨的光晕,这段共享经历正慢慢地把“我”变成了“咱们”。

  ——龙游县端礼小学、龙游县开发区北辰小学音乐老师 朱胜男

  清晨7时,推开教室门时,已有几个孩子坐在座位上临摹我昨日写的范字。他们举着作业本喊:“老师!我照着您教的顿笔方法写字了,很好看!你今天也会奖励我们吗?”

  在参与共享计划的这半年里,我实现了从城市教师到乡村教师的角色转变。乡村孩子的未来同样充满了无限可能,我要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获得被发现、被点亮的机会。

  ——龙游县实验小学、龙游县石佛小学语文老师 刘庆莹

  “老师,今天画什么呀?”“是不是要教我们做泥塑啦?”孩子们的七嘴八舌里,满是对美术课的期待与好奇,那股热情瞬间驱散了我驱车20多公里的疲惫。

  今天的折纸课堂,孩子们更是热情高涨。彩纸在他们手中翻转折叠,变成了栩栩如生的小动物、精巧的小房子。课后,孩子们围着我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夸赞着他们,又思考着下次可以给他们带去怎样的精彩课堂。我愿继续成为点亮他们美育之光的引路人,让这份对美术的热爱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龙游县柳园小学、龙游县横山小学美术老师 金佳玲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龙游;教师责任编辑:叶媛媛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