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27年,温医大万里援疆“医”路向新

字体:
—2025—
07/30
09:04:31
2025-07-30 09:04:31 来源:潮新闻 记者 王艳琼 通讯员 叶晓丽

  温州-新疆,路途近万里,如今因为一群医生、老师的到来,两地跨越山海,紧密相连。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组团来到新疆,一行人风尘仆仆,接连走访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分组走进阿克苏、库车、塔城裕民县等地行医送药、合作交流。

  “谢谢你们,温州医生!”这是此行不少新疆当地群众的呼声。

  自1998年起,温州医科大学不负援疆使命,源源不断地输送教育、医疗、技术、人才等支持,并结对新疆医科大学、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累计派驻74名专业人才援疆。

  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焕民表示,27年过去,如今在温医大对口支援下,新疆当地形成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两地合作开始转向科技、产业帮扶,推动科研成果向“一带一路”国家迈进。

温医大医疗团走进新疆。

  万里援疆的医者心

  7月的新疆,热情洋溢。听闻温州医生专家不远万里前来,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建设路社区里,一早人声鼎沸。

  “从来没看过眼病,最近感觉视力有点下降了。”家住附近,今年68岁的回族阿婆沙金华早起赶来等候。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蔚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组成医疗团,带着移动眼科门诊设备,一字排开,给当地群众进行视力检查。

  地域辽阔的新疆大地,群众面临看病远、看病难的特殊区情。温医大援疆工作,最早从医疗援助入手:附属眼视光医院推进“启明行动”等;附一院开展关爱地贫患儿活动;附二医开展“大拇指公益项目”等。与此同时,温医大与阿克苏地区结对打造跨省医联体,建立首个疑难病理会诊中心、首家儿童重症医学科……每年双方互派医护人员交流学习,持续提升当地医疗水平。

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团队在阿克苏地区开展眼病筛查。

  如何更好服务边疆群众,实现普惠医疗?陈蔚介绍,该院致力于带来先进的眼视光诊疗理念,早年援疆医生前来开展复杂眼科手术,现在通过“AI”赋能,探索实施数智化“新三级”眼病诊疗模式。今年3月,该院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合作打造“数智眼科医联体”,创新建设社区智慧眼科诊室,实现家门口一站式医疗服务。

  此行,温医大与新疆医科大学共同揭牌创面修复“一带一路”专科合作中心,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攻克创面修复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前沿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创面防治能力与医疗服务水平,让更多患者受益。

温医大与新疆医科大学共同揭牌创面修复“一带一路”专科合作中心。

  “援疆是一辈子的事业,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温医大附二医党委副书记吴连拼2011年曾担任援疆医生,回到温州后,始终牵挂阿克苏,10多年来先后35次打“飞的”为当地患者义诊。和他一样,不少温州医生专家积极参加援疆工作。目前,温医大累计派出11批次援疆医生,现有8名医生派驻新疆;阿克苏地区86名医护、4名教师赴温医大及附属医院进修学习。

  同心同向的浙疆情

  “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温州精神,有着相似之处。”来到新疆石河子市兵团军垦博物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医大校长李校堃特地开展了一场“行走的红色课堂”,他从自己的生长因子研究,讲到军垦红色历史。石河子大学药学院和温医大药学院的学生们围着听讲,深受启发。课后,来自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陈同学追着要签名,“以后也要向院士学习科研创新。”她说。

  对于温医大来说,医疗援疆是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教育援疆是提升教育质量,增进民族团结,培养一批新时代的医学生。

  2017年开始,温医大新增向阿克苏地区选派教育援疆干部人才;2020年起,温医大面向新疆阿克苏地区定向招生;2021年,温医大与新疆医科大学对口支援;2022年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协作。今年,作为新时代立德树人实施工程的重要举措,温医大在新疆拜城等5个对口工作组和指挥部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希望锤炼医学生医学医德医术、厚植家国情怀。

温医大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的同等学力申硕项目开班。

  此行,金焕民来到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见证温医大与该学院合作的同等学力申硕项目开班式,该学院相关负责人深表感谢,在温医大帮扶下,学院获得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等10余项荣誉和成果,立项省级精品课程等,专业办学和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同上一堂课,也碰撞思维火花。为响应教育部“慕课西行”号召,温医大还开展“专业课”“专业课程群”“专业课定制式”三同步和一系列教研活动,让中西部高校享受东部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学校与新疆医科大学实施儿科学、眼科学同步课堂等,并且上线基层医生培训视频,每年面向新疆等地开展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一次“慕课西行”课堂上,温医大基础医学班同学与新疆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班同学齐聚“云端”,开展《病理学》线上同步课堂案例讨论课。温医大毛孙忠教授感触很深,两地学生所在地区不同、受到教育不同,往往造成思维局限、知识理解偏差,“同一堂课”让学生们拓宽临床思维,加强跨专业交流。

温医大与新疆医科大学“云端”上课。

  此次援疆行动,温医大药学院也开展系列党建思政活动,走进阿克苏温宿、石河子小学、军垦第一连、裕民县小白杨哨所等地,分享学科经验,坚定医学生服务信念,推动药学知识科普惠及边疆群众。“在孩子们接过绘本的笑脸上,在青年学子院士党课笔记的墨迹里,在戍边战士手中的药箱中,我们看见党建联建的生命力,正生长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温医大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波说。

  科技援疆的家国梦

  “我们不远万里赶来,为了这朵小红花。”此行援疆期间,红花发展高峰会议在石河子大学举办,李校堃院士参会报告,向全国各地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科技援疆、产业援疆的发展路径。

  李校堃院士研究生长因子近三十年,多年来在生物中提炼生长因子,为了实现普惠医疗,团队将研究转向植物基因,惊喜发现生长因子与红花的油体蛋白融合,转入红花中培植,提取出来的生长因子表达良好。红花是集药材、油料、染料为一体的特种经济作物,团队发现其在新疆盛产,与学校援疆事业不谋而合。

李校堃院士给学生们讲解红花研究项目。

  科技人才来了。刘敏教授、张健博士等人从温医大来到新疆,在石河子大学全职开展红花产业研究,成立红花产业研究院、建设红花生物医药技术创新中心。2023年起,温医大与石河子大学建立友好合作,目前当地形成了李校堃院士领衔、8名国家级人才为核心,共计67人的研究团队。

  红花项目背后饱含家国情怀。李校堃院士表示,“红花的价值远不止于经济资源,更承载着国际交流的桥梁作用与思政教育的深厚内涵。”他呼吁更多专家关注新疆,将更多优质项目与高端人才引入新疆,以科技创新激活当地丰富的资源潜力,推动红花产业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和产业优势,为边疆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红花产业研究院分院授牌仪式。

  近年,温医大援疆事业也从医疗、教育、人才援助,转向科技、产业帮扶,通过产教融合,赋能新疆生物医药研发、临床转化、企业融资等各领域发展。此次温医大牵手石河子大学还发起成立红花产业联盟,启动“肤生工程石河子基地”公益项目,计划在当地形成产业发展合力。

  “把一朵小红花做成大科学、大产业、大市场。”温医大团队还有更宏伟的蓝图,在边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动温医大科研成果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真正让医疗卫生领域的“科技之花”在边疆大地绽放。

  温医大的援疆工作仍在持续深入,任重道远、使命光荣。金焕民表示,学校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将聚焦长远发展,巩固与新疆地区的各方面合作。期待两地牵手,共筑边疆医疗事业新的未来!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援疆;温医大责任编辑:徐茜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近日,温州医科大学组团来到新疆,一行人风尘仆仆,接连走访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分组走进阿克苏、库车、塔城裕民县等地行医送药、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