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Cityboat”风正劲。不止西湖泛舟,皮划艇、赛艇、桨板等水上运动今夏成了新潮流,尤其桨板,成了年轻人的“夏日新宠”。8月9日,城北玉湖公园的开放水域里,周边高校的水上运动团队正乘着桨板训练,或立或坐的身影在水面悠悠划过,荡开了户外的闷热。
日头正烈,水下却是一片清凉。孙启航是杭州一家水上运动俱乐部的负责人,2016年他作为首批水上运动爱好者在赛事中崭露头角,后来辞掉电商工作,成了专职桨板教练。去年,他和合伙人筹了20万,在玉湖建了这片水域基地,主攻桨板教学。“这两年明显感觉爱好者变多了,我们才把基地从临安搬进市区。”从年初开业至今,俱乐部已积累100多位核心用户,还每年组织学员去三亚、厦门、冲绳集训。眼看着行业正经历的快速扩张,他预计会员年增长率能达20%。
对爱好者来说,桨板的吸引力不止于运动本身。王璐接触桨板刚一年,就从休闲玩家变成专业竞速选手,参加了20多场赛事,还拿了人生第一个排名。“竞赛时你追我赶,打桨板球时泼水嬉闹,那种原始的快乐特别‘上头’。”她算过一笔账:专业比赛报名费每场100元左右,一块能用3-5年的硬板3000-5000元,俱乐部年会员费2500-2800元,加上赛事食宿,一年总花费约1万元。
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带火了水上运动。今年6月,200多名皮划艇爱好者在10公里赛道上竞速,让这场水上马拉松快速“出圈”。据不完全统计,7月至8月,长三角大型水上赛事共举办8场,大众赛事超20场,同比增长50%;整个夏天,浙江每周近20场水上赛事,累计将超200场。
运动热也带动了“清凉经济”。天猫数据统计,1500元以上的桨板热销超3万套,500元左右的高性价比款更卖出6万套,有品牌单靠一款单品就入账3000多万元。露营人群对户外水域的选择,与消费者对夏季亲水运动的追求,让桨板类目增速显著。
桨板的流行,还得益于低门槛和资源优势。 “桨板的优势在于上手快,通常经过9-12个小时的课时训练就能掌握,且运动强度不会太大,解压放松为主。” 孙启航说。活动参与者小蒋也表示,“组织一次河道桨板活动,20人就能开展;要素换成室内运动,得5组羽毛球场地、4条泳道,成本高多了。”相比室内场地的局限性,城市河道提供了充裕的开放空间。
据了解,杭州515条城市河道里,已有10条向市民开放——上城区的引水河、丰收湖,拱墅区的西塘河、阮家桥港,西湖区的蒋村港、沿山河等,都能玩皮划艇、赛艇、龙舟和桨板。随着更多河道开放、更多俱乐部的加入,或许不久后,桨板就会像“家门口的健身房”一样,成了杭州人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