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以后可别自己踩凳子爬高了,咱们小区有‘东上爱心驿站’,啥便民活都能帮您干。”在婺城区城东街道东上小区,这样温暖的邻里叮咛和搭把手,已成为邻里间熟悉的风景。这看似寻常的举动,背后是一条由居民孙宏烈牵起,跨越二十余年的“爱心传递链”。
被点亮的善念
“帮助他人,成就自己,服务他人,快乐自己。”这是孙宏烈坚持公益27年的“精神坐标”。1998年5月,他第一次跟着单位参与志愿服务,资助学生、无偿献血……这些小事让他感受到“被需要”的价值。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传递善意”是2012年的一次川藏线骑行。途中,他不慎摔断大腿骨。孤立无援时,一位藏族同胞骑着摩托车,颠簸了100多公里将他送至一家县城医院;转院路上,陌生司机主动搭载;到了成都火车站,青年志愿者推着他过绿色通道……这些连名字都来不及问的热心人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这想报答都找不到人。”孙宏烈暗下决心:要把这份无处安放的感激,变成帮助别人的动力。
此后,孙宏烈成了公益组织里的常客,加入了10多个公益团体。每周四雷打不动去火车站做志愿者,在社区为居民测血压、讲保健知识;在金东佑心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陪伴孤独老人。“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就不觉得累。”这简单的一句话,成了他践行公益的“座右铭”。
让爱心在社区生根发芽
2022年,孙宏烈看着小区里老人多、生活不便的问题,萌生了将公益扎根社区的想法。他联合4位热心居民,多方奔走,协调场地、招募志愿者、规划服务项目。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东上爱心驿站”当年6月正式启动。免费理发、健康咨询、家电维修……首场活动便排起了长队,居民们的好评成了驿站最好的“开业礼”。
在驿站的服务清单上,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上门理发……“公益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是帮大家解决真问题。”孙宏烈说。
2023年秋天的一个清晨,孙宏烈晨跑时遇见一名正处于中风康复期的大叔,发现他步履蹒跚。当时天空正下着雨,孙宏烈连忙跑回家取了伞,陪着大叔一步步走回家。“现在每次晨练碰到,大叔都会跟我打招呼,那声‘老孙’,比啥都暖。”据了解,截至目前,驿站已在小区内组织了10次公益活动,为超过600人次的小区居民提供了免费理发、健康保健咨询、家电维修等多项便民服务。
让“爱与陪伴”住进孤独老人心里
如今,孙宏烈和“东上爱心驿站”的目光投向了小区里日益增多的独居老人。他们发现,老人们缺的不只是生活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陪伴。
“有的老人家里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我们去陪他们聊聊天,他们能高兴好几天。”孙宏烈说,驿站已经开始摸排小区里独居老人的情况,计划给每位老人建“爱心档案”,记录他们的身体状况、兴趣爱好和生活需求。志愿者将定期上门,陪老人读报、散步,帮他们买菜、做饭,还会组织手工课、茶话会,让老人们多交朋友。
“以后有事随时找我们,别客气”——这句话,孙宏烈跟很多居民说过,也用二十余年的行动,把“不客气的善意”,变成了社区里最暖的风景。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