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稻浪翻金,在海盐县通元镇丰义村的沃野上铺展成大地诗行,稻穗在阳光下泛起琥珀色光韵。村里的灯塔餐厅,借助“乡村游”热潮,今年国庆期间吸引了22万人次游客打卡。
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山村,曾经砂石矿山遍布,矿坑裸露。丰义村利用20年时间,全面关停石料厂,开启生态修复之路。如今,这里茶山连绵涌动着无边的绿意,月湖澄净倒映着湛蓝的天光,旧日容颜早已寻不见丝毫踪影。
山脚下,还藏着泥土里长出来的艺术——灶头画非遗体验馆。体验馆里,大大小小的灶头整齐排列着。鲤鱼跃龙门、海水江崖纹与八仙过海的巧妙组合,是赵生波进行艺术创作时心血的体现。看似简单的黑色格子线背后,是老艺术家扎实过人的基本功;神仙故事、历史人物、动物植物……多种多样的图案,是他勇于打破祖辈“一人只画三四组图案”的模式、不断突破自我的最好证明。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丰义村完成了一场从资源消耗到绿色发展的美丽蜕变。这里的变化,深刻而清晰,书写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间。

在丰义村开小卖部的村民姜桂英说,这几年村子越来越美,新增了有格调的咖啡馆、餐厅,还有不少打卡点,“游客慕名而来,家里的农产品再也不愁销路。”
丰义不再仅仅是一个传统村落,而是成功探索出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新路,让田园风光、特色农业与休闲文化和谐共生。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乡村;游客责任编辑:吴珂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