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满目金黄。富阳区万市镇杨家村的十里银杏,即将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来自富阳各地的25组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家庭,将在爱心妈妈志愿者的带领下,赏银杏、抓鸭子、做手工、打麻糍,分享丰收的喜悦。
杨家村以古银杏树闻名,每一年都会举办银杏主题活动。而今年,这场热闹的村事,将成为孩子们户外研学活动的一环。带队的陈惟静,是富阳区万市镇“龙羊妈妈”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在古银杏树旁,她准备向大家讲述自己连续几年结对困境儿童、带领“龙羊妈妈”团队热心公益各地帮扶的故事。
据陈惟静回忆,“龙羊妈妈”发起的关爱困境、留守儿童行动,始于五年前一次妇女茶余饭后的爱心商议。“一群妇女干部、教师、民警、企业家,听说有儿童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而落单在家的情况,靠着纯粹的爱心,自发奔走在龙羊地区的山坳村落。”
没想到消息传开后,越来越多的妇女找来,希望加入帮助山区困境儿童的行列。于是,这支“散兵游勇”便在各级妇联、民政部门、学校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在今年正式成立了“龙羊妈妈”社会公益组织,开始用集体的力量,于山坳间点亮微光,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
目前,“龙羊妈妈”团队已将70余名困境儿童纳入关爱体系,动员了58名爱心妈妈志愿者完成温情结对。她们的关爱不仅局限于物质层面,更围绕生活技能、心理健康、学业辅导、亲子互动等细节展开,全方位帮助困境儿童乃至整个家庭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2007年出生于四公坞自然村的少年海海,就是一个让“龙羊妈妈”们无比心疼的孩子。海海的家庭曾如万千小家一样平淡而温馨,命运却悄然转向——在海海4岁那年,父母离异;海海12岁时,父亲又确诊出了直肠癌。在那段屋漏偏逢连夜雨的艰难日子里,“龙羊妈妈”钟柏月走进了海海的生活。
钟柏月还记得初次到访海海家的场景,“昏暗的房间里,唯一的亮色是墙上贴着的奖状”。此后,更多的“龙羊妈妈”轮番拜访,送来了崭新的写字台,带去了新鲜的肉和菜,教会了海海基本的生活技能,还在海海父亲去世后,为回到孩子身边的海海母亲找到了稳定的工作机会,让她能有收入抚养孩子。
“直至今天,我们对海海的结对关爱还在继续。”陈惟静告诉记者,随着“龙羊妈妈”影响力不断加强,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现在它已成为杭州爱心妈妈队伍中的一支,“并且我们的‘朋友圈’也在不断壮大,算上能响应我们行动的爱心人士,已经发展到了上百人。过程中也有不少人从‘受助者’成为了‘助人者’。”
富阳山坳里的“龙羊妈妈”,是杭州爱心妈妈群体的缩影。在杭州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里,总有一些善意在默默涌动,陪伴着孩子们迈向更广阔的未来。近年来,杭州市妇联深化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三年行动,成立杭州市爱心妈妈关护共同体,启动爱心妈妈领办服务,聘任爱心妈妈赋能导师,已招募爱心妈妈4452名,结对留守、困境儿童5478名。
比如,临安区爱心妈妈在核桃采收等农忙时节,开设临时爱心托管班,为孩子筑起快乐港湾,形成了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淳安县妇联携手当地女企业家协会,精准招募可参与定制化帮扶的爱心妈妈,建立“成长伙伴”制度,组织春游千岛湖、暑假非遗体验等活动,项目还入选全国“巾帼牵手计划”示范项目;上城区发布“爱心妈妈关爱困境儿童暖十条”,围绕儿童实际需求,提供特定帮扶支持,助力孩子健康成长,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钱塘区爱心妈妈团与四川省理塘县妇联携手,启动“塘塘护蕾爱心妈妈”结对帮扶行动,通过“远程关怀计划”,让远方的孩子感受到跨越山海的温暖。
没有地域阶级的区分,只有超越血脉的情谊。当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是爱心妈妈共通的使命与承诺。
由一颗纯粹的爱心出发,汇聚微光如海,她们终将抵达天空下每一个需要被温暖的角落,去照亮无数孩子的童年,获得一场关于生命成长的特别体验,也为更多家庭铺就一条希望之路,在促成和谐社会的良性循环中,诠释“她力量”的柔性担当与生机活力。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