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正文

小小的社区书房 原来可以这样有意思

字体:
—2025—
11/25
08:32:17
2025-11-25 08:32:17 来源:杭州日报 记者 姜雄

  从皇城根下到大运河畔,从烟火巷弄到博物馆……三年来,一批名叫“有意思”的书房在杭州各个社区悄然“生长”。

  它们在提供阅读服务的同时,以更温暖、更亲切、更有创意的姿态融入社区,成为居民生活的一部分。

  在“有意思书房”,社区阅读空间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不止于阅读,更在于融入;不止于看见,更在于共情与共建——最重要的是,得“有意思”。

  一间书房,点亮“特有爱”的天空 “在一起,就会了不起”

  “我们在一起,就会了不起!”走进上城区凯旋路上的特有爱·有意思书房,墙上的一行字分外显眼。

  “为残疾人群提供特别服务,是这家书房与别家最大的不同。”有意思书房品牌运营方负责人方晓阳介绍,2023年,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100天时,特有爱·有意思书房开门迎客。这里设有专门的盲文书架,数百册盲文书籍让盲人也能和健康人一样徜徉于书海。除了书,还有轮椅等专用器材,为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提供便利。

  毛线编织的花束、栩栩如生的树叶画、造型别致的发簪、惟妙惟肖的剪纸……书房里有一个专门的陈列厅,其间陈列的作品全部出自残疾人之手。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残疾人的坚韧和才华,经过售卖也能实实在在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这里不仅是社区阅读空间,更是残健融合、双向奔赴的温暖平台。”残疾人和健康人在这里进行着频繁且热情的互动,励志讲座、融合体验、公益阅读分享会等活动从未间断,两年来累计超过200场。

  热心家庭教育的视障奶奶黄慧芬、轮椅马拉松跑者王亚东等人是书房的常客,他们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克服身体和精神障碍的感受和经验,充满勇气和力量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

  在寒暑假,附近学校的孩子们会到这里参与体验活动。学习用手语演唱《梦想天堂》,戴上眼罩摸索着走盲道,跟着残疾志愿者一起制作手工花束……体验之后,许多孩子表达同样的心声:“残疾人太不容易,我们要更加关爱他们。”

  一些社会爱心力量也参与到书房活动中。曾经有银行、证券公司等企业在这里进行爱心义卖活动,筹得的30余万元善款,全部捐赠给残疾人群。

  “正如这间书房的名字,我们表达和坚守着‘特有爱’的社会价值。”方晓阳表示,希望通过阅读空间的运营,实现特殊人群与街区共融、共享、共建,打造一个“特有爱”公益互助的精神家园。

  在城市风景里,留下“有意思”的足迹 “每一间书房,都有鲜明特色”

  主打“温暖+体验”的特有爱·有意思书房,只是“有意思”品牌下的系列书房之一。2022年,首家有意思书房——南星·有意思书房在烟火气十足的复兴南街开门迎客。这间由旧仓库改造而成的书房,集图书、文创、展览、休闲于一体,将书香、宋韵与烟火气相融,往来的读者络绎不绝,一度成为网红打卡点。

  好的阅读模式是可以被复刻的,获得大众认可后,“有意思书房”逐步拓展,陆续在新侨饭店、武林门码头、德寿宫、杭钢公园等处落地。

  “每一间书房,我们都对在地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打造出鲜明的区域特色。”方晓阳举例,像德寿宫里的宋韵·有意思书苑,注重宋韵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大量与宋文化相关的典籍,还通过大量的文化活动向游客传递宋韵之美;西湖边的新侨·有意思书房是文旅融合的特色书房,除了文旅书籍,还有杭州特色的文创产品、非遗产品的展陈;杭钢公园里的有意思书房·杭州图书馆运河主题分馆主打运河文化,各种大运河文献资料在这里汇集……

  如今,“有意思”旗下的书房已经有9家,这些富有个性的书房,无一例外地受到周边居民的喜爱,成为生动的社区文化风景。

  一种温度,重塑社区书房的边界 “到书房就像去邻居家串门”

  个性化的风格只是外表,一个社区阅读空间想要受欢迎,就必须与社区、与居民有温度地融合。

  “有意思书房”已经成为了所在社区的一部分,读者在这里既可以买书,也可以借书,还可以参与亲子手作、读书沙龙等丰富的文化活动,“到书房就像去邻居家串门一样亲切”。

  书房的许多举措,散发着浓浓人情味儿。就拿南星·有意思书房来说,夏天,书房门口摆出“爱心冰箱”,外卖员、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都可免费自取爱心冰箱里的矿泉水。此外,书房还准备了爱心凉茶、爱心药箱,为路人提供纳凉休息服务。

  因为书房的“社交属性”,上城区政协还在南星·有意思书房设立了首个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联动的委员工作室——“有意思委员工作室”。工作室通过“有意思委员市集”“板凳协商议事会”等一场场“有意思”的协商会,收集社情民意,让群众敞开心扉谈问题、提建议。不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经过政协委员的反馈得以解决,居民们对书房的信赖更增添几分。

  “能阅读、有温度”的书房还在向外辐射,方晓阳介绍,今年,“有意思书房”已经开到了250公里外的常山县。书房走出了杭州,“温度”依然不变,在阅读之外,正尝试“农文旅融合”。挖掘常山的文化属性,书房设计了特色冰箱贴、帆布包、明信片、卡通玩偶等周边产品,大受欢迎。前不久,常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书房设计的“金钉子”文创品也随工作人员一起亮相第十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接下来,书房计划对当地胡柚、油茶、菌菇等特色农副产品进行文创设计和包装,并向杭州推广,既助力常山农民致富,也让杭州居民享受到货真价实的农产品。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书房;社区责任编辑:吴珂珺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群众工作室
90早新闻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从皇城根下到大运河畔,从烟火巷弄到博物馆……三年来,一批名叫“有意思”的书房在杭州各个社区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