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0日讯 沿着长兴县虹星桥镇谭家村蜿蜒村道,路过的一处处农田,呈现出一番别样景象。
我省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光伏农业示范项目,长兴30兆瓦光伏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就落户在当地。 325个光伏农业科技大棚实现棚顶发电、棚内种植。空中俯瞰,一块块1平方米左右的光伏板连成一片,俨如蓝色的“海洋”。
据了解,该项目由青岛昌盛日电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截至目前,已投入3.6亿元,项目占地1500亩,分布在虹星桥镇的河桥村、谭家村和午山村。
棚顶发电静悄悄足够千户城市家庭用一年
“35KV傅桥3277线由冷设备改为运行,对35KV傅桥3277线东盛光伏支线进行第一次冲击……”经过紧张的施工安装调试,去年10月19日,随着长兴县供电公司现场启动调控员万利剑的一声令下,该园区大棚顶上数不尽的光伏板实现并网发电。
别小看这一块块安装在大棚顶上的光伏板,吸收太阳能后产生的直流电,通过深埋地下1米深的电缆,传送到一间安装特殊设备的变电房转化成交流电,最终送进国家电网。
昨天,该园区负责人——华盛绿能(浙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左俊告诉记者,每年这里产生发电量3000万度,平均每天产生15万度可用电,能够满足上千户城市家庭一年用电需求。
说起光伏发电的好处,据左俊介绍,经统计,园内光伏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665.28吨,减排SO2约18.74吨、 CO2约2.65吨、粉尘约2.81 吨。环保的同时,也能带来可观经济收入,每年发电收入可达3860万元,年上缴利税756万元。
芦笋 中草药 多彩苗木高附加值农作物入地待收
该光伏农业科技园区投入运营后,不但可实现光伏发电,还能同步发展效益农业。据介绍,光伏农业大棚设计有春秋棚、联排棚、冬暖棚、双膜双网棚等6个棚型,可在发展效益农业时,根据不同作物的光照需求进行选择。
今年7月开始,芦笋、中草药、多彩苗木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已开始在大棚内种植。为了尽快让就职村民上手,昨天,在园区一个芦笋种植棚内,技术员老董正在现场教学。
老董告诉记者,这里的村民上手很快,一教就会,他已经培训了30多名村民,从事专业种植。
“我们农业大棚规划种植芦笋、中草药、多彩苗木等高附加值农作物,届时准备把整个农业园区打造成一个农业创客平台。”左俊介绍,该园区的大棚将对外开放,凡是有创新型农业项目的,提出申请并得到公司审核认可后,都可租用大棚进行种植,昌盛公司会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和技术指导。效益农业发展的平台,也将为东盛光伏每年带来3000万元经济效益。
大项目进村每年为附近农民带来400万元收入
自从去年4月1日项目开工,村上的百姓无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人。
“家门口来了大项目,挣钱更方便了。”谭家村村民沈友谊,今年61岁,由于年龄偏大,以前进城找工作,很难寻觅到收入稳定的工作。现在,他在园区内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每天早上6点,他从家里出门,走两步路就到了园区,一天8小时,每天园区都会给他安排工作。一个月下来能有3000-4000元收入,比以前进城打临工收入翻了一番。
据了解,园区农业生产以及基础建设所有用工,都是当地村民,年龄50-65岁,一名男工年收入可达4-5万元、女工年收入2-3万元。
左俊说,如果一个家庭男女各有1人来园区工作,家庭年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一年下来,园区能为附近河桥村、谭家村和午山村村民带来400万元左右劳务收入。
另外,园区土地流转而来的1500亩土地,园区以每亩约 900 元(600斤水稻价格)给予农户连续 25年的土地流转费用,每年流转费用达135万元,总承包期内土地流转费用共计3375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