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2日讯 记者昨从市环卫部门获悉,今年年底,我市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将进入全覆盖时代。届时,中心城市将初步构建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及分类处置的管理运行体系,并健全分类工作相关保障政策、标准规范及长效管理监督考核体系。
同时,中心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将建立起更易识别和操作的分类模式。按照垃圾分类新标准,中心城市的生活垃圾原有四种分类:厨余(餐厨)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将根据不同区域实际重新划分。其中,公共街区:按照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成二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办公区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分成二类,单位门口设置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收集桶;食堂区按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厨垃圾分成三类。
而市民最关注的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工作将划分为,居民家中按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分成二类,并在居民小区出入口设置可回收物收集桶。
此外,管理部门鼓励采用其他高科技、环保的垃圾分类方法,运用物联网智能回收模式(如垃圾分类废旧物资智能回收平台),根据不同成分的垃圾利用及处理途径,进行更加细致的分类。
据介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清洁直运试点工作于2010年12月正式启动,首批试点范围包括市行政中心、建设、环保、卫生、教育四个系统的66个单位以及14个居民小区,涉及近1万户, 3万多人。
市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市目前实施的垃圾分类工作中,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
其中厨余垃圾目前主要送往鹿山厨余垃圾回收利用处置中心进行发酵堆肥,制成有机肥料,有害垃圾则由工业固废中心处置。可回收垃圾由小区物业自行处理,其他垃圾送往南太湖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
“中心城市实行了垃圾分类全覆盖之后,将从源头监控我市每年垃圾产生的总量。”市环卫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市本级垃圾日产量约1500吨,高峰时达到1700多吨。
据介绍,近年来南太湖垃圾焚烧发电厂已经连续两次扩容,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500吨/日,但仍不能满足迅猛增长的垃圾处理实际需求。实行垃圾分类不仅能从源头上解决减量化问题,而且有助于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目前,我们已经起草完成了《市中心城市垃圾分类收运处置推进方案》及相应的配套文件。
为了实现中心城市垃圾分类全覆盖,我市的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将全部实现建成投运。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包括幼儿园)及居民小区分类收集率达到100%;分类公益广告、中小学课外读物、分类指导手册制作实施率100%;政府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年度目标考核实施率100%。
据了解,为了实现我市中心城市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我市还将按照计划,从明年上半年起,对中心城市的餐饮行业全面实行餐饮垃圾集中收运处置(机关、学校食堂同步开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