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傅静之)以动力电池为起点,浙北小城长兴正全面开启新能源革命的新格局。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从曾经的“电池之都”到如今的中国新能源研发创新先导区,位于画溪街道的长兴新能源小镇不仅打造了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集聚区,更将这里塑造成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低碳生活示范区。
再过几个月,一个旨在构建科创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三大高地的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即将亮相小镇客厅。位于长三角核心腹地的新能源小镇,正开足马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未来积聚磅礴动能。
巧用“加减乘除”
为主导产业腾空间
十几年前电动自行车的兴起,使得以生产铅酸电池发家的长兴,有了产业集聚的基础。面对新能源浪潮,长兴创业创新再出发。2016年1月,以入围浙江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为契机,新能源小镇脚踏实地、着眼长远,开始了它在新能源领域的“三维延伸”之路:
着眼下游产业,依托天能、超威两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全力打造从原辅料加工、零部件制造、成品组装销售、售后服务的新型电池产业链,巩固在国内新型电池行业的话语权、主导权;
聚焦上游产业,依托吉利汽车长兴项目,以电动化、轻量化、车联网等为切入点,积极引进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领域创新型企业,推动产业逐步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扩展、延伸;
发力相关产业,依托中钢新材料核石墨与单晶炉用石墨产品以及园区厂房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大力发展核石墨和光热光伏等其他新能源产业。
为突出优势产业,当地政府巧妙运用“加减乘除”法,高强度推进产业和平台的整治整合,小镇所在区域由此实现了从乡镇工业功能区向省级高新园区的华丽转变。“加”,全力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项目,仅2018年就签约“大好高”项目21个、科技型小微企业10个,计划总投资43.8亿元。“减”,对喷水织机等部分非主导产业进行区域外集聚,推进“机器上楼”“机器上云”等集约化、信息化改造,缩减土地占用35%以上。“乘”,将新引进项目与原有低效企业、低效土地嫁接,实现既有土地产出“倍增”;今年以来成功嫁接项目17个,盘活土地885亩,亩均产出预计增加30倍。“除”,强势清退污染行业,关停大理石、琉璃瓦、废丝、废塑料加工等“低散乱”企业161家,倒逼腾退低效企业14家,依法关闭企业18家,累计腾出土地526.6亩、厂房21.8万平方米。
在完成产业链的自我升级后,截至2018年底,长兴新能源小镇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71亿元,特色产业占比71.50%,规划空间开发完成率81.4%,投资计划完成率100%,当年税收收入7.82亿元。
点燃“创新引擎”
为绿色发展加动能
9月下旬,长兴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内一片忙碌景象,超威集团、天能集团的研发团队和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正在“乔迁新居”,一场无声的“较量”就此展开。之前是“抢楼层”,希望在综合体里多要面积;现在是“比速度”,尽可能缩短搬迁时间;未来是“拼产出”,多出创新成果。其实,这三家小镇新能源产业的“最强大脑”对于这样的竞争早就习以为常。上个月,超威以其在科技创新和专利成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作为湖州唯一入围的企业进入“中国企业专利500强”榜单。天能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在国新办举办的中外媒体见面会上表示,将始终把绿色发展作为前进的驱动力,积极探索绿色智造、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这个“俄罗斯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在中国的首家教研基地,也在当地建立起了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还集纳了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电池、新材料测试等一批或国家级或省级的科研基地。
有作为才有地位。新能源小镇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平凡的乡镇工业园崛起成为我省新能源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承担起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研发突破的重要任务,靠的正是对创新、技术和人才的孜孜以求。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小镇通过举办“中国·智慧能源高峰论坛”“新能源小镇发展论坛”“中俄(长兴)政产学研项目合作会议”等重大活动,累计新增政产学研项目60个,实现新产品产值率58%;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5家,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在引进众多院士、博士人才的同时,与9所高校共建了实习基地。
小镇在探索“金融+技术+实体”的过程中,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专门设立了新能源产业基金;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打造资本市场新能源产业的“长兴板块”;建立绿色信用担保基金,制定科技企业融资抵质押登记制度,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保障体系。
推动“代跑零跑”
为营商环境最优添助力
前不久的一个工作日,画溪街道办事处举办了一场新签约项目审批推进协调会。项目业主和设计、能评、环评等中介机构负责人围坐在一起,对项目审批及推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梳理和沟通,避免因为业主的不熟悉和各中介机构之间信息的不畅通,导致项目推进时间延长。街道项目引推办主任诸诚表示,通过对各中介单位在审批时间上进行统筹,能有效节省项目前期的审批时间,而类似的协调会几乎每个星期都在开展。
2018年,隆芝耀(浙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从项目签约到主体厂房竣工,仅用了6个月时间,创造了小镇的速度记录。目前,这一时限早已是“常规操作”,各个环节都在向着极限全力冲刺。总投资12亿元的安通智汇谷产业园项目签约后,街道牵头与电力、水利部门协商,仅用时两天,就完成了施工地块临时水电接入,而之前企业自行办理往往需要1~2周时间。
为了给每一家落户的企业最好的“营商环境”,小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以便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和便民服务中心“无差别受理”为载体,变企业跑部门为“中心为你跑”“企业零跑腿”,加快实现“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从而提升行政审批和便民事项的办理效率,不仅帮助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产出,更能帮助企业“安心干”“省心管”。
日益改善的营商环境,已成为小镇选商引资的重要砝码。今年以来,小镇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外出招商涉及20余座城市,共接待客商168批次,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9个,引进投资40.12亿元。
小镇还创新服务方式,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在街道辖区范围内共增设30个便民志愿站,每个志愿站安排1~2名年轻的党员志愿者,通过下载安装“浙里办”APP,利用APP客户端为辖区内手机操作不便及行动不便中老年群体提供网上代办及咨询服务,为老百姓就近办理水电费缴纳、交通违法交款、驾驶证补换、老年人优待证等业务共75余项,实现“代办点+自助服务终端+志愿者服务”的便民模式全覆盖。仅今年上半年,这30处便民志愿站就为群众办理各类民生事项2335项,解答咨询问题3250件。
致力“潮客生活”
为科技风尚做示范
9月的午后,暖阳照射下的画溪街道,安静之下透着些许燥热。走进新能源小镇城市客厅,满墙的绿植带来阵阵凉意。这个于去年投入使用的建筑,采用了分布式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屋顶隔板可根据天气和光照情况调整,节能的同时确保冬暖夏凉,太阳能还能用来制取热水、改善地下室采光。主干道上的路灯自带光伏发电板,政府部门带头启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正泰、晶科、超威、天能等企业建成太阳能光伏屋面发电项目超10万平方米,
走进新能源小镇,到处都可邂逅倡导低碳、环保生活的“黑科技”。在去年成为全省唯一的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之后,近零能源、近零产业、近零建筑、近零交通、近零生活和近零生态等试点项目陆续在小镇崭露头角。目前,小镇已建成总容量10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覆盖2.4平方米的冷热能源站;10台60KV直流充电站和容量为0.25MW/1.2MWh的储能电站,打造了全新的“多能互补联供、源网荷储协调”为特色的综合能源供给体系和智慧能源互联网运营模式,引领着新能源技术应用的最新潮流。
依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要求,小镇不断加快市政建设步伐。涵盖生活超市、儿童教培、购物商场、电影院等业态的画溪商业中心计划2020年1月开业,将成为小镇乃至长兴南部的“潮流中心”;主干道市政化改造加速推进,建筑风貌统一靓丽,绿化小品简洁精致,无痕融入WIFI、太阳能电板的城市家具典雅时尚,小镇VI更是随处可见,无不透露出小镇对于品位的追求。在社会治理的“软服务”上,小镇同样敢为人先,系统推进智慧化管理,智慧安防、智慧用电等各类“懒科技”深受居民欢迎。画溪派出所独立运作不到三个月,出租私房领域“智能门锁”就已全覆盖。就连小镇的村居也玩起了“数字化”,推出了“诚信指数”,对居民日常表现进行量化打分,而当地农商银行更是直接根据居民的指数高低发放信用贷款。
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亦成为新能源小镇倡导科学时尚新生活的最佳示范。小镇早在2017年就开始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为此还成立了“垃圾分类践行者”志愿者团队,吸收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80余人,有力地推动了垃圾分类的展开。目前小镇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97%,农村平均正确率达95%。督促辖区内的企业也能践行精准分类,街道几乎每天都要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2次,连“河长”巡河路上也不忘翻垃圾桶,同时对40多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对分类知识欠缺的企业,执法人员直接现场教学,面对面、手把手,目前这些前期分类意识淡薄的企业均已全部整改到位。
新能源,新生活,新未来……长兴新能源小镇,一座产业兴旺、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精致小镇已崭露头角。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