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湖州安吉县城11公里的昌硕街道石鹰村,迎来毛笋收获的时节。今年69岁的何才发把刚挖来的三筐毛笋交到村里新成立不久的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何叶江将毛笋称重,合计162斤,按照每斤0.7元计算,付给何才发113元。“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真好。”虽然辛苦,但何老伯很开心。
石鹰村是经济较为薄弱的乡村,村里最大的资源便是一望无际的竹海,其他产业则较为缺乏。过去,村民靠山吃山,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标准提高,村里关停了一批竹笋加工厂,上山挖毛笋的村民也少了,不少竹笋直接烂在山里,而村民只能外出打工补贴家用。石鹰村人何叶江的返乡,给这一情况带来了改变。
2019年,31岁的何叶江因为怀孕回到老家居住,村里的情况深深触动了她。“村里离县城远,即使出去打工,山路弯弯绕绕,不太方便。”她说。当时,她就萌生了一定要做点什么的想法。
涛涛竹海下,竹笋节节高。望着这些,何叶江想到,为何不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在昌硕街道和石鹰村的帮助下,何叶江和村民们于今年3月成立了安吉香屋里合作社,从村民手里收竹笋,再想办法销售出去。这样一来,村民就能在家门口增收了。
在村里的支持下,她寻来一处空地,改造成合作社的场地,并且购置了机器设备,把合作社张罗起来。因为气温较低,石鹰村的毛笋要比其他地方收获得更晚一些,眼下正是毛笋收获的旺季。每天都有20多户村民上山挖毛笋,并且把毛笋卖给合作社。“价格是根据我们合作的企业来定的,现在是每斤0.7元左右。”何叶江介绍。此前,在昌硕街道牵线搭桥下,爱心企业山芽芽得知了村里的情况,承诺定期收购合作社的部分毛笋。
对于能在家门口利用现成的资源创造收益,村民们热情很高。何才发每天都去挖毛笋,已经获得了两千多元收入。何叶江说,平均一人一天能卖出300斤左右的毛笋,合作社这段时间已经收了十万元的笋。“多亏了合作社,让我们在家门口能适当补贴家用,大家都很感谢她。”陈吉娣老人说。
正是因为村里人的认可,何叶江也才有了坚持下去的决心。“每天5点起床,10点才回家,挺辛苦的,但我很幸福。”她说。对于卖不出去的笋,何叶江表示会先运到别处进行竹笋的烧熟,再加工成笋干,从而避免环境问题。“未来,我打算把村里的高山绿茶、番薯干、竹林鸡等特产也通过合作社销售,帮大伙增加更多收入。”她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