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中,王聿凡和同事发现了吉隆湍蛙、察隅半叶趾虎等七种两栖爬行类新物种。为我国两栖爬行类动物大家庭增添了许多新成员,也为全世界两栖爬行类物种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与动物结缘 不一样的快乐童年
从记事开始,王聿凡就很喜欢动物。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街上有卖小兔子的,这对王聿凡来说充满了吸引力,于是,养小兔子、仓鼠等小动物就成为了他的爱好,悉心照料,精心饲养。
而就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还发生过一些好玩的事,王聿凡说,“当时我养了两只小仓鼠,本身是养在笼子里的,后来有一次忘记关笼子的门了,小仓鼠跑出来了。”
跑出来的小仓鼠,对这个世界十分好奇,到处跑。结果跑到了阳台上,当时,他的妈妈正在阳台晒衣服,看到脚下的仓鼠,虽然吓了一跳,但妈妈也没有因此反对他的爱好。
因为自己对动物十分感兴趣,以及家里人的支持,王聿凡从上学到工作,从来没有间断和动物的联系,很多时候,他都在观察动物,并且会记录下自己的调查成果。
野外科考 经验是最好的老师
王聿凡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两栖爬行类动物的科考。2016年,王聿凡和几个同事来到宁波的山里进行科考作业,做几个两栖动物的小调查。偶然间,他们听到一个山坡里有好多好多的蛙叫,王聿凡和同事就兴冲冲地过去了。
当时,正好是中国雨蛙的繁殖期,小山坡上有一个浇灌苗圃用的蓄水池,周围全都是中国雨蛙。一下子看到这么多中国雨蛙,王聿凡和同事们都非常兴奋,赶紧上前采样。
当时的王聿凡从来没有见过中国雨蛙,那是他第一次接触中国雨蛙,王聿凡并不知道中国雨蛙是有毒的。
碰过雨蛙之后,王聿凡没有洗手,也没有采取别的措施,就下山了。下山的时候,树枝上有很多蜘蛛网,挂到了王聿凡的脸上,他就下意识地用手去抹掉,这么一抹,雨蛙的毒液就进到眼睛里了。王聿凡感到眼睛一阵剧痛,便用手去揉了一下两个眼睛,结果,两只眼睛全都睁不开了。
“当时的感觉就是疼,特别疼,疼得我两只眼睛根本睁不开,中国雨蛙个头很小,也就两三厘米,但是身体上的黏液中有一种物质,非常有刺激性,别说进到眼睛里了,就是用鼻子问一下,都会有一种非常刺激的硫磺一样的气味。”
下山后,同事带他去了最近的一家诊所,不停地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冲了很久,最后眼睛的疼痛感终于逐渐消失,也慢慢地睁开了。
王聿凡从此开始更加努力学习,在他研究两栖类爬行动物的时候,有一个人不可忽略——蒋柯,他是王聿凡研究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引路人,也是王聿凡在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的老师,现在在成都动物研究所任职。
经过三四年系统的学习,还有蒋柯老师的带教,现在的王聿凡对于两栖爬行类动物已经有了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跟蒋老师学习之后,我可以用语言和文字描述出不同种类动物的特征,而且能精确对应到实物。比如说蝌蚪,通过唇齿式,就可以判断出它的品种,未来会变成什么样的蛙。”
历时多年 完成青藏高原综合科考
2015年,王聿凡参与了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但是,在去的时候,王聿凡的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当时先去的西藏阿里地区,因为舟车劳顿,再加上感冒没有好,到了阿里,王聿凡开始发烧。
高原地区,氧气含量低,呼吸困难,再加上发烧,“当时我感觉天旋地转的,整个人特别难受。”王聿凡说。
带队的司机师傅凭借他的经验,判断王聿凡的发烧很可能转变为更严重的病,便第一时间开了一整天的车带王聿凡回到吉隆,去看病休养。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整,他的病终于好转。从此,王聿凡再也不敢带病进高原。
西藏的墨脱是这次科考的其中一站,那里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地处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有人称,在到过墨脱的人面前不要言路,意思是说这世上再没有比到墨脱更难走的路了。
王聿凡去墨脱热带雨林的时候,整整徒步了6天,那里非常湿润,去考察的时候正好又是雨季,到处都是山蚂蝗。
“用我朋友的话说,我当时穿了一件白色T恤,被蚂蝗咬后,血会止不住地流,那里蚂蝗又多,总被咬,血流到了白色T恤上,就像被机枪扫射了一样。”王聿凡说,其实出野外,最大的危险来自两大类。一个是地质灾害,塌方、地震、泥石流、雪崩,他都碰到过,而且这些是无法避免的。第二类就是各种虫,蚂蚁、跳骚、蚂蝗、各种蜂类,都是让人几近崩溃的。
王聿凡和团队在西藏的考察成果,最后被整理成册,这本书奠定了西藏的两栖爬行类动物研究的坚实基础。
接下来,王聿凡要继续上路,从事调查研究的工作,准备前往温州乌岩岭保护区、福建武夷山等地,做一些科考以及影像方面的工作。
未来,王聿凡以及他所在的团队拍摄的照片、整理的资料,都将上传到他们的网站,目前,网站已经基本完成搭建,预计今年将免费向大众开放。
人物名片:
王聿凡,湖州人,华东自然影像库创始人之一,“90后”动物调查员,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特聘两栖爬行类调查员,主攻两栖爬行类动物的考察研究。工作7年间,野外考察累计1600多天,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级行政区,前后发现了十几种从未被人类发现的两栖爬行类全新物种,其中丽水树蛙的发现,刷新了浙江省时隔近十年来未曾发现蛙类新物种的纪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