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传递灾情信息 德清“卓明”作美丽信鸽
2021年08月20日 08:59:43 来源: 德清新闻 记者 杨名

  近日,“卓明”团队6000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再次集结于网络,对河南救灾行动进行分析、总结。随后,与“河南”相关的100多个微信群原地解散。

  对于公益人来说,已经习惯每次突发灾害时,都有一个值得信赖的组织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告诉大家“灾情如何、最可能被忽略的地方、最需要的物资……”

  这个组织就是德清县卓明方舟减灾事业发展中心(简称“卓明”)。从2010年到现在,“卓明”从一个自发形成的志愿者群体,发展成一家正式注册的民间组织。在自身不断成长迭代的同时,也见证着国内救援领域的变迁。

  小程序里的生命救援

  时间轴拉回到7月21日,这是郑州特大暴雨的第二天,“抗汛互助信息共享服务”小程序下午2点在微信上线。小程序上最显眼的位置,是“需要帮助”按钮。点击它能够快速发布信息、电话和照片。一旦求助被核实,小程序的地图上就会出现一个标记。

  当每小时降水量超过200毫米的暴雨从天空中倾泻而下,这些记号关乎生死。地图上,求救信息不断涌现。到了7月22日下午4点,在这个突然出现的小程序里,待核实的求救信息已逾30000条。

  为了保障救援效率,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紧急的情况,梳理出求救点的分布版图,就必须对求助信息进行核实和分级。“卓明”团队做的,就是这样一件事。

  民间救援互助的“灯塔”

  7月20日晚7时40分,“卓明”发布了第一条收集求助人信息的微博。

  紧接着,大量信息涌入评论区,看着不断增加的评论,团队工作人员心里明白,“这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也是一场民间救援力量的接力赛。”

  晚上8点,“卓明”内部开始组织“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团队分为两个部门,一个部门负责全网采集求助信息,另一个部门则负责拨打电话,联系到求助人并了解对方面对的情况,并按照内部的等级将求助信息划分为“1、2、3、4”四个等级,数字越小越紧急。

  随后,这批经过核实的信息将提供给救援团队。晚上9点开始,郑州当地救援团队开始自发集结,投入救援,同时大批社会力量开始自发转发、汇集求助信息,累计有6000人次的志愿者参与在线核实信息。

  按照分工,志愿者们分为水文雨情信息组、灾情信息搜集组、信息核实整理组、求助平台负责组、救援对接行动组、地图简报科普等产品组,以及人力组和协调组。为了给每一条求助信息多争取一些救助机会,“卓明”内部的志愿者24小时轮班,每天每个人至少需要打200个电话。

  灾情黑箱中的方舟

  七八个小时开会研判灾情、七八个小时接打电话协调安排、与上千人的临时志愿服务团队沟通任务,到7月24日凌晨5时30分,“卓明”团队创始人之一的郝南已经连轴转了一个星期。

  “信息整合的工作,越做越觉得这件事情太重要了。”郝南说,2008年,他还是北京大学医院口腔科的一名医生,汶川地震发生后,郝南和很多志愿者第一时间赶到灾区投入救灾志愿服务。因为援助中信息不对称,灾区的需求无法得到快速、高效的保障。

  从那以后,“如何来引导、梳理物资的精准匹配”成为郝南心中一块难以落下的“石头”。直到2010年一次机缘巧合,郝南和志愿者方明、杨艳武三人一拍即合,决定成立一个专门处理灾害信息、高效对接救援物资的社会民间组织并于2016年在德清注册,命名为“德清县卓明方舟减灾事业发展中心”。

  “卓明”架构于网络,至今全靠志愿者维持运作。在经历鲁甸、雅安等多次地震救援实践后,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灾害情报的应急措施。从灾害的确认、受灾情况的核实、确认及发布,“卓明”的志愿者分工明确,以互联网为载体,有条不紊地开展各自的工作。

  灾情就像一个黑箱,信息才是灾难中的方舟。很长一段时间里,“卓明”这个民间社会组织是相关领域的“独苗”,11年时间里,它参与灾害救援150余次,形成了一套专业的研判灾情模型和协作团队架构。

  “我们这个机构是一个纯草根的志愿机构,至今连一个全职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卓明”现在的发展及其影响,让所有志愿者为之自豪。

标签: 卓明;志愿者;团队;信息;程序 责任编辑: 郑嘉欣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xw/zjnews/huzhounews/202108/W020210820323807861161.jpg

传递灾情信息 德清“卓明”作美丽信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