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放弃择校,把女儿送进非名校的初中校长成了“网红” 对话江苏常州朝阳中学校长殷涛——
有些孤独,也没做到完美 但我相信正走在对的路上
2016年09月21日 05:33:38 来源: 钱江晚报 陈伟斌

  浙江在线9月21日讯(钱江晚报记者 陈伟斌)依照家庭境况和优异成绩,如果殷涛的女儿想在“小升初”的节骨眼上择校去一所好初中,几乎顺理成章,亦是人之常情。

  但最终,作为江苏常州市朝阳中学、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多数的学校校长,殷涛用放弃择校而将女儿送进自己所任职的中学,回答了自己在网络上发表的《校长的孩子都去择校了,谁会相信我的教育理想》一文中,作为家长所须面对的那个纠结问题——“坐而论道了几年教育,一道选择题扔了过来。念初中了,你家孩子怎么上?”

  也正是这个举动,让殷涛顿时倍受舆论关注。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他做出这个在外界看来似乎在把女儿当“教育小白鼠”的决定?他所说的“教育理想”又是什么?对此,钱报记者专访了殷涛。

  放弃择校

  不是一时冲动的决定

  对于自己的决定,殷涛认为这并非是一时起意。更重要的是,作为孩子,他们将在三年初中生活中享受怎样的教育生活;作为家长,三年后,他们将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

  钱报:放弃择校是一时之决定吗?

  殷涛:一个人的行为不是拍脑袋形成的,而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当然毕竟是自己的孩子,也纠结犹豫过。

  我们一直宣传“教育公平,优质均衡”,今年就到了我自己选择的时候。作为一个家长,我认为值得、并愿意让孩子在这个校园里。初中三年,不只是过三年的教学生活,更是孩子的生命成长。我们关心的,不是孩子学到了多少知识考了多少分,更重要的是孩子在校园的这三年里,过着怎样的教育生活,三年之后家长又收获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在我看来是最重要的。基于这些考虑我把孩子放在这里。

  钱报:如果择校你能把你的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去吗?

  殷涛:我爱人就是一所热点初中的老师,要择校很容易,可以顺理成章地去。我爱人也很支持我的决定,反而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很纠结,他们觉得这个决定对孩子不负责,有好学校为什么不去上?

  钱报: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你跟孩子有过沟通吗?

  殷涛:孩子的成长,父母是很关键的因素,我们两口子都是教师,在孩子成长中我们的生活不是一张白纸,孩子了解父母,知道我们是爱她的,她也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教育理想情怀。暑期里,她也来学校玩过,她喜欢学校的那些项目和设施设备。

  钱报:你的孩子就没有任何一点表达,比如希望和别的同学一样去名校?

  殷涛:我的孩子单纯在哪里?就是不会受别人、受外界的影响。孩子的成长中父母不能缺席。如果父母不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的角色,随便就能被周边人的意见左右,那么孩子也很可能会这样。

  当家长,不能把别人的标准

  当做自己的标准

  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把一次择校的机会看成人生的转角,但殷涛并不认可,在他看来,如果把别人的标准当做自己的标准,所要承担后果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多了。

  钱报:现在很多父母,乃至孩子都认为去了好学校就能有好的未来,你怎么看待?

  殷涛:现在很多孩子都认为,只有去了好学校才是好学生,很多父母也觉得不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是对不起孩子。但他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学校是否适合孩子?家长的职责、使命和坚守是什么?

  我不认为考上重点高中就是好的,我甚至觉得不按照孩子本身水平,硬逼着他参加各种培训班从而增加几分而上了一所更好的高中,也未必能适应,甚至可能会害了孩子。因为你把别人的标准当做了自己的标准。

  钱报:从家长的角度出发,你觉得三年初中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殷涛: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为了自主发展。如果一个孩子是按照家长所设定的道路走,从名校到名校,其实这是一种缺失。我希望孩子通过三年,通过自己的能力、爱好来作出判断和选择自己想要去的学校。

  我如果作秀

  不会拿自己的孩子

  不管外界怎么评价殷涛的决定,殷涛都不在乎,他只希望做好自己,即便孤独,也不想只做一个解决不了问题的评论者。

  钱报:外界是如何评价你这个决定的?

  殷涛:声音很多。有支持我的,也有说我作秀的。即便我不是校长,我也会这么做。但我如果作秀,不会拿自己的孩子来作秀。到现在,所有有关此事的新闻我都没看过,我觉得没意义,我要做的是走好自己的路。

  钱报:即便很多学校认可你的理念,但可能并不会那么做,对于“好学生”的评价也可能会不同?

  殷涛:现在很多学校都是认为考完试,按照分数划分一下,分数高的就是好孩子。很多孩子在校园内就被归纳为问题学生、差生。那他们生活还会有希望吗?他们的将来在哪里?校园应该成为每个孩子发光发热的地方。我的选择不是凭空而来的。如果我对我所在的学校都不认可不信任的话,我还凭什么来要求别人认可和相信呢?

  钱报:你觉得支持你的人,也会和你一样去这么做吗?或者你会建议学校的其他老师也和你一样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吗?

  殷涛:支持我的人,他们会不会去做我不知道。我也无法改变别人的行为。别说校长,很多老师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择校。但我不会给任何人以道德的大棒,不会就此给别人提任何要求,选择权在大家手中。

  这么做多少还是有点孤独的,但是总要有人去走这条路,总要有人开头做。如果每个人都做评论者,问题永远得不到解决。

  我的教育理想

  让每一个孩子成长得更好一些

  殷涛很明白,“教育理想”这四个字并不像说的那么简单,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是千万个实实在在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未来。

  钱报:你写的那篇网络文章标题中,就提及“教育理想”,请问你的“教育理想”是什么?

  殷涛:最大的理想,就是通过教育来改变孩子、改变社会、改变国家,所以与其做评论者还不如做一个行动者。特别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想着怎么让教育更好一些、让每一个孩子成长得更好一些。

  钱报:你所在学校的学生们呢?你觉得怎样?

  殷涛:我们学校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多,他们不可能在各方面成绩都很好,但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找到归属感。去年我刚来这所初中时,这些孩子都不敢看人,不愿意打招呼。所以我觉得需要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性格,最后改变他们的命运。于是我就给定了一个新的“三好学生”标准——昂首挺胸走路、面带微笑打招呼、积极举手发言。

  钱报:你觉得现在通过自己努力,在你的理想道路上,你取得成果了吗?

  殷涛:我现在肯定没有做到完美,但我相信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标签: 孩子;学校;择校;教育理想;家长;作秀;教育;父母;孩子成长;名校 责任编辑: 程永高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