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学生欣赏“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艺术家们在《地道战》画作前合影。(图片由中国美术学院提供)
浙江在线10月17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马悦) 这两天,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里,一幅充满时代印记的油画《地道战》,令现场参观者肃然起敬、心生感动。画面中,抗日民兵、战士们挤在一间土屋中,无论是刚刚爬出地道的,还是登上梯子的,目光都一致朝向右侧,生动的姿态凝成一股即将炸响的力量。
这幅充满现场感的画作由著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院校友罗工柳先生创作。10月16日,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省美协、中国美院联合举办“人民心中国魂”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两周年系列活动,上午开幕的“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是这一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之一,下午还举行了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交流会。
1936年至1938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中国美院前身)学习的罗工柳,结束学业当年即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他于1942年亲耳聆听了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并终生实践之。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两周年之际,举办该纪念展不仅是一次回顾,更意在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学习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文本,引领文艺工作者深入了解人民文艺思想的内核,为今天的民族艺术振兴举旗立纲、立心建言。
上午的开幕式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在展厅中为大家讲述这幅名画背后的故事: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没有谁可以置身事外,艺术家最好的武器,就是手中的画笔。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罗工柳曾为《地道战》画了很多草稿。其中有一张草稿画的是民兵从室外的牛棚登上屋顶,结果民兵看后说,这样大家都让鬼子打死了。简单几句话就让罗工柳茅塞顿开,他曾说,是老百姓教他画出了《地道战》。
中国美院老教授肖峰、全山石在留苏期间与罗工柳交厚,可以说亦师亦友。开幕式上,肖峰谈道:“罗工柳先生在学术上、在为人上是我们的恩师、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敬重的艺术界泰斗。从革命的木刻、年画到民间艺术,罗工柳先生已经走出了一条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中所提倡的道路。”在10月14日的导览中,全山石饱含深情地说:“我从罗工柳先生身上学到了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正确的人生观和文艺观,他给当时的年轻人指明了做人和做艺术家的方向。”他希望年轻一代的艺术学子,能不忘初心,努力创造艺术高峰;作为艺术家,更要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创作究竟为了什么,这也是需要文艺工作者时时关注的“艺术为谁服务”问题。
在下午的交流会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坚说,老一辈艺术家呕心沥血的情怀弥足珍贵,确实是当下创作中特别需要的,他们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弘扬的精神。期待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文艺工作者能更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繁荣发展我省的文艺事业。
回到当下,年轻的艺术工作者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如何才能深入生活?许江在交流会上表示,艺术家在人民之中,只能在人民之中;艺术家要像切近自身一样切近民生,如体验己心一样体验民心,像表达自我一样表达民意。“下乡采风”历来是文艺家深入生活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传统。近年来,中国美院在此基础上,提出“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创作和教育主张,通过“社会调查”“田野工作”,进行“社会素描”的开放课堂,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要深耕中国社会、扎根人民生活,做起来并非易事。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院长杨参军分享了去年冬天自己在淮北写生的经历。“那几天,淮北地区零下15度,我把大小棉袄全套上,跑到郊外去找我感受最深的主题。画着画着下雪了,我没有伞,最后用颜料调着雪块在涂。”杨参军深有体会地说,为了真实记录和呈现生活,就不能怕艰难险阻,这正是老一辈艺术家传承下来的精神。
3个小时的交流,文艺工作者们畅谈艺术创作中关于“民心”“国魂”的点滴故事和想法,情之所至,时有共鸣。中国美院党委书记钱晓芳说,文艺工作者、教师都是灵魂的工程师,中国美院的老师们有着双重育人责任,同时也肩负着双重引领的重担,文艺给人价值引导、审美启迪,高校教育则引领社会思想、思潮。
据了解,“创新先驱之路——罗工柳百年诞辰纪念展”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共分五个版块:“在战斗的前线”“为新中国而创作”“留学研究在苏联”“中国油画要走自己的路”“柳色常青”,共展出罗工柳先生创作的336件作品,时间跨度长达70余年,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地道战》和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紫裙姑娘》《马本斋的母亲》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2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