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十年文创 破茧成蝶 让城市绽放文创之美
2016年10月20日 05:01:31 来源: 浙江日报 缪佳敏 霍翟羿

  浙江在线10月20日讯 2016年,对杭州文创来说意义非凡。

  这一年,杭州文创迎来了她的十周岁生日,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也迎来了第十届。

  这一年,杭州文创精彩绽放。G20杭州峰会上,出自杭州文创企业的丝绸伴手礼、国宴用瓷、文艺演出……大放异彩。

  在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下,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杭州文创已经在全国占据了应有之地,由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告诉我们,杭州的文创实力位居大陆第三。

  2015年,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占全市GDP比重的22.2%。这向我们证明,杭州的城市产业结构正在逐步顺利转型——文创成为了杭州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回首十年,杭州文创产业努力腾飞、破茧成蝶;放眼未来,在后G20时代,杭州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展新领域、拥抱新科技、与国际接轨。

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鸟瞰图

  [十年改变]

  文创+城市

  让生活处处是惊喜

  2016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来自北方的游客杨一鸣结束了一天的游玩。他在朋友的指引下点开支付宝,购买了一张从龙翔桥站到西湖文化广场站的地铁票。

  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即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也不能在手机上点点手指就买到自己想要的地铁票。”全城通用的电子支付让他惊讶,“随便走进一家路边的小店买瓶矿泉水,玻璃柜台上都贴着店主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的二维码。原来,这就是出门不带钱包的感觉。”

  他和许多游客一样因仰慕G20杭州峰会之名而来,却体会到了一个与想象之中完全不同的杭州。“十年前,我来杭州,只是觉得这里风景如画,但这次来,却被城市独特且又浓厚的文化自信迷住了。”

  他说,悠闲地走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经常能在某个角落寻到非常有特色的小店。桥西历史街区里的舒羽咖啡馆里,行人游客或驻足小憩,或观景沉思,一股文艺范儿扑面而来;南山路上的西湖101文化创意空间里,展示着充满生活美学的设计师作品;吃完晚饭一路闲庭信步来到河坊街,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还开着,满目的铜器令人眼花缭乱,足以消磨饭后的闲暇……

《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现场图

  文创+产业

  让产业碰撞出火花

  文创十年,让这座城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正如杨一鸣所感受到的那样,“文创+”的基因,就像流淌进入城市的血脉,文创与生活、教育、医疗、科技、影视、建筑等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碰撞出了耀眼的火花。

  这座城市的书店格外有想象力,它们是全民阅读的践行者。在实体书店备受挑战的当下,游客依然能在桐庐县莪山乡戴家山村的先锋书店里忘我阅读;创业者能在萧山信息港小镇内的奶茶店里买到新华书店的专业书籍;病人则能在省人民医院的晓风书屋里寻觅一本治愈系的精神食粮。

  这座城市的老建筑格外有魅力,它们是峥嵘岁月的印证。“三改一拆”中,它们不仅得以保存,还承载起新的使命。曾经的转塘双流水泥厂,成为孕育无数创意的凤凰·创意国际;杭锅老厂房摇身一变,当起了创新生活展、时尚发布会的举办地;而原本的西泠冰箱厂已连续两年成为杭州文博会分会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合作试验区也落户于此。

  这座城市的“创客”格外幸运,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余杭的梦想小镇园区里已集聚创业项目780余个,创业人才近7400名,每周不间断举办项目路演活动;在滨江的创意小镇里,外来企业与朱德庸、姚非拉共用一个园区,享受着浓郁的创业氛围;在一江之隔的下沙,众创空间开进高校,全新的“校企合作+互联网”人才培养平台让学生们的创意可以落地。

  这座城市的居民是幸福的,他们是城市发展的晴雨表。人们可以用各种方式追求品质生活。西湖、湘湖、西溪湿地、拱宸桥、良渚、富春江、千岛湖……美丽的风景加上完善的配套,无论居住在何地,“出门即是景”的心愿并不难完成。西溪天堂艺术中心里,来自全世界的知名剧目连番上阵;“开始众筹”的网络世界里,追梦者一个接一个实现梦想;东信·和创园里,国内独立设计师的家具店、设计清新的咖啡馆吸引着无数品位独特的文艺爱好者来这里度过悠长假期。

2012年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总部落地杭州

  [十年回望]

  2007年 杭州文创扬帆启航

  2007年,对于杭州文创产业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如果说,此前主要是民间的自发性行为,那么这一年,杭州在第十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目标,意味着杭州发展文创产业的嘹亮号角正式吹响。紧接着的一年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办公室成立,同时还明确了杭州文创的八大行业,建立了统计体系。

  至此,“杭州文创”,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定义。

  从2007年到2016年,杭州文创历经十载。现在,每当春夏之交与秋冬之交,杭城都会迎来两场备受瞩目的大型文创节展活动,前者是动漫节,后者是文博会。每年5月和10月,数以万计的市民游客或驱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去往杭州西南的白马湖参加这个盛会。欢乐的气氛笼罩着整座城市,公交开辟专线,媒体全程直播。

  而这,只是所有变化里的冰山一角,杭州文创产业每年都有新的斩获。

  成长 一次又一次突破

  2009年,杭州市动画产量和质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2010年,中国网吧服务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中国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中国旅游演艺第一股——宋城演艺相继上市;2011年,杭州获得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全球文化产业领军城市“创意示范奖”;2012年,杭州成功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全国第一个“工艺和民间艺术之都”;2013年,拥有了全国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

  用一组数据或许能更直观地让人体会十年来的改变:2015年,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2232.14亿元,同比增长20.4%,高于GDP增速10.2个百分点,占全市GDP比重的22.2%,首次突破20%。

  据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和亚太文化创意产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15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显示,杭州文创实力居大陆第三。同样在这一年,杭州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和第30届飞天奖颁奖盛典,拥有了全国首家文创金融专营机构,全国最大的数字阅读运营企业咪咕数媒落户杭州。

  2016年 杭州文创在此绽放

  2016年,是杭州文创集中绽放的一年。因为有了G20杭州峰会,杭州文创有机会与国际接轨,大放异彩。中国玉石雕刻大师钱高潮选用中国四大名石之一昌化石所作的国家元首肖像印、杭州万事利集团与凯喜雅集团生产的丝绸制品被选为峰会礼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嵇锡贵设计的峰会国宴用瓷艳压群芳;朱府铜艺传承人朱炳仁父子耗时半年为峰会主会场杭州国际博览中心设计了铜门、铜顶、铜画,还有陈列于各场馆内的60多件艺术品,在峰会期间备受关注。

  更不用说,那一场备受瞩目的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中,那一面变化多端、色彩绚烂的折扇上出现的奇妙景观,正是由来自西湖区的文创企业杭州时光坐标数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和余杭区的浙江佳合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杭州文创十年飞跃的佐证。截至今年9月底,杭州市上市文创企业达24家,新三板挂牌60多家。“新杭线”“融——Hand Made In Hangzhou”等主题展览多次亮相意大利、法国、英国、瑞士、丹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影视动漫企业多次亮相法国戛纳电视节、中国香港国际影视展,拓展了杭州文创国际化道路。

2015文创新势力颁奖活动现场

  [十年经验]

  持续不变的关注

  探索文创产业的杭州模式

  十年间,从决策到布局,从拓展到绽放,在这一系列傲人的成绩背后,离不开的是杭州持续不变地给予文创产业的关注。“把杭州市关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都收集起来,可以编成一本厚厚的书。”一位杭州市文创办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

  从精品创作到人才培养,从财政扶持到金融创新,从土地利用到园区建设,从大学生创业到民营书店健康发展,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条款几乎涵盖了文创产业的各个方面。

  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是杭州文创产业发展一以贯之的方向。近年来,杭州文创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艺精品,在连续两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杭州均有4部作品入选,入选作品数量连续两届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电影《听风者》实现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电视连续剧《焦裕禄》在央视和各大卫视播出,引起良好社会反响;革命史诗大片《国家命运》收视飘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喜爱。

  不夸张地说,杭州对于文创产业的支持是多角度、全方位的,因为杭州的奋斗目标是“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渐渐地,杭州文创也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杭州模式”,尤其是在文创金融与人才培养方面。

  创新文创金融

  为文创企业排忧解难

  近年来,杭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标,加快推进文创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了“政策扶持-战略合作-风险共担-专营机构-贴息支持-还贷周转-投资引导”的文创企业融资服务链,形成了文创金融服务的“杭州模式”。

  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说,随着杭州文创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产业的集聚与带动作用凸现,呈现出“少量的大企业、大量的小企业”局面。占绝大多数的“人脑+电脑+文创”的轻资产中小微文创企业,企业资产规模普遍偏小,缺少可抵押的实物资产,而资金的需求又具有“短、频、急”的特点。这些为数众多的中小微文创企业,构成了杭州市文创产业的主力军,并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杭州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出台财政扶持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二是设立文创金融专营机构,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三是转变财政扶持方式,完善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四是加大上市培育力度,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2008年,杭州便设立了文创专项资金,并逐年提升资金规模,以资助、贴息等方式引导扶持优秀文创项目。在文创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的投融资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文创领域信贷投放,鼓励实施金融产品创新,拓宽文创企业融资渠道。

  2013年10月,杭州银行率先创建了全国首家文创专营机构——杭州银行文创支行。此后,2014年10月和2016年5月建设银行文创专营支行以及杭州联合银行文创金融服务中心又相继创办。

  截至目前,仅杭州银行文创支行已向覆盖影视传媒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教育培训业、艺术品业等文创类产业内的300余家客户累计发放近50亿元贷款。

  在转变财政扶持方面,组建了杭州市文创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与杭州银行发起成立了文创产业无形资产担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该基金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引导信贷资金扶持文创企业。目前,杭州银行已经为129家文创企业提供了超过5亿元的无形资产担保组合授信。

文创+科技

  积极整合各方资源

  大力培养文创人才

  文化创意人才队伍是决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自2008年起,杭州就先后出台了《青年文艺家发现计划》《关于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财政每年安排4500万元,从人才的“选拔、引进、培养、用才和服务”五个环节入手,不断壮大创意人才队伍。余华、麦家、蔡志忠、赵志刚等30多位文化名人,就是因此来到杭州的,为杭州带来了更多的文化因子。

  在本地创意人才培养方面,杭州从2013年起,先后启动“杭州影视业国际化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创意杭州’广告大赛优秀获奖选手赴国外培训”“优秀工业设计师赴国外进修方案”等重点人才建设项目,共选拔70余位优秀人才出国深造,为创意人才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杭州还特别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2013年,杭州市“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大师带徒拜师仪式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隆重举行。24位学员跟着5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习非遗技艺。用五年的时间,由大师们根据各自的技艺传承要求及学员的自身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系统、全面的向学员传授技艺。

  除此之外,杭州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氛围,深入实施“产、学、研”合作,积极整合高校、社团组织和行业协会等各方资源,搭建了一批培训与学习载体。目前,杭州师范大学文创学院已挂牌成立。

  杭州市文创办和中国传媒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的“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通过开设“白马湖文创讲堂”,先后举办了20多期“文创企业家孵化工程培训班”“成长型文创企业高端培训班”和“复合型文创青年培训班”等品牌活动,先后培训了1000多名文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相关行业管理人员。

  “创意力量大讲堂”,作为一个“名家开讲、人人参与”的互动交流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5年,成功开办60余期,辐射人群达4万余人。

  为了促进文创人才的就业,杭州连续多年举办杭州市文创人才专场招聘会。为提高就业成功率,文创人才招聘会还采取了“见习-就业递进式推进”“导师现场‘坐诊’,一对一解答就业创业难题”和“学子‘比画招亲’、企业主动求贤”等形式。不仅帮助企业在大学生见习期发现优秀人才,也为学生客观、全面地了解自身综合素质、创作能力和水平,提早了解产业发展动向及市场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统计,杭州市规模以上文创企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从2010年28.06万人,增加到了2015年的33.89万人。

  [展望未来]

  文创新势力

  拓展文创新领域

  2015年年底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按照2015年杭州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杭州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两成;按国家文化产业统计口径,占比也达到了8.5%。也就是说,无论是按杭州文创产业的口径还是国家文化产业的口径,文创均已成为杭州重要的支柱性产业,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

  但是,杭州文创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该如何超越现有的运作方式,寻找新的增长点?又该如何让杭州文创企业变得更加活跃?

  就在刚刚结束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和马云向大家展示了信息技术科技发展得有多快,这同样给杭州文创产业以启迪——要与时俱进,就要与当下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杭州涌现出了一批紧跟“互联网+”潮流的新型文创企业。它们被亲切地称为“文创新势力”。例如,在2015年谈论比较多的互联网视频平台“二更”、互联网众筹平台“开始众筹”、炮制了《十二道锋味的》的“蓝天下”……

  2016年,又有一批新的文创新势力展露头角。例如“东家”,一款“以让传承成为潮流为使命,专注于东方原创手作美物”的匠人手作电商平台。自2015年5月上线以来,已汇聚了3000多位手工匠人,作品覆盖茶器、首饰、服饰、文玩、家居等各个手工艺领域,其中还囊括了不少非遗传承人的创作。目前,“东家”已成为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互联网产业首个示范点,在2016年1月完成A轮融资。

  杭州市文创协会常务副会长钱峰说,这些文创企业以数字内容、新媒体、产业跨界、文艺范为内核,借助互联网的驱动,成为了科技和人文的交汇点,在不经意间深入人们的生活,悄无声息地酝酿着千变万化。

  新技术涌现

  激活传统文创企业

  新科技的出现,也将为杭州的文创企业注入活水。最近比较热门的VR、AR、人工智能,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有人说:“很快,用支付宝付钱都会变成过时的事情,VR Pay时代即将来临。”此前,蚂蚁金服发布了全球首个VR Pay技术,可以说,这项技术就是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一些嗅觉敏锐的杭州企业早已开始在VR的各个领域里悄然布局。“中国电视剧第一股”浙江华策影视集团,率先深度布局虚拟现实领域,入股国内一线VR制作公司“兰亭数字”,投资VR制作公司热波科技,并联合浙江卫视推出VR版《谁是大歌神》。

  位于滨江的凡聚科技,将VR应用到医疗、教育等场景。他们曾和北京一家著名医院合作颅骨手术,把手术过程制成360度无死角的VR视频,用于医疗教学。

  无论是房产、医疗、旅游、游戏、影视、教育,还是购物领域,一种在新科技支持下的生活新形态,正以应用级的需求与VR技术全面融合。

  “十三五”规划

  定位城市发展的未来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之年,文化产业发展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宏观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日趋凸显,这将是杭州文创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机遇。在关注文创新领域的同时,杭州依然在抓紧时机,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人才队伍。

  据杭州市文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杭州文创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文创国际化政策落地等。

  据了解,在耗时近一年的反复论证与修改后,一份详尽的《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即将出炉。

  笔者在《规划》对外发布前一探究竟。规划主持人表示:到2020年,杭州文创要形成产业实力突出、行业特色鲜明、空间布局合理、创新能力强劲、要素保障有力的发展新格局,文创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升,把杭州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杭州,之所以如此努力发展文创产业,就是为了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过去的十年,杭州文创收获满满;相信下一个十年,会是更幸福的未来。


标签: 杭州;文创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