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杭十一中12位同学50年前自发重走长征路 红色足迹印心间
2016年10月23日 07:50:18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黄宏 区委报道组 沈蒙

  浙江在线10月23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黄宏 区委报道组 沈蒙)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几天,有11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筹备一场特别的聚会,时间为10月28日。

  50年前,他们都是杭州十一中的同班同学,当时正值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还是少男少女的他们,自发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旅程:重走长征路。1966年10月28日从杭州出发,1967年2月7日结束行程回到杭州。

  这段重走长征路的经历,给他们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几经周折,记者找到了这些老人,聆听这段旅程对他们人生的影响,以及他们从中感悟到的长征精神。

  一位老革命的鼓励

  回忆起这段旅程,当时被众人推为队长的尹浙云立即就想到一个人:“他姓田,是位老革命,当时是杭州奎元馆的党支部书记兼经理。”

  正是在田书记的鼓励下,这些昔日的莘莘学子才踏上了长征路。那时,尹浙云他们经常到离杭十一中不远的奎元馆参加劳动。擦桌子、洗碗、扫地……学生们的勤劳让这位田书记产生了好感,空暇时常和他们谈心,给他们讲一些革命故事。

  萌生重走长征路的想法,是在一次谈话以后。“田书记对我们说,年轻人应该走出城市去,和工农结合,到外面去看看。”尹浙云说,当时状况确实如此,他的母亲是小学教师,父亲是公务员,同学们也大多在城里出生、成长,农村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在田书记的鼓励下,1966年10月28日,12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其中1人现已去世)组成了“东方长征队”,决定将长征路重走一遍。“记得第一天中午,我们走到了六和塔,在塔下生火做饭,当晚走到了下泗,就住在下泗中学里。”

  当时的计划,是先从杭州走到浙赣边境,再沿着当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行军路线,走到江西;再从江西出发,踏上中央红军的长征路线。

  “出发之前,我们就定了几条原则:不走公路、铁路沿线,一定要沿着山路、田间小道步行。考虑到大家的体力,先适应一下,每天行程先短后长;沿途遇到村落、工厂,要对当地的工人、农民宣讲革命精神、长征精神。”尹浙云说。

  感受艰辛与不易

  王海荣是这12位重走长征路的同学之一。尽管时间已过去了50年,但当记者在上城区老年大学找到她时,她仍然感慨不已,连连说,那次经历给她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我家境不错,可以说从小娇生惯养,但那次重走长征路后,这些毛病改了不少。”

  在重走长征路途中,张学芳写了不少日记,记述了当时的详情:“1966年11月1日,星期二,晴,掐指一算我们已走了5天的路了,但是只走了118公里,有几个女同学总是落后,就算今天走最快了,一天走了60多里路,平常一天只走30多里。”

  脚上的水泡,是所有参加这次重走长征路的同学们最深的印象。“出了水泡,当天必须挑掉,否则第二天就走不了,挑水泡时那个钻心的疼啊,现在还忘不了。”王海荣说。

  睡觉的地方都是在沿路的农户家。“就在地上铺点稻草,然后躺下睡觉,和城市的生活完全不一样。”尹浙云说,一路走去,沿途和农民、工人交谈,感受到深深的震撼,对普通工人、农民的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脚上渐渐起了老茧,路也越走越快。“记得走得最多的一天,我们走了102里,最快一小时走了14里。”尹浙云说,从最初的每天30多里,到后来平均每天能走90里至100里,到了宿营地,他们还要给当地农民、工人表演文艺节目。

  “真的吃到了南瓜汤、红米饭,感受到了当年红军的艰辛,体会到了革命是如此来之不易。”尹浙云说,每次想起当年红军不只是行军,还要和围追堵截的敌人殊死战斗,对红军的崇敬之情就越发热烈。

  “经过3个月步行的磨练,我长大了。”这是张学芳同学对这段旅程的总结和评价。

  留下心灵的震撼

  后来,这12位同学各奔东西,踏上了不同的人生旅程。但这段重走长征路的经历,给他们每个人都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它让我们抛掉了傲、娇二气。”尹浙云说,当年他们脚踏实地走路,之后则学会踏踏实实干事。

  王海荣经历了曲折的人生。她有一副好嗓子,后来被抽调到唐山文工团,遇上了唐山大地震,经历了亲人在地震中去世的伤痛,她本人也是被人从废墟中救出来的,可谓九死一生。之后她回到杭州,在下城区文化馆工作到退休,她现在常常在社区教居民唱歌,还到上城区老年大学教学。

  10月19日,当记者遇到她时,她正好结束一堂课。“我现在带着一个合唱团,教他们合唱。”她的脸上满是笑容。她说,当年重走长征路,让她学会了坚强、乐观、勇敢地面对一切。

  这段旅程,使尹浙云明白了勇敢、坚强、正直的价值。他后来下放,去了黑龙江。“当时东北边境形势紧张,我是写了血书,主动要求去那里的。”他说,在东北的冰天雪地里,他和其他知识青年一起,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修水利、干农活。尹浙云在黑龙江工作,后来在黑河市驻杭州办事处退休,才回到故乡。

  “每个时代学习长征精神,都会有不同的形式。对我们而言,当年重走长征路,代表我们那一代人的理想、追求、希冀,也确实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尹浙云说。

标签: 杭十一中;重走长征路;长征;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责任编辑: 金斌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