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与300年前的杭州手绘师“相遇”,博物小亮来杭分享新书《海错图笔记》
这本关于海洋生物的书太混搭了!一边科普一边还教你怎么烧
2017年01月09日 05:52:04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孙雯 通讯员 张梦楠

  浙江在线1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孙雯 通讯员 张梦楠一位是清朝手绘师聂璜,一位是有560万粉丝的“博物小亮”,相隔300年的“相遇”,会有怎样的碰撞?

  1月7日,“博物小亮”张辰亮携新书《海错图笔记》,在杭州嘉里中心的西西弗书店举行分享会。当天下午2点,距离分享会开始还有一个小时,书店里已经坐满了年轻人。

  一位金姓女孩说,她喜欢张辰亮是因为在他与粉丝在微博上的互动特别密切,没有距离感。而她之所以来见张辰亮,是因为她“喜欢烧菜”。

  出版方说,这本书面向的对象是:博物粉丝群、科普爱好者、海洋生物研究者、有好奇心的年轻人、有阅读习惯的都市人群。好像,没有说到爱烧菜的年轻人。不过,翻一翻《海错图笔记》,就会明白为什么爱烧菜的女孩会来参加这场分享会。

  说起《海错图》,大家都不陌生。《海错图》由清代画家兼生物爱好者聂璜绘制。

  聂璜苦于自古以来都没有海洋生物的相关图谱流传,决定自己画一本。康熙年间,他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多地,考察沿海生物。每看到一种,就把它画下来,并翻阅群书进行考证,还会询问当地渔民,来验证古书中记载的真伪,共描绘了300多种海洋生物。

  经过几十年积累,聂璜最终在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完成了《海错图》。这也是他唯一传世的作品。

  张辰亮说,聂璜是杭州人。不过,除了一本《海错图》,这个杭州男人并没有留下太多痕迹。

  “聂璜不是官员,也不是大画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民间生物爱好者。”张辰亮说,聂璜完成《海错图》之后,就从历史中消失了,书也没了下落。直到雍正四年这部书才重现江湖。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把《海错图》带入了宫中。

  对,就是《甄嬛传》里的那个苏培盛。之后,乾隆、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翻阅过这部图谱。聂璜与张辰亮,虽然是不同时代的博物爱好者,但他们对大自然的探索热爱是一致的。

  2014年,《海错图》出版。自小对动物感兴趣的张辰亮,立马跑到故宫神武门旁的售卖点,买了一本。

  张辰亮发现,由于时代所限,《海错图》中也有很多不靠谱之处,有些动物聂璜仅根据别人描述而绘制的外形,就会有很大的失真。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

  例如,《海错图》描写了这样的一个场景:一条带鱼咬钩后,另一只会咬住它的尾巴,从而被一起提出水。

  旧时,带鱼的这种行为引发了人们的想象。《海错图》写道, 《物鉴》等古书说,带鱼本来就是一个叼着一个的尾巴,排队游泳的。只要抓到一条,就能像拽缆绳一样拉起“带鱼链”。

  而渔民告诉聂璜:“带鱼咬钩后,在水中挣扎。旁边的带鱼为了救他,会咬住他的尾巴拽,结果自己也被钓了上来,顶多两三条而已,什么几十条连成串的都是瞎传,不要信。”

  张辰亮说:“在今天看来,这个渔民的‘辟谣’只对了一部分。带鱼连串确实没有数十条那么夸张,但它们咬尾巴不是为了救同伴,而是同伴的挣扎引发了它们的食欲。”

  从2015年夏天开始,他用今天生物学的角度,对《海错图》中的生物进行分析考证,辨别真伪,一步一步推理分析后,鉴定出画中生物的真身。

  “这就像在破案一样,非常过瘾。”他和聂璜一样,走了很多路,但是比较而言,他走得更为广阔,“我还去了辽宁、福建、广东、广西、天津及日本、泰国等地搜集素材、实地考证……”

  最后,张辰亮读《海错图》的30篇笔记,就形成了这本被年轻人追捧的《海错图笔记》。书中,有“海洋生物的科普,有故纸堆里的考据,有中国人和大海之间的逸事,也有一些我个人的絮叨”,烧菜自然也包括其中。

  比如,淡菜的烧制、豆腐鱼的做法、马鲛鱼的吃法……张辰亮笔下的经验,有别样的趣味。难怪,文章开头那位金姓女孩这样说张辰亮:“书写得好,鱼也做得这么好!”


标签: 海洋生物;书籍;混搭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10928454799586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