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1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丁颍鹃 通讯员 徐尤佳)2016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这次奖励大会上,浙江一共获得26项国家科学技术奖,由浙江主持完成的获奖项目13项,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也有13项。其中,奖项等级最高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领衔,杭州市中医院王永钧团队参与完成的“IgA肾病中西医结合证治规律与诊疗关键技术的创研及应用”,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医五十余年,今年已经83岁高龄的王永钧每天依然会出现在门诊或病房。他告诉钱报记者,对IgA肾病的研究,他和他的团队做了20多年。
为什么花那么多时间研究这个病?他说有3个理由:
第一,在原发性肾病中,中国最多见的就是这一类;第二,这类肾病好发于青壮年,治疗难度大,1/3的病人在5~20年间发展为尿毒症;第三,临床及病理表现几乎涵盖所有原发性肾小球病,若能取得疗效,也能推广到其他肾病的治疗。
王永钧出身中医,在肾病治疗上,他主张中医学术“法古融今”,引入现代科技,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
“西医讲病,中医讲证,病是身体发生异常的全过程,证是临床表现,有阶段性。”他解释说,古代没有检查设备,所以多把临床症状作为病名,比如水肿、黄疸;肾病的尿血,古人也观察到了,但对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传统中医诊疗手段无法掌握。
在他看来,传统的中医看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除了,其实是“证”被治好了,这只是疾病的某个阶段,对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证”缺乏预见。
为了弥补这个短板,王永钧和他的团队对肾病提出了识病-辩证-治病/证的临床思维,整合了中医治证、西医治病的优势。
IgA肾病,这是一个西医的疾病名,中医怎么看?王永钧告诉钱报记者,《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中,有关于“肾风”的记载,风,是风湿,中医认为慢性肾病,是风湿扰肾的结果。
“其实中医和西医,对肾病和风湿的观点,有很多是相通的。”他给记者举了几个例子:《伤寒论》中,治疗风湿和肾病,用的是同一个方子;现代医学治疗肾病,也常用免疫抑制剂,比如他克莫司及糖皮质激素,这些药在风湿科被称为“慢作用抗风湿药”。
根据这一理论,他们开展了IgA肾病的证候学调研。在对1148例IgA肾病患者的研究发现后,首创了5种证候的分型:风湿扰肾、肾虚、肾络瘀痹、肝风内动和溺毒内留;以此为依据,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
2010年,王永钧牵头完成了“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这是一个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参与单位有全国13家大型医院。
这项对照试验,一共纳入475例CKD3期病人,研究结果显示:中西药结合组则在减少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方面,既优于中药组,又优于西药组。论文分别发表在《世界中医药》、《中华中医药学刊》和《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上,并在美国肾脏病年会大会发言介绍。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