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老伴儿去世后,88岁高龄的方奶奶独自居住已经有整整18年了。“孤单啊,怎么能不孤单呢。”方奶奶说着,露出无奈的神情。
方奶奶家住采荷街道红菱社区,她腿脚不好,还有点耳聋,右眼患有较严重的白内障,几乎看不见东西。记者在奶奶家门口敲门,等待奶奶开门的时间,有近两分钟。而记者走进室内后发现,听到敲门声时正在卧室中的方奶奶,距离大门仅有五六米的距离。
方奶奶家住在一楼,而因为行动不便,她现在基本上不怎么出门,“每天看看电视,读读报纸一天就过去了。”
“小儿子叫我跟他们一起住,可他家楼层太高,我不乐意去,而且我这边也住惯了。”方奶奶有三个子女,跟女儿甚少来往,大儿子中风过两次,目前仍在医院,用方奶奶的话说,大儿子走起路来比她还吃力。因此相比而言,小儿子照顾她会更多一些,有时候烧点菜送过来,去医院也找他陪。
此外,平时社区里的社工时不时会来看看方奶奶。再者近年来,江干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相应时间的家政服务,方奶奶每周享受三小时的免费家政服务,家政公司工作人员每周六上午上门,帮她洗衣、做饭、买菜。
在方奶奶家里有张麻将桌,她以往总爱打电话挨个叫老朋友到她家来打麻将,“现在想凑齐一桌人,太难啰!他们有的搬走跟子女住了,还有一大半人已经过世了。”
方奶奶说,她曾嘱咐过儿子,要是哪天她突发意外,情况很严重,就不要抢救了,“我已经很长寿,要是抢救过来后,没有知觉、不能自理,反倒是给孩子们添乱。”
据了解,红菱社区住着2084多位老人,占社区总人口的28%,像方奶奶这样,60岁以上的空巢独居老人一共有359位。
一个人住也能精神不空巢
刚来到李阿姨家时,她家正在大扫除。穿一件格子围裙,戴着袖套的她,显得格外麻利、有干劲。进房间后发现,原来不止李阿姨一个人在大扫除,她还请了一个钟点工帮忙。“我都听孩子的话,从不逞能的,老年人爬高有安全隐患,蹲下来擦地腰酸、站不起来,就干脆找个家政人员来做。”
李阿姨同样住在红菱社区,今年72岁,老伴儿去世五年了。“凡事看自己,我虽然不和儿子一块住,但并不觉得孤单呀。”
在李阿姨看来,现在不与子女同住的老人占多数,年轻老人若有兴趣爱好、身体较健康,生活照样能非常丰富。“那些高龄、行动不便、常年待在家里的独居老人,才是真正孤单的。不过等我走不动了,吃不消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也不担心,我家孩子都很孝顺的,会来我家照顾我,我们都说好的。”
李阿姨老伴儿去世后,她开始帮忙从安徽来杭做生意的一对夫妇管孩子,一管就是四年。“这对夫妇一开始在这边的菜市场卖蔬菜水果,后来摊点搬到了城西,可他们的孩子还在上四季青小学,距离城西太远了,社区和我商量了一下,让孩子住到我家里来。”
“他周一到周五,在我家里住,周末回家去。刚来的时候,他上一年级,现在都上四年级了。”李阿姨说,这孩子很乖巧听话,她每天早晨为他准备早饭,下午等他回来后一块儿吃晚饭,辅导他做作业,傍晚还一起去散散步、看看电视,感觉生活规律而充实。
到了周末,李阿姨读高中的孙子回来她家,“他从小都是我带大的,不回父母哪儿,特地来陪我住。”李阿姨打趣,“我还算不上是独居老人呢,因为每天都有孩子们陪我啊!”
虽然李阿姨知道,孙子、帮带的小孩他俩总有要离开她的一天,但她并不为此而忧虑。“哪能指望他们一直在身边呢,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生活过丰富,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将来不给儿子儿媳妇增加负担。”
她失去丈夫儿子独自生活 而她则风雨无阻嘘寒问暖
9年前,孟美琴唯一的儿子因患胰腺癌离开人世,4年前她的老伴也永远离开了她。眼下,她自己是一位肺癌患者。4年来,每天都需要服用清吟街上一家门诊部的中药,“这么多年,多亏小俞每周帮忙去拿药,我记性不好,回来她还不忘提醒我吃药”。
孟美琴的口中的“小俞”,名叫俞素娟,是一位居家养老服务员,去年退休后她来到天水街道“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发挥余热。周一到周五她都会上门探访11名老人,双休日则是给他们打电话问候关照。
一进门,孟美琴就特意打开了客厅的大灯,只见她穿着一身花外套,脖子上还围着一块墨绿色围巾,“客人来了总要敞亮些”。
进门后,俞素娟没忘提醒孟美琴服用今天的中药,“还有一点没喝完”,说着她站起来帮忙提起药袋挤完最后一些药。
今年开始,门诊部可以提供中药快递上门的服务,俞素娟就不用再每周跑去门诊部帮忙拿药了。工作日每天上门,双休日拨打电话这件事情,还是一如既往。
“在助老员培训时,我们有‘五个一’,也就是每天见一面、问一声、记一笔、查一次和做一件,我想这也就是我每天工作最简单的考核标准”,俞素娟在做居家养老服务员之前,是杭州市第一批助老员,经过专业培训。
“小俞对我真是蛮蛮好,去年冬天,我觉得脖子冷,她就帮我裁剪了两块围巾,我现在脖子上围着的就是其中一块。平时她还帮我缴纳电费、有线电视费等等。去年‘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组织我们去参观G20峰会主会场,场馆这么大,我根本走不动,小俞还带着轮椅推着我参观。”俞素娟告诉我们,她只是想尽量去满足老人们的要求,给他们提供便利。
退休后成为居家养老服务员银龄互助
今年58岁的伏祥霞,2001年开始参加社区工作,刀茅巷社区、知足弄社区都是她曾经工作过的地方。2011年她调往潮鸣街道民政科工作并于2014年退休。退休后,伏祥霞并没有闲下来,而是选择成为了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
“我做了这么多年社区工作,对这份工作很有感情。婆媳不和、生活纠纷、楼道卫生等等都是我们要做的工作。一句话就是和人打交道。”伏祥霞说道。
成为一名居家养老服务员,伏祥霞也是自信满满,她认为,做好这三项工作,最重要的是三“勤”,手勤、脚勤和嘴勤。
工作日她每天都要看望走访10名老人,最多时要看望12人。早上8:30到9:00,她一般就会从马塍路的家出发,骑上电瓶车,10分钟左右来到灯芯巷社区,开始一天的上门工作。
“每个老人一般看望十到三十分钟,和他们聊聊天,如果要帮他们买个菜、交个费,时间就说不准了”,伏祥霞说道。
3月初的一个双休日,伏祥霞去嘉兴看望91岁的母亲,当她拨打电话联系分管的华爷爷时,却怎么也打不通。“打一两个电话没接通我还理解,可能手机没带在身边,但是我从上午打到下午,电话还是没打通,自然就着急起来了,我想是不是出了什么情况。连忙给他的女儿和社工打电话,联系他们上门查看情况。终于在上门联系上后确认大爷是在家摔了一跤,但没什么大碍。”
对于居家养老服务员的工作,伏祥霞坦言每天都要为老人们做点实事,才会踏实。老人们的满意是她最大的开心,“在服务老人的同时我也丰富了自己的退休生活,看到他们满意的笑容、竖起的大拇指和连声的道谢,我也是成就感十足”。
从交互式摄像头到“爱的菜单” 政府、社会组织为独居、空巢老人想出千方百计
滨江区是杭州市的高新区,区内高科技企业云集,独居、空巢老人在家的安全问题,区里想尽了办法。2016年区民政局为区内100位80周岁以上独居、空巢老人配备了以交互式摄像机为主的海康威视“萤石云系统”。
滨江区长河街道钱潮社区仁苑小区内的吴老和张老两家去年就都安装了交互式摄像机。吴老今年81岁,家住小区9幢,老伴今年76岁,平时他俩居住在一起。
“去年安装这个摄像头,也是图个安心,儿子的手机上能实时了解到我们的情况,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嘛。今年2月,我们全家一起去海南旅游的时候。家里没人我们不放心,就看看手机,不过也是没有发生意外。”吴老笑着说道。
张老今年80岁,家住仁苑小区,有位负责护理的阿姨同住。“我爸很爱喝酒,平时常买整箱酒回家。通过摄像头的回放功能,我才发现之前的那位阿姨私自把我爸买的酒寄回她家,后来我们立马辞退了她。”说起这件事,张老的女儿还是愤愤不平。
同样在2016年,下城区天水街道“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开始集中服务街道内三十多位孤寡、失独、丁克老人,他们把申请的街道公益创投项目取名为“爱的菜单”,中心听取老人们的需求,制定服务菜单,供他们选择。全年,“女儿家”共举办了13场主题活动,包括乘电瓶车游西湖、参观G20峰会主会场等等。除此之外,还满足了孤寡老人戴瑞潮“爱的菜单”特殊需求,通过天水街道、“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共同出资,对老人房屋进行了装修,让20平方米不到的家由阴暗潮湿变为明亮整洁。
今年“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成功申报区级公益创投项目,延续服务街道孤寡、失独、丁克老人,并将项目取名为“点亮心灯”。“第一季度我们已经开展了迎春爱绿、生日会等主题活动,接下来还计划组织老人们前去良渚野芦湾,来一次春游。”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
从“爱的菜单”到“点亮心灯”,“女儿家”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各式活动,满足了老人们的需求,走进了他们的心里。而种类丰富的活动可以很好地将老人们从家里请出来,一起参与互动,不失为一种好的慰藉方式。
要如何才能更好地 照顾空巢、独居老人?
空巢、独居老人的低落、焦虑等等表现被人们称作是“空巢综合征”。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科主任陈斌华认为,“空巢综合征”主要还是老人们的一种心理情绪问题。
“‘空巢综合征’往往和老人们的个性以及退休之前的工作相关。有的老人退休前职位高、社会地位高,退休后落差的产生往往会导致老人低落、焦虑,有的甚至会失眠以及暴躁。”他介绍道。
要解决这样的“空巢综合征”,建议还是要根据老人的自身情况着手。陈斌华说,“有的老人有较多的社会活动和爱好,这样的老人就不易产生情绪问题”。除此之外个人健康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的老人长期患有慢病,因病带来的行为、饮食等受限制,往往也会导致“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那子女又能做些什么呢?陈斌华主任说,“子女时刻关注父母的意识其实是最重要的”。比如父母一句简单的话,“这两天睡不着觉”、“我胃不舒服”,很有可能就是父母出现情绪问题的信号。
“子女们打电话不应只停留在简单问一句好不好这样程序化的问题上。与其聊这些,还不如聊聊自己和孩子近来的情况,这样会让父母更有家庭的感觉。而有时候买大包小包回家,还不如让父母再烧一次自己小时候最爱吃的菜来得有效。”陈斌华主任提醒道。
对于如何照顾空巢老人,浙江省老年服务业协会秘书长詹传东说, 现在第一代的独生子女家长已经步入老年阶段,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在逢年过节时才能与子女团聚。为了让空巢老人“精神不空巢”,不论是老人自身,还是社会、政府,都需要作出努力。
在老人自身方面,他建议年纪较轻的空巢老人,如果身体健康还好,不妨“抱团养老”,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朋友在郊区租几间房子,大家一块儿爬爬山、种种地,既能互相照顾,减轻子女负担,精神上也不空虚。
而政府、社会需要根据不同老人需求,真正走进老人内心,提供个性化的养老照料服务。詹传东说,除却一些在机构养老的老人,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政府要注重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的个性化建设。
“某个社区的照料中心在建设之前,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这个社区的特点、老人的需求进行评估,再配以相应的服务。”他还举了个到舟山考察的例子来说明,“舟山小岛屿多,距离远且分散,当地专门配备了200多辆送餐车,给老人‘送餐到家’,这种‘因地制宜’的为老服务方式,值得借鉴。”
詹传东认为,现在不少空巢独居老人不愿意走出家门,养老服务工作者可以走进老人家里去,将老人请出来,请到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去,“有些空巢老人心里孤单,可以在日照中心多设置一些音乐治疗、心理课程,多办些文体活动,还有的老人身体不好,可以给予理疗、护理,致力给老人提供‘温暖’服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