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度因水晶污染成为“牛奶河”的浦江壶源江,如今山清水秀,吸引了远近客人前来旅游。
开栏语
钱塘江畔的浙江人看多了潮起潮落,看惯了风起云涌,坚忍与拼搏早已深入骨髓。过去的几十年,浙江人依仗这样的精气神在经济大潮中颠簸,在改革洪流中奋进。
回眸过去几年,我们能够深刻感受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凡。不论是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还是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抑或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创新实践,都是浙江人在前行中排除险状、激流中快速稳舵的扎实举动。
即日起,时报将推出“砥砺奋进 勇立潮头”系列报道,通过浙江的生态文明、精神文明、经济转型升级、平安建设等多个领域,展示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风姿,迎接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召开。
一水见阳光。
从几年前开始,浙江开始了“五水共治”,形成拳头全力治水,即“大拇指”治污水、“食指”防洪水、“中指”排涝水、“无名指”保洪水、“小指”抓节水的工程,以生态建设倒逼经济转型。几年下来,浙江经济开辟出了“柳暗花明”新天地。
再去浦江,翠湖清澈,两岸绿草如茵。谁会想到,这里曾经“牛奶河”肆虐,小作坊林立。
作为中国的“水晶之都”,浦江县大大小小的水晶作坊遍布城乡,打磨水晶过程中产生的白色粉末,随水排入小溪,汇入浦阳江,成了“牛奶河”的元凶。
有一项数据显示,整治前的浦江,85%的溪流被严重污染,共有462条“牛奶河”、577条垃圾河、25条黑臭河。
浙江“五水共治”的第一枪就在金华打响,浦江首当其冲。
2014年,整个浦江就关停取缔了水晶加工户18450家,存留下来的水晶厂几乎家家都配备了治污设备。到2015年底,1178家入园企业整合成438家公司制企业,分散的水晶加工业实现园区聚集,高污染的作坊式生产全部被取缔。园区企业产生的工业废水,统一处理后达标排放。
过去,浦江生态环境全省倒数第二,去年进入前八名。
环境治理好了,经济形势也同样红火。去年,水晶产业实现产值90亿元,超出历史峰值两成多。一批企业成为行业龙头,“水晶时尚小镇”呼之欲出,行业逐渐向高端、集群、智能化发展。
2014年到2015年,浙江全面开展“清三河”,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完成黑河臭河整治5100公里;2016年,全省超额完成1亿立方米的年度清淤任务,省控劣V类水质断面削减至6个。
因为治水,浙江多地的产业发生转变。在富阳,造纸业吨纸耗水由20吨下降到8吨,产品从低端的白纸板向高端用纸转型。在仙居,实施“人畜分离”工程,统一拆除农村房前屋后的猪舍,建设农村畜牧生态养殖集中点,把生活区和养殖区分割开来。仙居20个乡镇的畜牧全部转入农村养殖小区养殖,一改脏乱差面貌,房前屋后成了花园。在南太湖畔的长兴县,总投资200亿元的浙商回归项目——太湖龙之梦乐园,在整治后的图影湿地畔崛起……
今年立春,浙江再次部署“五水共治”工作,到今年底,全面剿灭劣V类水,比原定时间提前3年、更高水平地实现水环境改善目标。同时正式宣告,决不把脏乱差、污泥浊水、违法建筑带入全面小康。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