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七一”——中国共产党建党96周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教育人来说,这份初心便是教书育人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是执着的以生为本的承诺和信念,是融入血脉的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不变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可靠接班人、中国好公民、合格建设者特质的“钱江少年”为育人目标——江干的“三原色”德育,正在释放厚积薄发的力量,为每个孩子创造“人生出彩的机会”。
本学期进入尾声时,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出了个牛娃:901班男生周正被宁波效实中学的海军航空实验班录取。将来,他极有可能成为航母舰载机飞行员。进这个班,须从全省4036名学生中层层选拔,经过文化课、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平时表现等多重严格考察。
在老师同学眼里,周正是个积极分子,各类活动都有他的身影,且表现不俗。而周正的最大感受是,自己的成绩与学校独特的“博约文化”和“We-课堂”小组合作分不开——育人模式的创新,也让一所初中从普通走向优秀。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什么?育人。让孩子找到最适的方向,做最好的自己,未来成为对国家社会有价值的人。在江干区的“三原色”德育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周正”不唯分数、不唯世俗评价,只求成为最好的自己。
几年来,江干学生填补了多个空白,刷新了多项纪录:除百里挑一的周正外,还有年龄最小的“平民英雄”当选者,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特等奖得主,杭州最年轻的功勋志愿者,包揽杭州中学生健美操比赛所有冠军的学生团队等等。
一个想让妈妈省力的创意
让他成了浙江初中生的NO.1
蠕动驱动双向全能型配药装置。这是啥?
这个名字拗口的玩意出自一个初中生之手,这个装置让他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一等奖。而这个奖项,也是浙江代表队初中组在本届大赛上唯一的一等奖项目。
装置的发明者是采荷实验学校学生何中天。发明灵感其实跟他的妈妈有关,“我妈妈是一名医生,每天都要和同事们为患者配点滴液。日复一日机械式地工作,让她们得了腱鞘炎。为了给妈妈减少负担,同时提高配药效率,我就想发明一种装置,能让妈妈省力一些。”
虽然这个装置并不复杂,但因为是学生自己对生活仔细观察后产生的创意,还是打动了评委。创意源于生活,这个小小的配药装置里,满载着都是对妈妈的体贴和爱啊。
一句简单温暖的“谢谢”
让他坚持2910小时志愿服务
2910小时,究竟有多久?换算成天,是121天加6小时。换算成月,是4个月加30小时。如果让你在这么长时间里去做一件事,而且这件事并不轻松,你会坚持下来吗?杭州市建设职业学校学生朱瑜俊就做到了,成为杭州最年轻的功勋志愿者。
现行的志愿者制度中有1A到5A的级数划分,最高的5A志愿者全浙江省只有5人,朱瑜俊就是其中之一。功勋志愿者,则需要服务时间满2000小时,朱瑜俊也是其中之一。近3000个小时,都是朱瑜俊用自己每个节假日一点点“攒”出来的。2017年春节,他在火车东站做志愿者领队,大年三十都没有在家吃团圆饭。不为什么,就为那些被帮助的人简单的一个回复——“谢谢”。“我觉得这句谢谢胜过了金钱和名利,他让我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温暖。”
一篇和鲁迅“做朋友”的文章
让他从百万小学生中脱颖而出
怎样和鲁迅做“朋友”?
或许只能在梦里了吧。但采荷一小教育集团六(5)班的毛令骁,用自己的想象和文笔,在作文里和鲁迅做了一次“忘年交”,这篇作文也让他打败了100万名同龄人,获得第八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小学组特等奖。
拿到这个奖杯,并不只是跟鲁迅做“朋友”就行。初赛和复赛中,毛令骁还写了自己的宠物鸭“丢丢”和家里的洋葱头,他赞叹“丢丢”生命力的顽强,也从洋葱头里发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把自己生活中最细碎的个体感悟,转化成了风趣幽默的文字。这些文字中,充盈着想象力,也满怀着一个少年对生活的乐观与感恩。
一颗执着的仁孝之心
让他独自照料患病母亲整三年
一个人要执着到什么程度,才配得上真孝?
来自采荷中学916班的杜佳琪,独自照料肺癌晚期的母亲长达三年。这份执着与孝心,让他当选第十二届杭州市道德模范(平民英雄),而且是当届年纪最小的当选者。
杜佳琪六年级时,母亲被诊断出肺癌晚期,由于高额的治疗费用家境每况愈下。父亲因要到外地工作,杜家琪独自承担起照顾母亲的重任,一坚持就是三年。为母亲做早餐,喂母亲吃饭,陪母亲治疗,揽下全部家务活,还要兼顾学业,杜佳琪成了同学眼里的“大忙人”。今年才15岁的杜佳琪,在他人生的时光里,大写着爱与责任。平民英雄,实至名归。
一种爱发现、有想法的创客精神
让他们成为全省唯一的双料冠军
当你在教室里学习时,脑子里在想什么?消化黑板上的知识?下课后如何玩耍?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与采荷二小-澎博小学两支创客团队,将自己上课时观察到的现象,变成了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暨创客教育展评的双特等奖,以及最佳人气金奖、银奖。
笕桥实验中学创客团队的“笕实智慧校园”,和采二小-澎博联合创客团队的“多功能智能教室”,灵感都来自课堂学习与学校生活中的观察。例如“笕实智慧校园”,学生观察到了学校安全与智能系统上的诸多不足,想设计得更人性化的校园;“多功能智能教室”则是采荷二小和澎博小学的学生们,以平时上课的教室为基础设计出的智慧课堂。学生们都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并有解决办法的头脑,给创客精神写下自己的注解。
怎样面对德育的新难题?江干用一道数学题破解
看到《2016年度中小学德育创新项目集萃》的一瞬间,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蔚最直接的感受是“项目更实在了”。实际上,这种欣喜的感觉几年来越来越强烈。以前,有的学校把活动作为项目报上来,思考不深入,做得也不扎实、不成体系,还有的流于形式、为了活动而活动,现在这样的情况基本看不到了,“这些项目几乎都指向了人,也就是学生的发展。”
2014年,江干区正式提出“三原色”德育,并开始顶层设计和一系列校园实践。给德育做“加法”:一切围绕学生发展来设计区域和校园德育工作,这类项目、活动、资源越多越好;给德育做“减法”:让那些华而不实、无用无效的德育项目和活动,远离教育教学过程。
从提出到实践的三年里,江干的校园长和老师们发现,一“加”一“减”,让原本“高大上”的德育越来越容易做,也做得越来越有味道。
天杭教育集团的“群星闪闪耀天杭”,采荷中学的“新劳动养成教育”,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杭州笕桥实验中学的“用‘赞’点亮学生明天”,杭师大东城中学的“弘毅少年”,采荷二小的“和乐少年”,濮家小学的“生态农场”,夏衍小学的“志愿Family”,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附属澎博小学的“品德+”,杭师大东城二小的“潮爸潮妈”……这些精品德育创新项目,让人耳目一新,却又扎扎实实。
做德育,一定不仅仅是教育的事,还需要做“乘法”。江干在区域层面形成“一体两翼多伙伴”德育管理机制,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以教育发展研究院、青少年发展中心为两翼,以文明办、妇联、团工委、关工委、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为伙伴,凝聚工作合力协同推进区域德育工作。同时,还探索了点、片、面协同推进机制,"T"型德育教师梯队建设、德育视导等新方法。以德育视导为例,全区组建35个德育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校长、名班主任、相关部门人员、家长等组成,通过走访、介绍、观摩、查看、调查、座谈、反馈等环节,沉下去、看实情、讲问题,对区域内中小学环境、文化、阵地、课程、活动等维度进行检查和指导。
做好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 可以出更大的“生产力”
泰戈尔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如果作比,德育就是“叶的事业”,谦逊、专注、不显眼,但却是始终如一、无可替代的。
而或许正是因为不显眼,难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德育工作很难走进聚光灯下。很多人的体会是:讲了那么多年“德育为先”,有多少教育人把德育放在教育教学的最首要位置?
但一个不重视德育的校长,绝对带不出一所好学校来。这已经成为江干教育人共识。德育太重要,直接关系到人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它就像水一样,润物无声,实实在在地滋养孩子成长。而且,它确实能出“生产力”。
一个出“生产力”的典型例子是采荷中学。相比小学幼儿园,初中德育似乎更难做,但采荷中学这几年能连续实现中考成绩优异、个性化发展的学生频频冒出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在德育上下的苦功。学风、家风构建,新劳动养成教育,美丽学生评比,多成长平台搭设等有想法、有实效的生活德育,让学生找回了成长的信心和动力,也重新定义了优秀初中生标准。
还有一组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今年上半年,在杭州市教育局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做的第三方调查中,江干的表现依旧抢眼——
在所有关于初中学生课业负担及家长满意度调查指标中,江干得分全部超过市平均水平,连续第三年在各城区中名列前茅。特别是“学生课业负担健康指数”、“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办学质量满意度情况”、“学校课程满意度”、“学生和家长总体满意度情况”、“家长对学生整体发展满意度”、“家长对学生学习素养满意度”这几个分量最重的指标,江干都遥遥领先。
在杭州市组织的初中学业检测中,江干区连续11年居全市前列,2017年再以超过市平均近20分的成绩蝉联第一名。
“三原色”德育的育人目标:红色指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的可靠接班人;绿色指培养身心健康,文明有责的中国好公民;蓝色指培养具有探索精神,实践能力的合格建设者。它是以环境、课程、活动为载体,以学校、家庭、社会为阵地,以队伍、研究、评价为支持,由政府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落实的区域德育体系。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