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亲身体验一次“汗滴禾下土” 共同期待五彩水稻的成长
2017年07月02日 08:03:51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黄莺

  小朋友和家长们在种田老手的带领下开始农耕体验。记者 王坚颖 摄

  浙江在线7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莺)7月1日早上,在杭州西溪湿地(洪园)北面的创意农耕文化园举行的中国西溪首届稻田动漫科技艺术节上,300多位几乎从来没有下田劳作过的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一起赤脚走进水田里插秧,真正感受了一次农忙季节“汗滴禾下土”的感觉。不说大家插秧的水平怎么样,认认真真种地的态度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五彩水稻种出的钱江晚报“浙江24小时”客户端的LOGO和二维码也已经初具规模,从远处已经能看到水田里绿色、黄色、黑色的秧苗正在蓬勃生长,当天不少参加活动的人已经在期待4个月后这个纯天然的二维码到底能不能刷出来。

  种田之旅从惊叫开始

  “泥粘在胳膊上是天然防晒剂”

  早上10点,太阳已经开始慢慢凶猛起来,初次下田的家长孩子们可不怕被晒黑,一个个脱了鞋子、卷起裤腿就下了田,都以为插秧的技术才是这次要学习的关键,谁知道在水田行走也是难事。

  “哎呀,脚都拔不出来了。”“鞋子陷进去了。”“爸爸,我走不了。”“啊,要滑倒了!”

  一开始,田地里此起彼伏的都是惊呼声。

  记者刚下田时,也觉得根本找不到重心,一脚才下去,不知道哪里才是底。别说种田了,30米长的稻田从南走到北,都用了15分钟。

  不过在田野里采访的时候,一对父女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汗都流进女儿眼里了,她眯缝着一只眼睛,听着爸爸指挥——“用袖子擦擦汗,我们继续,泥粘在胳膊上都是天然防晒剂,特别棒。我们插好十排就是胜利。”

  一头汗水,脸上也沾着泥的爸爸以身作则,虚心向田里做示范的农民伯伯请教——是不是该倒退着插秧?如果足迹太深了,是不是要把田用手平整过再插秧苗?爸爸说:“带着孩子来了就要认真插秧,不怕累,还要好学,家长要是因为不会、环境差退缩了,以后没法教孩子。”

  一场亲近自然的游戏

  家长说孩子玩得好开心

  对于孩子们,这也是一次自由自在玩耍的过程,有孩子直接放弃了种地的想法,用现成的“泥巴”搭起了小房子,而翠苑一小的一位三年级小姑娘和弟弟玩起了互相涂泥巴的小游戏。

  大华西溪幼儿园的陈霖悦,绝对是田里的“女汉子”,爸爸妈妈都从田里上“岸”了,她一个人还在田里玩得开心,裤子和衣服的下摆都是干了的泥浆,一看就是摔过好多跤了。陈霖悦的妈妈说,“现在孩子都挺聪明的,她很早就会背‘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但是有一次妈妈问:“我们吃的米是什么植物的果实呀?”女儿答:“麦子。”妈妈摇头,女儿又答:“大麦,要么就是小麦了。”告诉她答案是水稻,女儿反过来问,什么是水稻,和麦子有什么不同?

  “其实,这个活动就是个挺好的机会,让孩子真正认识一下米饭到底是怎么来的。”陈霖悦的妈妈说。女儿足足在田里插了一个多小时的秧苗,觉得很开心。

  “孩子天生是喜欢自然的

  我们就想打造一片彩色田地”

  那么大家种地的效果怎么样?带着女儿、外孙女一起来体验的管先生笑了。管先生老家在淳安县威坪镇,今年58岁,他曾经种过十多年的地。

  问他孩子们的表现怎么样,他点点头说:“好的,很厉害。”再问一句,您觉得种下去的禾苗能成活吗?朴实的管先生很委婉地表示:“其实插秧是不用插得很深的,只要让禾苗能立住就可以了,不能让水把叶子给捂住了。”

  而负责园区运营的杭州彬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现在地都被踩得一个坑一个坑的,估计补种秧苗前要再平一次田。

  但孩子们玩得开心就好。“孩子天生是喜欢自然的,我们就想打造一片田地,让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着一季稻谷从小秧苗变成硕果累累的稻子,看着现在还是用‘彩色铅笔’勾勒出线条的狐狸、熊猫、鳄鱼等等动物如何一点点变得浓墨重彩,也让孩子学学先进农业知识。”五彩水稻动物园的“驻站”农业学家、浙大研究水稻的张彬教授这样说。

标签: 稻田;爸爸妈妈;孩子;艺术节;体验 责任编辑: 金英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