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执法压力越来越大,一边是司法为民的要求越来越高,怎么办?自去年以来,区法院强力推进“大立案、大服务、大调解”机制建设,努力构建除审判、执行之外涵盖所有司法服务功能的体系,加强人民群众诉讼权益保障,加大诉前矛盾纠纷化解力度,为群众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让群众“司法获得感”不断增长的同时,案多人少的矛盾也得以缓解。
目前,萧山法院“三大机制”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今年1-6月,新收案件17963件,结案20682件,同期结案率115%,结案同比上升17.83%;诉前纠纷化解率24.73%,同比上升6.27%;平均审理天数67天,同比下降10%。
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
萧山某律师代理了浙江某担保有限公司诉周某、徐某等追偿权纠纷系列案共计16个案子,按照以往的立案过程排队加办理至少需要半天时间。但随着网上立案系统的开通,他在自己的办公室通过律协提供的账户登录浙江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网上立案系统,轻轻松松录入起诉案件的当事人信息、诉讼请求等基本信息,然后带上相关材料来到立案大厅,不到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的立案手续。
区法院利用“两微一网”等多种渠道推广网上立案。网上立案不仅让律师省下了来回跑的时间,非本地的律师也不再需要亲自前往萧山法院立案,有效节约了时间成本和出行成本。目前,律师代理案件、金融借款案件等已全部实现网上立案。
同时,萧山法院严格执行登记立案,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通过诉讼立案宣传、事项一次性告知、材料电子送达等机制,以及增设立案窗口、增加导诉力量等工作,全面落实100%的立案当事人“最多跑一次”、50%以上的立案当事人“一次不用跑”即完成登记立案的工作要求。
此外,全面落实跨域立案。设立跨域立案窗口,配备专人接收处理当事人跨域提交的一审民事和行政起诉状、强制执行申请书及相关证据材料。对其他法院跨域来的案件,认真做好对接工作。
“一站式”诉讼服务更省心
走进区法院的诉讼服务中心,宽敞的大厅里提供诉讼引导、立案、诉调衔接、法律援助、材料收转等“一站式”服务,办事群众取号后在休息区等候叫号即可,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为切实满足群众司法需求,区法院加强基础化建设,在讼服务中心增加8个诉讼服务窗口,全面加强硬件设施改造升级,进一步优化诉讼服务软环境。改造升级执行服务专区,集中实现执行接待、集中查控、咨询查询等20多项功能“一站式”办理。
依托信息化支持,依托“互联网+”诉讼服务,实现网上案件查询、网上查档预约等功能,努力打造线上线下、质效双优的智慧型诉讼服务中心。
增设律师休息室阅卷室、心理咨询室等人性化功能,提升服务体验。
力促纠纷“多元”化解
只有将大部分涉诉纠纷解决在庭审前,才能真正缓解案多人少的困难,增强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获得感。为此,区法院设立机关诉调中心和人民法庭分中心,由专职人民调解员和兼职调解员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组建6个专业调解团队。
同时,与司法局合作共同开展纠纷在线调解,充分发挥线上调解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与劳动、工会、妇联等部门联系对接,引入保险行业协会和律师协会驻法院调解工作室,全面构建多元互动的诉前调解网络。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协会驻法院调解工作室成功化解交通事故纠纷410件。
此外,建立“前置调解—立案调解—繁简分流”的多层次案件分流机制,对家事纠纷等六类案件实行诉前调解。
效果如何?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上半年,区法院近70%的民商事案件通过诉讼服务中心得以分流,流入专业审判庭案件数量大幅减少,为这些庭室办案人员腾出了更多时间和精力办理难案、消化存案。今年1-6月,1万余件旧存案件已消化2700余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