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手很轻,头发理好就是一个帅小伙。”前天上午,在浙大儿院滨江院区住院部21楼,刚刚入院的9岁男孩小宇(化名)享受了一把上门理发服务。十分钟不到,在一个穿着紫色马甲的理发师手中,一个清爽的小平头出炉了,小宇爸爸连声感激。理发师阿姨来不及寒暄几句,带着自己的小背包又走向了别的病房。
这位家长和孩子们口中的理发师叫董小红,是浙大儿院“护佑童心”志愿者中的一员,从2015年3月开始,一个月两次为浙大儿院的患儿免费理发,风雨无阻,至今已为百余名患儿免费理发。
全职妈妈华丽复出 每月两次义务理发
“2010年10月,由于我先生的工作调动,我们一家从温州搬迁到了滨江彩虹城居住。为了照顾家庭,我成了一名全职妈妈。”董小红说。
此前,董小红是一名高级理发师,在温州当地开了一家蛮有名的理发店。到了杭州后,她发现小区老人多,而且不少人腿脚不便,理发成了老年人的大难题,所以就在社区领导支持帮助下,这位全职妈妈华丽复出,开了以董小红命名的义务理发室,每周四为老年人服务,五年累计服务6000多人。
“2015年3月,滨江区政协委员杨宇了解到浙大儿院住院的小病人,由于住院时间长,理发成了难题,他通过社区主任联系到了我,问我愿意不愿意走进医院,为孩子们服务。”董小红说,“当然愿意,孩子是最需要被关爱的群体。”
没有一丝犹豫,董小红背起自己的工具包,骑着电瓶车,每月6日和18日,风雨无助,从彩虹城到浙大儿院滨江院区,为患儿义务理发。如果要理发的患儿太多,她还会额外给自己加班一天。
一进医院,她换上紫色的马甲,拿着各个楼层护士长统计的理发名单,神采奕奕投入了一天的工作。
患儿理发姿态万千 耐心交流是首位
打开董小红的工作背包,都是简单的行头,电动剃刀一把、梳子两把、架子两个、剪刀两把、理发围布一块。
“天这么热,也不带点水。”记者不禁问董小红。“也来不及喝,给孩子理头发,还得谈谈心。”董小红说。
9岁男孩小宇是董小红一天第一个“客人”。“孩子扁桃体发炎,高烧十多天了,今天刚刚住进医院,我们正愁着孩子头发长,但没有力气出去理发,要出去给他找个理发师,正巧赶上医院志愿者来理发。”小宇爸爸满心感激。碰到像小宇这样配合的孩子,董小红动作利落,十分钟不到就搞定了。在她的理发记录中,最忙的时候,一个下午就有十多个患儿。
“每个孩子花的时间不多,快的话,四五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如果碰上有点抗拒的孩子,那就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时间。”董小红说,在浙大儿院,因为好动,很多患儿边治疗边理发,有的患儿年龄偏小,只能抱着理发,所以董小红理发用上了各种姿势,趴着、蹲着、跪着……
烧伤\神外科住院部护士长虞露艳是和董小红搭档最多的医护人员。“因为我们科室接诊烧烫伤患儿多,需要术前备皮的孩子比较多,理发需求量大。” 虞露艳说。
两个月前,3岁的女孩芳芳因为被开水烫伤面额部,送到了浙大儿院治疗,“小姑娘扎着羊角辫,但因为颜面部被烫伤,头发会牵扯到伤口,同时,很多治疗环节,头发太长也不方便。”此刻, 虞露艳自然想到了董小红。
“董小红边和孩子互动,边理发,因为要顾及孩子的伤口,还要保证头发的相对美观度,她整整理了一个多小时,孩子也一直没有哭闹。” 虞露艳说。
暖心治疗 志愿者从孩子的视角出发
在浙大儿院,董小红有一项纪录让人颇感暖心——两年多,她服务了近百位患儿,但无一患儿哭闹。“每当理完发后看到家长和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我在心里默默祝福他们早日康复出院。”董小红说。
浙大儿院院长舒强教授说:“我特别感谢董小红等志愿者为孩子们付出的爱心。两年来,她每个月都来医院为孩子们免费理发,为很多住院的孩子解决了实际困难,她的这份爱心让人感动,这份坚持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浙大儿院,董小红这样的志愿者并不孤单。舒强教授介绍,浙大儿院有一支名为“护佑童心”的志愿者队伍,成立于2012年。目前,有近4000名注册志愿者,服务患者4389836人次,服务总时数达12万小时以上。
与成人医院的志愿者不同,浙大儿院的志愿工作则更需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暖心的治疗,从入院的志愿服务就已展开。
舒强教授告诉记者,“常规志愿项目包括门诊导诊、协助叫号、输液室导流、检验中心协助取号、婴儿车和轮椅免费出借、自助结算及APP上线推广等;特色服务包括墙面彩绘、参与意愿外事服务、协助开展家长学校等。”
“最有特色的是针对住院患儿开展的儿童医疗辅助项目,志愿者们通过为患儿讲故事、做手工、教儿歌、教英语、辅导功课来为患儿减轻治疗压力,缓解疾病带来的痛苦。”舒强教授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