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爱接力下去,把生命接力下去,在杭州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就是“大爱的天使”。
上周,“杭+新闻”客户端正式上线,我们邀请市民一起来分享和杭州有关的成长故事。浙江省首位眼角膜义务捐献协调员朱强荣给“杭+新闻”发来一段话:“作为浙江省身后捐献角膜001号志愿者,二十多年来,我感动于伟大的人体器官角膜遗体捐献的公益事业,我已经协助5000多人签订身后捐赠志愿书,已让1000多位盲人重见了光明。这是人世间伟大的大爱,是生命延续、社会进步的体现,我希望能让更多志愿者的生命永远接力下去”。
让两个痛苦变成两个欣慰
二十多年,他见证了太多感动
这位001号志愿者叫朱强荣,是一位老杭州。作为第一个勇敢报名的人,他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勇气。
那是1997年的2月,在车间工作的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了邓小平同志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消息,内心受到极大震动,他立刻打电话给浙医一院眼科,表达了自己渴望成为一名角膜捐献者的心愿,愿意在过世后将眼角膜捐赠给有需要的人。由于当时没有人主动捐献过角膜,接电话的医生以为他是来卖角膜的,就简单搪塞了一句,挂了电话。但是老朱并没有放弃,隔了五分钟,他又拨通了医院电话,这一次他是直接打给了院办。黄竞院长听了他的心愿后十分感动,于是老朱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浙江省身后捐献角膜的第一人,2010年8月老朱的女儿也追随了爸爸的脚步,成为浙江省身后捐献器官001号志愿者。
2006年,朱强荣开始了他又一个冷门志愿者之路,成为浙江省第一位眼角膜义务捐献协调员。
老朱还记得第一位协调角膜捐献成功的志愿者叫胡德明,他的一只眼睛被人砍伤,因此需要做眼球摘除手术。得到消息后,老朱立刻赶往医院。
当时胡德明的家人还在为何时能抓到嫌犯而发愁,老朱就陪着胡先生一起,协助派出所成功破案。一次次接触,一次次真心付出,最后胡先生不仅捐献了眼角膜,还把老朱当成了“舅舅”,一直保持着联系。胡先生捐献的眼角膜随后移植给了一位40多岁的女士,让她重见了光明。老朱说:“我经常让两个痛苦变成两个欣慰。”
二十多年来,老朱见证了太多感动,他拿出一沓照片,回忆如潮水般涌来。“这对新人是在结婚那天主动签订捐赠志愿书的,非常有意义,我还是他们的婚礼证婚人呢!”老朱又拿出一张照片说道,“这对老夫妻是在金婚的时候来找我签订捐赠志愿书的”……
尽管老朱所从事的事业是大爱之举,但不理解的人还是给他取了一些有讽刺意味的绰号。对于这些小尴尬,老朱始终相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延续生命是他的快乐。“生前多奉献,身后再捐献,要留大爱在人间。”这句座右铭,老朱常常挂在嘴边。
从个人志愿活动到有组织有规范地开展捐献协调,朱强荣既是践行者,也是提议者。有“金点子”之称的老朱经常向省、市领导提出建议,在他的努力下,在杭州捐献的角膜遗体者,其家人都可得到一万元的慰问金。他还倡导为捐献者建一块纪念碑,“这项提议明年可能会落实。”如今64岁的老朱仍然很有活力,他说他要一直为公益事业永远做“+”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