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爪兰
捕蝇草
两面针
浙江在线8月3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湛 通讯员 张凯凯)从银杏树讲到两面针,从捕蝇草谈到风信子,从生命历程谈到适者生存,杭州江南实验学校和浙江教育出版社昨天携手为该校一年级新生准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
这场与众不同的开学典礼,是学校为期两天的“新生训练营”的收尾,也是孩子们小学生涯的前奏,更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堂科学启蒙课。
介绍完“蜘蛛抱蛋”后
老师说:科学课上还有更好玩的
“这种植物叫做‘蜘蛛抱蛋’。听到这个名字,同学们觉得这种植物会是什么样子的?”科学老师钟宇祥站在台上,指着屏幕上的四个大字向同学们问道。
在未来的一年里,钟宇祥将负责整个小学一年级14个班630名学生每周一节的科学课。而此时,他的任务则是在开学典礼上,将“科学原来这么有意思”这一观念,灌输给刚踏进校门的一年级新生们。
台下顿时炸开了锅,新奇的植物名称引起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但当钟宇祥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时,讨论声瞬间被疑惑的“啊”字取代。
画面上是一丛长相普通的绿色植物,钟老师随后解释了其名称的原因:这种植物的果实像蜘蛛的卵,而地下根茎则像蜘蛛,因此而得名。看了“蜘蛛抱蛋”的果实照片后,孩子们的疑惑消失殆尽,一脸恍然大悟的神情。随后,钟老师介绍了这种植物的另一个名称“一叶兰”,并由此引出了“根据特征命名”的植物,例如两面针、马褂木、蟹爪兰等等。
除了听老师讲课,许多小朋友还获得了上台和植物亲密接触的机会,通过触摸、闻气味等方式,对植物进行进一步的观察。多云而闷热的下午,礼堂的气氛却始终不受天气影响,孩子们热情高涨。
“科学课上还有更好玩的!”钟老师不止一次地说。这不仅是课程改革后对科学课的推广,更是对孩子们求知欲的回应吧。
希望借助这堂特殊的开学典礼
让孩子们爱上科学爱上学习
根据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今年秋季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将调整为一年级。这意味着不仅一年级新生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小学教师也是。
“我们翻阅小学一年级科学课本,发现第一课就是植物,于是便想借助科学,让开学典礼有不一样的感觉。”江南实验学校一年级年级组长吴静波老师告诉记者,“我们希望能借助开学典礼,让孩子们爱上科学、爱上学习、爱上阅读、爱上研究,让家长了解新开的科学课,知道科学课上些什么。”
这场开学典礼看起来虽然更像是一堂科学课,但内容其实与年级文化息息相关。吴老师介绍道,一年级的年级主题是“百树林”。就在开学典礼前,学校给每个班级准备了一个树木形状的画板。孩子们在纸上画好叶子,剪下,标注了名字贴在“树木”上,每片叶子,就代表一个孩子。
“开学典礼相当于启动仪式,借由‘认识植物’将‘树文化’展现给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孩子们也是独一无二的。”吴老师告诉记者。树叶象征了孩子们的心愿,也象征着他们成为整个一年级大树林中的一员。
“我们认为比起喊口号和说教式的开学典礼,这样的开学典礼更有意义。且不管孩子们能不能听懂,但这些知识一定能吸引孩子。作为开学第一课,激发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的兴趣至关重要。”吴老师说。
每个孩子都收到了礼物
一份神秘植物的种子
开学典礼的后半部分,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编辑向孩子们介绍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百科知识——有的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有的甚至连老师们都没有听说过。
世界上最高的树是杏仁桉,能长到150米;最大的花是大王花,足有100多斤重。而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仙人掌则因深受墨西哥人的喜爱而被印在了国旗上。
这些有趣的知识都来自于新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卷,这套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很多80、90后心目中的经典科普读物。2017年的新版本,从少年儿童实际需求出发,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将各门类最具代表性的知识呈现出来。
开学典礼接近尾声时,浙江教育出版社还向孩子们送上了一份礼物:一个装着花盆、土壤、营养液和植物种子的礼物袋。
“一方面,我们想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科学、懂科学、爱科学,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经典的图书传递给孩子们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现在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科学课了,孩子在课余时间去读读我们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还有从美国引进的教材《科学启蒙》、《STEM工作室》等,相信都会对孩子科学素养的提升大有帮助。”
“我们向每个孩子发了一份礼物——神秘植物的种子,希望他们用绘本的形式将种子的生长过程表现出来,并记录上自己的心情。”吴老师透露道,选择的植物是雏菊,从播种到开花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恰好贯穿了整个学期的科学课。孩子们培育、观察、记录,最终将于开花那一刻收获惊喜。
“树有一种积极向上、蓬勃、充满朝气的精气神。我们老师也希望自己能够和‘百树林’中的孩子们一起,变得积极向上,充满力量。”开学典礼结束后,吴老师这样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