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是消化道的一项常见检查。不少消化疾病患者由于不堪忍受普通胃镜检查时的应激反应而选择了无痛胃镜,并对其带来检查舒适度表示赞赏。的确,大量文献认为,无痛胃镜能在不影响胃镜检查和手术效果的情况下,提高病人检查时舒适度。
然而,浙江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潘文胜在3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通过临床应用发现无痛胃镜在提高检查舒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盲区,即食管胃交界部暴露程度较普通胃镜检查普遍下降,并使疾病检出率降低。基于这个发现,他及其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有关于此的课题研究。并将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PLoS One上,文章标题为《无痛胃镜中食管胃交界部暴露不良及其应对策略》。
在研究中,他们一共纳入了390例次分别接受了普通胃镜检查、无痛胃镜检查、加用解痉药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数据,采用大样本数据科学统计。调查发现,44.8%的患者,其贲门结构在无痛胃镜中看不清;普通胃镜患者中,仅12.1%。这意味着,无痛胃镜下贲门部位的病变易发生漏诊。
为什么无痛胃镜下,贲门结构会看不清?潘文胜解释,这与麻醉药的使用有关。
“在麻醉的作用下,胃部各处肌肉唯独贲门肌肉的紧张度会增加,会收缩,就好比原本摊开的手掌,在麻醉的作用下合上了。贲门是人或动物消化道的一部分,是食道和胃的接口部分,可以防止进入胃的食物和胃酸等反流入食管,好比家门口的门。麻醉后,门框会因‘痉挛’塌下来,医生也就看不到门的全貌,难免会漏诊。”
潘文胜说,数据证实麻醉可使贲门肌肉的紧张度增加,那得想方设法让它“放松”。他及其团队发现,可通过给患者注射小剂量的解痉药,如,阿托品,能显著改善无痛胃镜下食管胃交界部的暴露效果,其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胆碱能通路,使得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降低,从而改善无痛胃镜下食管胃结合部暴露程度。
所以,除非存在禁忌症,建议无痛胃镜检查前可以常规注射阿托品,不仅仅能够减少胃肠蠕动以及腺体分泌,还有助于食管胃结合部的充分暴露,从而减少相关疾病的漏诊和误诊率。
还有一种方法是给胃镜前端戴个“帽子”,他们的作用就是把这个塌掉的门框,再“撑”起来,可大幅降低贲门病变的漏诊率,其检出率和普通胃镜相差不多。
潘文胜提醒,目前,胃镜仍是公认的“金标准”, 从上到下可以用来检查食管、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以确诊这些地方是否发生了病变,检查的内容包括胃粘膜是否存在炎症、溃烂、是否出现了息肉等,且早期胃癌完全可以通过胃镜下剥离,不需要手术。
因此,胃部明显不适,应根据医生建议,及时胃镜检查;40岁以后,无论是否有胃部疾病,都应做个胃镜,一来给自己的胃建个健康档案,二来可早期发现问题。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