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窑王阿姨经快报牵线向城西张阿姨取经后
邀约6对会打麻将的老夫妻入住,已共同生活5个多月
【前情提要】
今年2月22日,69岁独居城西的张阿姨打进快报热线,希望找几个志同道合的老人,组织新家庭,像兄弟姐妹一样抱团养老。
一石激起千层浪。抱团养老的想法,一下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很大关注。
5月6日,家住余杭瓶窑的王阿姨联系快报,说自己老两口住着200多方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有鱼塘、有菜地、有果树、有鸡鸭。子女们工作比较忙,平时感觉有点冷清,也想找几对老人抱团养老。
5月底,王阿姨还专程去了张阿姨家“取经”,了解抱团养老的经验。
接下来一个多月,王阿姨夫妇在家接待、面试了20多对夫妻,从中挑选了几对夫妇。7月3日,三对夫妇入住老两口的农家小别墅里,“抱团养老”的生活正式开始。
12月9日和10日两天,CCTV-10《讲述》栏目连续播出纪录片《抱团养老》,讲述了张阿姨抱团养老的故事。张阿姨抱团养老的尝试虽然失败了,但她对快报说,“抱团养老的想法,会一直坚持下去。”
王阿姨看了快报的报道,让老伴朱大伯发来微信:“你们刊登了我们想抱团养老的文章,我们挑选了几对老人。他们于7月3日住进了我家。现在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了,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
目前,王阿姨的农家小别墅里一共住着7户人家(包括王阿姨夫妇),大家互助互爱,生活和谐。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
抱团养老6+1 成员名单
房东:
朱大伯77岁,中学教师
王阿姨73岁,化工厂厂长
房客:
周大伯73岁,电讯职工
金阿姨62岁,工人
叶大伯67岁,首饰匠
俞阿姨67岁,工人
赵大伯(小)67岁,做外贸
许阿姨62岁,工人
赵大伯(大)73岁,医生
胡阿姨73岁,医生
张大伯61岁,木匠
高阿姨51岁,工人
王阿姨(小)68岁,工人,丈夫已过世
昨天13:35,我们来到王阿姨朱大伯家。农家小别墅有三层楼高,屋前小院别有洞天,大门口绿意盎然,中间有巨石作为照壁,院子里的停车场,能停4辆车。
阳光和煦,小别墅的大门关着。门口一个大伯在专心看报纸,对我们的到来毫无察觉。屋子很安静,只有一只小狗在汪汪叫,似乎只有大伯一个人在家。
大伯姓赵,67岁,他说自己年纪大了,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抱团养老人多热闹,就来了。
再仔细一看,里头一楼靠东的窗户边,还有两个大伯借着阳光,安静地下象棋。他们分别是房东朱大伯和房客周大伯。
棋下了半个钟头,胜负未分。
我问周大伯,为什么参加抱团养老?他笑笑说,“主要是我老太婆,她喜欢打麻将,要过来,我就陪她一起过来了。我们有一个女儿,嫁在广东。”
房东朱大伯下完象棋,问我:“今天小金金(记者金洁洁)没来?”我摇摇头。
他带我参观了院前院后,有菜园子,有小花园,有看院大狗,环境优雅。
他说,房子是2010年儿子造的,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他们请了搞别墅的人设计,总共花了200万元,采用大量落地玻璃,房子里面明亮通透,哪怕是朝北的房间,采光也一样好。
“别墅一共8个房间,这几户住进来,刚刚好。”朱大伯说。
大伯带我进屋参观,先去了一楼餐厅。
“我们吃饭就在这张大桌子上,新买的!”大伯指着桌子说,大家吃饭都在一起吃的。
橱柜里还有两道剩菜:肉炒花菜、冬瓜汤,电饭煲里有中午吃剩的半碗饭。
大伯走进一楼一个房间,掏出一张纸,写着12月份“抱团养老伙食费”,每个名字后面的空白处都打了很多钩。有几天有几个人会空着,表明那天他没吃。纸上面记了每个人用餐金额。
“一个月下来,一个人吃了几天,每天吃多少,我老太婆都记在这张纸上。”
“我们鱼肉鸭什么都吃。螃蟹过节的时候也吃。他们的小孩也来看过,他们的小姐妹、朋友、同事、同学都来,他们朋友来吃饭,记账记在各自身上,大家没什么异议。”
他又掏出一张纸,写着《结伴养老协议书》:我们本着多姿多彩,健康快乐,既充实又轻松的生活理念……特订立以下协议——
协议书对卫生绿化、不打听个人隐私、房屋租金、伙食费、值日等方面做了规定,一共11条,所有参与抱团养老的人都有签字,落款时间:2017年11月1日。
我问大伯,您老伴怎么没看到!大伯顿悟:“忘了介绍了,她呀,正在楼上打麻将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