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伟芬)多少人曾经习惯早起到邮箱里拿一份油墨飘香的报纸?买一份早点,带一份报纸,骑着自行车上班,这是一代人的记忆。
“人均报刊订阅量上来了,订阅方式改变了”,这是宓斐,一位从事报刊发行工作近40年的老发行人最直观的感受。
1988年3日4日,浙江省报刊发行局在改革的浪潮中正式成立,到今天,正好走过了整整30个年头。
时光荏苒,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对于省报刊发行局而言,这一路走过来的是风雨和收获,而对浸润在这个行业里的发行人来说,30年的时光,承载了沉甸甸的回忆,一幅幅一帧帧清晰而生动、历历在目。
骑自行车,戴着矿工灯去投递
“现在方便了,很多报纸无论是通过营业窗口还是微信都能做到‘今订明送’,头天上午订的报纸,当天晚上就能查到数据,第二天可以投递,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宓斐告诉记者,一开始,报刊发行是纯手工操作,不仅工作量繁复,而且效率也不能完全保证。
“像远一点的地方,一开始投递员需要统计好订报数量,把订户卡寄到县里,县里再往上反馈。比如嵊泗、洞头那些海岛,碰见风雨天气,几天开不了船,就没法寄了。”
省报刊发行局陈军南副局长回忆,那时候冬天投递员凌晨4点就要到达投递班组,然后开始接车、套报、分发等内部处理,半小时之后上路投递,马路上还是黑漆漆一片,“骑着自行车,戴着矿工灯,有时候会碰见流浪狗,有时候还因为太早被投诉。”
技术推动着报刊发行的繁荣
2002年加入省报刊发行局的杨利峰,对报刊发行最初的印象源于技术,“那时候从国外引进了自动分发流水线,我主要是负责设备维护的。”
他对发行认识是从机器设备开始的,“当时在生产上是很先进的了”,输入数据,每捆报纸都有对应的标签,这是什么报纸、是哪个地方的、要装到哪辆邮车上运送,都是由机器自动分拣的。
自动化分发流水线,可以直接对接报社的印刷机器,实现报纸印刷与分发的无缝衔接,报纸分发质量和速度提高了。
杨利峰说的这个时候,报刊发行全省联网系统早已上线运行,完成“触网”,分散的联网系统一点点朝着规范化发展,到了2006年全国统一的报刊业务处理系统全面上线,报刊发行的服务能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新时期报刊发行多元化发展
吴佳涵是2012年进单位的,她是省报刊发行局“最年轻”的一代,虽然是新人,但见证的却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
在她的记忆里,是迭代越来越快的订阅方式和日益丰富的新媒体产品。2013年研发使用的是中国邮政的手机邮局APP,紧跟着3年后,中国邮政微信订阅平台正式推出。
在一次次摸索中,微信订阅契合了用户需要和习惯,通过中国邮政公众号或者微信城市服务功能,就能订阅上万种报刊。创新带来的红利实实在在,去年年底,省报刊发行局在2018报刊大收订形成的14亿流转额中,有1.1亿是通过微信订阅完成的。
吴佳涵告诉记者,在新的时期,传统的报刊发行已经从单纯“服务于报刊社”向“以内容为导向,建立综合文化服务平台”转变。省报刊发行局从2015年“试水”文创,开始进行产品的延伸,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