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杭州 正文
那些隐藏在街角、小区里的小吃店 你留意过吗?
2018年04月03日 10:05:13 来源: 每日商报 见习记者 祝云燕 实习生 金莹莹

  “老做鸡蛋饼”

  上周工作外出,赶路匆匆,路过一家小吃店的时候被吸引住了目光。这家店很特别,在小区里面,与街道隔着一道栅栏。老板在栅栏内的小店摊饼,客人站在栅栏外的街道点单、等候、付钱,人多时自觉地沿着栅栏排成一条队。这画面给人一种莫名的“信任感”和想要尝试的欲望。

  透过栅栏可以看到墙上贴着一张红色的简洁招牌,店名叫做“老做鸡蛋饼”。嗯,让人过目不忘的店名。店内招牌自然是鸡蛋饼,还有杭州老底子小吃葱包桧。鸡蛋饼和葱包桧都可以加料,烤香肠、火腿肠、肉串等等。

  记者点了一份辣味的鸡蛋饼加烤肉肠,价格7.5元。点的时候,老板娘会问每一个顾客要甜的还是辣的。据说他家甜酱是自制的味道,很特别,下次再来试试看!

  煸炒过后的葱花散发着馥郁的浓香,鸡蛋混着梅干菜一同裹在面饼上。烤香肠非常好吃,很脆很香,包裹着有嚼劲的油条和香软的面饼。趁热吃,浓郁的香气袭来,让人无法停下来。

  因为在浙大玉泉对面,“老做鸡蛋饼”一度被传为浙大教授最爱吃的鸡蛋饼,更夸张的是,曾经还流传过一个“浙江大学物理教授退休卖葱包烩”的传说。传说是假的,老板娘高大姐和老板胡师傅都不是退休教授,他们一家是金华人,在杭州待了近30年。胡师傅在求是村里修车,同时帮着高大姐做鸡蛋饼。他们每天五点多起床,去菜场买材料,晚上七八点关门。

  虽然传说是假的,但高大姐和胡师傅做的鸡蛋饼却是真受欢迎。上周,记者经过的时候是上午11点左右,栅栏外有四五位顾客在排队等候。昨天,记者待了一会,顾客虽然不多,但一个接着一个,老板娘和老板忙得都没停过。

  低调的好店总是会有自己一群忠实“粉丝”。旁边的居民,浙大的学生就是“老做鸡蛋饼”的老客。一位戴眼镜的小哥跟记者说,他以前住在这附近,现在搬远了,有时还是会想念这里的味道,所以偶尔还会来买。

  能在街角偶遇一家这样的小吃店,吃上一口满足的鸡蛋饼,用去年最流行的词说,大概就是生活中的“小确幸”吧。

  转角遇到小面馆

  有句话说“南人饭米,北人饭面”,这放在杭州是不灵光的。杭州人对于吃面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为了一碗面任它刮风下雨坚持到店、在店门口排队等上40分钟、没座了就端个凳子在路边吃。

  在天水巷里就有这么一家让食客趋之若鹜的无名面馆,拐进巷口不过十米远,就见店门口支着张小长桌,门上贴着张红色字条“星期天休息”。店面不过二十来平方,厨房之外仅够放下三张桌子,人多的时候就只能让食客在门外将就下。

  这家店静静地开在居民楼一楼,面馆的主人是对夫妻,他俩都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老板当年因为下岗才开起这家小面馆,他也许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在自家屋子里支起了三张桌子的小面馆居然一开就是21年,并且成就了一段杭城无名面馆的传说。

  记者做好了准备工作,早上10点踏入了这家小面馆。小小的空间里青菜、肉丝、浇头、炒尖椒的香气相互碰撞,迸发出一种全新的引人食欲的味道。

  苏轼在杭州做官时曾说“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片儿川可谓是“有笋有肉,不瘦不俗”。片儿川里都有些什么材料是无需向杭州人赘述的,一海碗片儿川搁在眼跟前,绿色的葱花点缀在浇头之间,泛着油光的笋片和香菇叫人一看就有提起筷子的冲动。这个面不像四川火锅那样热情洋溢,也不像咖喱牛肉的异域风情,更不像法国大餐的精致,它的特点在于“舒服”和“落胃”,一碗面条下肚暖暖的舒适感和结实的饱腹感是杭州人多年如一日钟情于它的秘诀。

  若说面条与面汤是一碗片儿川的表象,那么猪油和鲜笋就是它的灵魂。猪油带来不同于植物油的特殊香味,鲜笋进一步激发了整碗面的鲜味。寻常调料组合出的咸鲜味融入进面条当中,一口面条下肚滋味依旧在舌尖滚动。笋片和雪菜都是杭州有名的地标性食物,一青一白,一酸一鲜,在面汤里发生奇妙的反应。

  雪菜咸鲜味美;肉片厚薄均匀富有嚼劲;面条细腻,符合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汤头带着一点点的甜味,一块小小的猪油使得面汤香而不腻,又夹杂着笋干的清新、雪菜的咸鲜、肉片的鲜美,层次丰富;香菇是这碗面里记者最喜欢的一样辅料了,菇类特有的肥美在吸收了汤头后,味道更美味了。

标签: 鸡蛋;老做鸡蛋饼;鸡蛋饼;面条;杭州人;老板娘;鲜味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